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2020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交叉·融合 |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特色

始终强调专业的深化研究和项目课题实践,重视设计的中国传统学科和交叉新型学科的比较研究,开拓前沿理论与现实实践。面对中国快速增长和可持续未来发展的主要课题,我们认识到设计将日益成长为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世纪的全球化语境,研究生教学更关注设计的问题研究、文化研究和价值研究。而价值创新一直是设计学院研究生教学中传业、授道、解惑的核心。

 

 

跨媒体艺术研究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跨媒体艺术研究方向以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实验为研究基础,以艺术、科技与社会的关联性为研究轴向,以语言、身体、影像、时间、空间、地点和材料的跨媒体应用为研究方法,本方向的研究输出物包括但不局限于声音艺术、动态影像、影像装置、互动装置、机械装置、网络艺术、生物艺术和行为表演等。

01.光之虫
作者/孟松林
导师组/陈小文教授(美国)、费俊教授、王春辰研究员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城市夜光下的虫子们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在墙面上反复的实验,微调它们的软硬件部分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光源驱动的集群迁徙形态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作品制作过程
一个系统的良性运转来自于系统中诸要素的有机配合,无论是蚂蚁、细菌,亦或是单细胞等非语言生命体与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反馈机制常常让我感到有趣,他们依靠的是某种行为模式或化学“信息素”来实现这一目的。我想象并制造了这样的一种生物:它们以光为能量,在昏暗环境中休眠蛰伏,只会适时调整自己的位置以便更好的接受“养分”,当有光靠近时,它们会兴奋的朝向光源移动,并在尾部发出光亮来指引身后的同伴,以此类推来完成集群趋光的行为活动。实际上,个体生命存在的依据,可能正来自对其他生命体的感知与反馈,就像人类社会中的责任感和同理心。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用最短的话概括你的作品?
以光为食的机器虫群的一系列集群行为。
 
为什么对生物的行为模式这么感兴趣?
生物异能就是生物相较人类而言的软硬件差异,这种差异化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养分,总能引起我对未来生命的很多联想。
 
作品的整体面貌是怎么考虑的?
我希望我的虫子具有原型感,没有修饰有点野那种,抚摸它就好像在抚摸一头野兽。
 
用机器对生物进行仿生创作是为了再现某种真实吗?
仿生不是目的,而是某种共识,是我对于生命诸多看法的影子。
导师评语

孟松林的“光之虫”以拟“生”手法,把观众带入机器“虫”的世界。这一群既有智慧,又可以从“光”获取能量的“机器物种”,把我们的视线转向地下室的蟑螂,或者是纽约地铁里的灰色老鼠… 她们形似丑陋,却有着令我们悚然的智慧和生存力。孟松林的“光之虫” 让我感受到居于智能科技时代的“原始生命”,超越图像的悦目,直接触及生理,这正是“光之虫” 艺术魅力之所在。
——陈小文教授

02.她说
作者/刘莎
导师组/费俊教授(责任导师), 陈小文教授(美国),王春辰教授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她说》是一部基于COVID-19患者对于自身真实经历的虚拟纪实影片。作者试图从任何采访目的、传媒经验中抽离出来,通过与亲历者的访谈,扮演纯粹的转述者身份,消除转述过程中的亲历者缺失,借助语言、图片等有限素材重构视觉,还原心理体验。在这个求真、共情的过程中,作者本应扮演的纯粹客观的转述者身份,不可避免的失去客观。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关注转述者?
疫情期间的隔离期,从某种意义上,也就削弱了人体官能的直接感受。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媒介宣传创造的拟态环境影响加剧。接受者与真相之间,转述者的身份更加凸显出来。
 
整个作品是一次关于真相与转述的实验,你觉得实验目的达到了吗?
实验是失败的。转述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传达感官感受体验,对于手法的研究,只能做到趋近真相,却不能还原真相本身;但若就纪实影像而言,这次实验无疑也从传统纪实影片中跳脱出来,实验了新的切入点。
 
试想强VR时代来临,可以让体验者完全体验整个事件,你觉得可以完整还原可信的真相吗?
不能。强VR不过是量级提升之后的文字、图片、音频、感触混合媒介,就和我曾经深陷的通过详尽细节多视点描述一样,你或许能还原可观可感的客观事物,但“可信”与“真相”之间并不是必然关系,可信建立在经验之上。
导师评语

《她说》是以一个COVID-19患者的亲身经历为脚本的纪实性影像,作者通过远程沟通的方式来了解亲历者的经历,并运用视觉方式来尽其所能的“客观”转述这段经历。这是一种愚公移山式的创作姿态,因为这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徒劳式的工作;这也是一种苦行僧式的创作态度,作者需要遏制任何主观艺术表达的习惯与冲动,竭尽全力的靠近“真相”。《她说》在媒体景观社会的语境下探讨了“真相”与“真像”之间的模糊关系,也反思了“亲述者”与“转述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费俊教授

03.坠落的马桶
作者/吴碧琳
导师组/费俊教授(责任导师)、陈小文教授(美国)、王春辰研究员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科学幻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界限只是视觉上的幻影。”
——唐·哈拉维《赛博格宣言》
这是一个运用3D扫描与虚拟现实技术共同伪造的混合空间之旅。马桶将作为您通往异世界的入口,从下水道坠入一个虚假日常与真实幻想共存的空间。这里有伪造的真实、模糊的感官与幻想的日常,构成了一个由人类想象与具体现实杂糅的异空间。
另一方面,在现场空间中也会放置一个马桶。观众会先佩戴头显,通过头显判断观众坐在马桶上的动作,去触发后续的坠落,以“坐”的动作启动“坠”的旅程。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第一人称录屏>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空间全貌>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现场概念图>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作品的“马桶”设定来源于何处?
马桶在作品中作为通往异世界的载具,连结了现实与虚拟。这个看似戏谑的道具,在很多时候却被认为是通往非现实世界入口的意象,譬如在小说《万有引力之虹》与电影《猜火车》中,都有主人公掉入马桶后进入精神幻境的情节。
 
为什么对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感兴趣?
曾经我的导师费俊老师问过我这个问题,当时并没有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只是长久以来虚拟对我的现实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物,并以一种荒诞、僭越的方式帮助我去构建现实中的秩序。
 
这次创作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疫情期间数码媒介相关的创作和实体创作一样,受到了硬件、材料等限制,最初的一些装置上的设计由于个人能力不足没有实现,之后我会在线下的其他展览中逐步完善这件创作。
导师评语

相比去营造一个现实与虚拟杂糅的空间,《坠落的马桶》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探讨感官是如何游走在混合空间的边界。马桶看似戏谑,是一个自然排泄系统与人工排泄系统的连接点,从一个体内的未知通向体外的未知。作者通过坠落——一种失重的状态,贯穿在这种模糊的空间边界,感官不仅是一种对外界信息的反映,同时也是身体内部与体外系统的一种联系与共振。
——费俊教授
 

 

跨媒体艺术研究方向毕业设计作品视频

00:00-02:58 孟松林《光之虫》
02:59-08:00 刘莎《她说》
08:01-09:00 吴碧琳《坠落的马桶》

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当今的绘画艺术与媒体艺术紧密相连,我们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以静态的思考与动态的呈现始终是现在艺术家追寻一个重要的组合,人们对动态影像的依赖越来越高。
动态影像的语言以丰富的视觉表现,不仅为绘画艺术弥补了许多结构形式、语言表达上不足的遗憾,而且在绘画构成的时间和空间上丰富了绘画自身的语言,将一些绘画中的看不见的力量变得可见和可听。
动态影像设计(Motion graphics)是一种融合了电影与图形设计的语言,基于时间流动的视觉表现形式。在视觉表现上,与绘画成平行状态;在技术上,动态影像融合了平面、动画电影、声音设计等等语言,表现形式变得更加具有包容性,能和各种表现形式以及艺术风格进行合作和融合。
动态影像的创作更能体现当代艺术家造型能力和建构视觉语言的综合能力的考验。
凝固的绘画与具有运动感的电影,互相补充,使得艺术家的创造与想象力上有着更广泛的空间和领域,更能体现两者之间的不可预测的新奇的结果。
因此,动态影像和绘画艺术的结合是未来艺术的一个必然的走向。

01.视差
作者/董龙跃
导师组/姚璐教授(责任导师)、陈小文教授、周吉荣教授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相比《用一粒沙观看》中解构的『人(如何)给世界以意义』,艺术更像是『给意义以世界』。
『意象』其字意为『意思的形象』,这种在脑中『为概念生成形象』的行为,与当下的虚拟创作形成了呼应。
我们知道,虚构的和虚拟的、好的和坏的图像系统的彼此嵌入,生长出了当下的媒介生态。
而我的影像,则是从一些不同视点、不同时间、不同维度、不同语境、不同媒介展开,进行基于『视差』这一概念的若干理解的若干表达。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视差是什么?
以人为例,人的两只眼睛观看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这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是不同的,这种由观测视点不同造成的观测结果的差异既为『视差』,也是立体视觉的一种基础。
 
为什么选择《用一粒沙观看》?
这首诗以『观看』引入,以被观看者对观看者不知觉推进对进一层的视差概念的拆解。
作品做了什么?
对当下混杂共存的由不同系统生成的图像,就个人对其媒介特点与彼此关联的观察与理解进行了呈现。
导师评语

董龙跃很喜欢用电影的语言创作自己的作品,正好去年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参与了一个很务实的实践经历,董龙跃喜欢读书,对艺术语言的表达有很浓的兴趣,未来的动态艺术会有很大的空间,当今绘画艺术与媒体艺术越来越紧密相连,我们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以静态的思考与动态的呈现始终是现在艺术家追寻一个重要的组合,人们对动态影像的依赖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想在这个方向发展的艺术家做到自己多元化和具有纵横捭阖的能力。只有读书的能力是不行的,要做一个全面的知识储备才能胜任,希望这次的创作对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姚璐教授

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是基于人工智能化时代工业发展的新生态--“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而产生的跨艺术与科技的新学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科技正在改变人类未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帮助人类有智慧地用最小的能源去创造最大的价值。“智能化”产品和设计(媒体,产品,建筑)在迅速地改变社会,生产与生存。可穿戴智能时尚艺术将着重研究如何运用智能科技,赋予服装对内(身体)和外(社会)超强的感知和交流能力。时装是人的皮肤,不再是仅仅是用来保护和装饰肉体,身体将通过可穿戴智能时尚与外部世界交流,服装的功能不再单一化:她可以根据人的指令,既可以封闭又可以“敞开”。她可以是人体器官的延伸,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完成其它器官无法承担的大小工作,比如:远程感知与情感交流。

01.呼吸共同体/Respiratory Community
作者/黄筱茜
导师组/陈小文教授(责任导师)、费俊教授、Kyna Lesky教授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呼吸共同体/Respiratory Community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作品空间展示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处于常态的呼吸状态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智能可穿戴及数据采集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远程交互及异常的呼吸状态
《呼吸共同体/Respiratory Community》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创作的作品,当全人类面对共同挑战时,人类处于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中携手同行。作品集互动灯光装置、智能可穿戴及远程交互于一体。通过手部及耳部的可穿戴装置采集人体的数据信息,探讨未来对人体数据的采集形式,采集样本取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及地区。通过灯光装置展示采集到的人体温度信息,光在一呼一吸间,再现人体生命信息。装置中的灯光展示个体生命体征的同时,也彼此相互关联,个体所发生的问题也将蔓延开来,触发装置整体的回应。同时作品也在探讨未来装置与观者间的关系,身体在场性的问题再度被提及。通过远程交互的形式,观众可以远程操控现场的设备,与装置产生互动。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疫情期间给你的毕业创作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呼吸共同体/Respiratory Community》这个主题?
疫情期间被压缩的时间与限制的场地,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毕设的主题与表现形式。最后,我选择了这个在特殊时期被激活的主题进行创作,我将视角落在了身处于这场疫情中,被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每个个体身上,个体映射着整体的状态,同时作品采用我一直研究的“光”作为媒介传递信息,以呼吸的形式表现人体的生命体征,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以一种诗意化的形式再现人类整体共命运的形态。
 
基于线上展览的模式,为什么仍旧选择实物装置进行创作?
我确实在数字化的影像与实物表达间来回犹豫过,最后选择了一种更具温度的表现形式。在这个时期做实物装置是极其困难的,我在家中搭建了一面展墙,物体承重及家庭用电等问题都成为了实现作品的障碍,但当我亲手一点一点将作品完成时,我内心是充满感动的,实物有着数字难以替代的温度,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够邀请你来现场观看我的作品。
导师评语

黄筱茜的“呼吸共同体”,即是一个人文话题,一个科学话题, 又是一个紧迫的政治话题。筱茜用艺术提出假设,又毫无顾忌地接受政治给自己艺术的坐标延伸了维度。我们生存的空间远远超出四维,而万物终究会按同一频率呼吸。庆幸我的学生有如此博大胸怀。
——陈小文教授

02.植民-城市野地计划
作者/梁文华
导师组/费俊教授(责任导师)、陈小文教授、Kyna Lesky教授
 

城市中的野地是一种复合型的生态系统,其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一直被现代文明生活所忽视。与城市其他的生态系统不同,城市里的野地是外来物种的天堂,城市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这些物种可以忽视地理与气候的差异,生长在离原产地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自发性的城市植被是文明与自然的共同选择,这些外来物种更适合且应该在这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作者为城市野地中外来植物设计了三件装置作品,分别是“植民者博物馆”,“植民者贩卖机”以及“植民者的凝视”。“植民者博物馆”向观众展示了作者在城市野地中收集到的外来植物物种以及其相关信息;“植民者贩卖机”向观众贩卖这些外来植物的种子,使得观众可以自行在城市里创造更多的野地;“植民者的凝视”则一件实时视觉化野地生态数据的装置。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植民者博物馆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植民者贩卖机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种子球结构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非原生植物在城市散播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人为地播种非原生植物是否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城市本来就是一个非原生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把环境理解为一个静止不变的空间状态。谈及原生物种,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其社会价值,而谈及非原生物种,我们常常忽略其生态价值。非原生物种必定会对城市生态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都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自然发生的。
 
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将城市野地或工业棕地改造成为具有生态价值的城市公园的案例,你的方案与上述做法有什么不同?
我的作品并没有聚焦在如何将现有的城市野地改造成为城市公园,我认为通过设计在这些野地中置入景观亦或通过摄影作品呈现一种特殊美学都过于一厢情愿。我只是让人去了解野地,然后让民众参与到这些适合在自己城市生存的物种在城市中的扩散的过程,强调和推广野地的生态价值。
 
导师评语

城市野地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被有意或无意闲置的荒芜之地,作为都市生态的一份子,城市野地对于城市的生态多样性、微气候、空气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植民-城市野地计划》聚焦于研究城市野地这一都市中通常被无视的生态现象,作品并没有停留在唤起公众对于城市野地生态价值的关注,同时以艺术计划的方式来介入这一具有社会性和生态性的议题,邀请公众来参与城市野地的扩展和蔓延。
——费俊教授

03.进化机
作者/苏永健
导师组/费俊教授(责任导师)、陈小文教授、Kyna Lesky教授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作品构成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遗传算法生成动作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基于自然选择学说并经由人为技术逻辑包装的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机器学习策略,在作品中用以演化模拟物理环境中的人类身体运动,并将动作数据反馈至可穿戴机械外骨骼,以机器之脑替代肉身之脑对真人进行如蹒跚学步般缓缓操控。人类为了理想的进化状态对机器的演变进行无止境地催化,与此同时,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也反身倒置为被机器支配与改造的角色。作品试图对技术机器侵占身体的话题展开思辨:当人类信任机器教条至连自我都需要借助­机器的辅助来认知之时,这究竟是一种进化还是退化?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你的创作涉及了诸多跨学科领域,完成过程中是否有寻求合作?
我以往的创作较少有与技术领域专家合作的经历,相对于此,我宁可花费数倍精力将自己也塑造为一个技术领域的专家,在艺术工作者和技术开发者双重身份中灵活转换,以此获得对自己创作最大限度的自主权。
 
疫情期间对你的创作有何影响?
毕业创作对于我来说不只是为了一次云展示,更是累积作品和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即使面对疫情突发给实物加工造成的影响和耽搁,也不决定因此而更换选题和创作方式。好在自家有制作场地和展示空间,并得到了全家人的倾力相助,顺利完成了创作。
导师评语

《进化机》是一件以“戏虐”方式来思辨“人类进化”问题的装置作品,作品影射了科技对于“人类进化”可能带来的极端影响,以及过度依赖科技可能导致的“人类退化”。作者在创作中尝试将遗传算法与动态机械装置有机结合,体现了极强的动手能力和执行力,最后的呈现结果颇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有效展现了作者在创意、科技以及思辨方面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费俊教授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更多设计学院研究生作品请扫描二维码
跨媒体艺术研究、动态影像与绘画研究、智能科技与设计研究 | 2020 CAFA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正在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引领国内、对话国际的战略优势学科和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设计史及理论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智慧城市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