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2届综合设计系综合设计专业毕业作品
发布时间:2022年7月9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3539


综合设计系创立于2003年8月,是中国美术学院为应对设计教育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与拓展,所作的前瞻性战略部署。综合设计系的创立,既是对现实多元复合设计命题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未来设计教育需求不确定性的主动筹谋。综合设计系立足本土人文家园,着眼全球视野,怀抱美学与科学信仰,以“东方整体观”为学术根基,践行跨界综合的大设计观,探索高效的系统设计与有温度的生活世界之间的融合与平衡,构建开放的可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作者:罗振鑫 缪应昊 王晨
导师:于朕 徐振庭







在这个人造的山水之境,我们将整个舞台的现实空间向虚拟空间与观众的体验空间拓展,期待和观众一起以俯仰宇宙的方式来感受这一场关于宇宙,关于未来的音乐演奏会。通过这些有机融合为观者创造具有有效心流体验感的沉浸式体验。
导师评语:
“俯仰星河”作品源于一年前的一次展演项目中的方案思考而来,在一个3000平米的现场,探寻设计一种全新的视听现场方式,将舞台、舞者、演奏者、观众等一切现场融合在一个混合场域内。以山水为意,以舞台混合观众席为形,配合灯光、激光、气雾、水景、屏幕等媒介进行构建,基于混合现实技术,多维感知设计方法,进行了全范围的设计。依托本次青艺周毕业季开幕式的机缘,让其设计方案落地,山水形意的观念与本次毕业季开幕式“生活力-宇宙黎明”的主题对应表达,这是一次从平时的课题研究开始到毕业设计的深化,最终真正做到1:1落地的完整的作品呈现,实属难得。
导师:于朕 徐振庭





导师评语;“余音”作为虚拟人创作作品,已经在创作阶段成果中圈了一波粉。作者创作的“余音”女性虚拟偶像,集合国风与科技风的形象特征,让人想到经典科幻电影《攻壳机动队》的赛博朋克改造人类。这类虚拟人的创作要尽可能探索人类真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边界,将敦煌,女性,乐手,赛博,机械等元素合情合理巧妙的融合,是现阶段虚拟人形象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期望见过“余音”后真的能感受到余音绕梁之意。
作者:江环 李楚晗 黄超颖
导师:于朕 徐振庭








有基础上根据技术的特性去进行增效创作,旨在用这种混合现实的方式表达作品虚实之间的禅意感受。
内容表达上,作品分别表达了以“宋韵杭城”为根基的古典美学篇章、从未来畅想出发的现代美学篇章。力图在同一场域中展现遗迹“万象”。
导师评语:
作品“无相万象”是研究数字时代下的城市文化景观构建方法,围绕建筑遗迹、数字景观、城市文脉等因子进行全新的探索。提出“城市遗迹,数字增效”概念,基于混合现实技术,将街区、巷口、建筑作为增效现场进行数字构建,比如城市中的多块户外屏幕之间的联动关系,数字内容的创作逻辑,以某城市遗迹,文脉故事为切口进行全域创作与现场的数字表达,这组同学的毕设研究成果是未来城市数字景观构建方法的初步探索,对数字时代的城市组成是有一定意义的。
作者:岑婧伃
导师:于朕 徐振庭





由于事出突然,他随身携带的东西并不多,只有光纤探头和随身终端,但是它们采集信息与记录信息的功能对于收集资料来说已经足够了。
“没想到亿分之一概率的时空乱流让我给碰上了,之后还平安来到了异世界,这简直就是一场奇迹,而在这种背景下,我与你们的相遇,也是奇迹的一部分吧。”
导师评语:
作品《异界来客“烛渊”》是一次对作者心中虚拟偶像的探索创作。关于造型设计以及角色设定,有作者自身的一套构建逻辑。虚拟偶像“烛渊”的首选展示方式是在一个沉浸式空间中与观众可以互动交互,并形成了一套行动逻辑,巧妙的运用现有技术和现场设备进行呈现,总体来说达到了虚拟偶像物理空间下的呈现效果。
作者:隗封铭 廖俊恺 马欣怡
导师:叶菁



该组作品对少子化问题做了深入调研和分析。针对年轻夫妻面对工作和生育只能够二选一的状态和年轻父母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的痛点,将现代办公空间进行再设计,结合幼儿和成人的人机尺度,以竖向75厘米高度将办公空间分割为75厘米以上的智能办公空间和75厘米以下的幼儿活动空间。尝试寻找一种办公和育儿兼顾的新型办公空间的设计样板。
导师:叶菁



外卖服务极大地便利了生活,但外卖员在配送中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包装破损、食物泼洒、甚至在配送过程中抢单造成交通意外。该组作品针对外卖员工作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潜藏的安全隐患从配送工具、食品包装到智能抢单系统做了一系列的优化设计,以设计的手段解决实际的问题。
导师:于朕 徐振庭



导师评语:
作品“Stella--虚拟偶像星乃"从第三人视角看来更像是作者创造的一个“朋友”。以当下热议的虚拟偶像的方式,二次元的表达,对其进行全面创造,虽然是虚拟的,而起出发点和设计实施状态,像极了对真人“朋友”的期待与想象,像这样基于众多交互技术而形成的虚拟偶像,也许有一天终将演化成另外意义的人类朋友。
作者:高宇超 张涛 吴璇
导师:郑筱莹






导师评语:
选题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为设计语境,以东方传统色彩、民俗形象为特色, “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在严谨的构思下,创造出颇具意味的形象设计,既传统又时尚、既古典又充满活力。是民族审美与国际化设计的一次完美演绎,用色彩、造型演绎了东方美学、以现代设计手法表达传统文化,表达了东方文化中诗性的、审美的思维方式,让传统文化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在不断汲取东方文化营养与民族设计元素的前提下的推陈出新,是一次有价值的、与世界多元文化相交融的实验探索。
作者:邱冬儿 王曼欣
导师:郑筱莹






该课题设计以公益组织“星觉醒”的发布会为出发点,关注自闭症儿童及其家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遭遇,通过设计者调研及创意,希望得到大众更多善意的关爱,看到孩子们身上独特的闪光点。本方案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挑战性。
设计作品包括动态插图、立体书以及信息可视化地图,结合众多数据化的分析与梳理,展现了这些特殊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提供了艺术的帮助与审美支持的方式,通过设计艺术的能量凝聚社会更多的爱和力量赋能自闭症儿童的未来成长。
作者:费运鑫
导师:于朕 徐振庭





导师评语:
作品《穆桂英》作为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国女性精神的代表IP,被各种影视作品进行演绎和诠释,穆桂英本身对于国风年轻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号召力。作者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爱好就是创作手办,近乎于痴迷,毕业设计也是遵从自己的喜好,也看得出来在他刀下的穆桂英,有浓烈的国潮手办的气息,对于形体、结构、时尚气息做到了不俗,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本就是一种幸运,希望坚持下去。
作者:袁紫晴
导师:于朕 徐振庭





导师评语:
本作品是从世界观的建构逻辑来入手,以营造出具有特定沉浸体验的混合现实叙事语境。作者以北极洲进行世界观设定情境叙事表达。通过北极洲未来新城棒文明为主题世界观设定的相关文字背景框架到概念视觉转化,到空间建构、场景设定最终形成情境全域自洽融合,有意思的是这是来源于作者个人的一个在 社交平台不断更新的架空世界观作品,工作量巨大,毕设可能是她的个人作品的阶段性成果验收,这种持续创作的激情和方式是该被鼓励的,希望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