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届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作品——智慧出行|大脑花园 Brain Garden 2023

 

 

工业设计系以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总纲,依托“A+”学科优势,以艺术学产品设计和交叉学科工业设计两个国一流专业为学科双核,以人文智性与设计智造为双轮驱动,以生活美学、数字交互、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四大研究所为教研组织,立足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以覆盖全球五大洲70个国家和地区的DIA国际大奖平台为拓展,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途径,培养具有作者性的独立设计师、具有领导力的首席设计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打造新时代中国设计智造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创新高地。

 

 

01ZEEKR MEMORY

作者:吴迪、卢任

指导老师:James B. Hope

 

 

作品介绍:设想下一个豪华内饰。我们定义解压为豪华。适当的压力能够让人不断突破自我,而过量的压力会磨灭人的意志使人焦虑。我们设想一个汽车独处空间来释放生活压力,让汽车成为快乐记忆的载体,拥有与车辆的专属回忆,同时让曾经美好的记忆再次浮现在脑海中,从而让生活压力得到释放。我们通过嗅觉、触觉、视觉的方式模拟自然环境营造一个能够使大脑停止内耗的高质量独处环境。通过气味可以与记忆连接触发回忆的特点,以至于每次闻到相同的气味都能够回忆起在车内轻松放松的感觉。我们以海洋、极地、森林、草原为模拟对象,释放自然的气味让人仿佛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包裹感的可调节座椅让人充满安全感,视觉上呼吸的线条让人大脑停止思考。让用户更沉浸的体验内饰空间,短暂的脱离现实,缓解焦虑,从而使压力得到释放。 

导师评语:《MEMORY》体现了未来的豪华表达。从外观开始,豪华的线索是明确的,两侧翼状门也可以作为恶劣天气的避难所。外观包括驾驶充电概念、储存解决方案以及豪华的外部涂装与双色漆色方案和高质量的细节。环境灯光让内部洒满了温暖的光芒,以欢迎人们进入其中。两个相对而坐的座椅设计类似于SPA的感觉,面向前方的座位配置用于社交互动。车顶部分有起伏的波浪,可以控制环境照明效果,微风和香味空气的散发,并将触发记忆的香味添加到环境中。

 

 

02ZEEKR UTOPIA

极氪乌托邦概念内饰设计

作者:邹涵宇

指导老师:James B. Hope

 

 

作品介绍:对于下一代豪华的定义,我们认为自由即豪华,而在梦境中,可以摆脱任何束缚,你即梦境的主人。ZEEKR UTOPIA意在通过智能虚拟环境内饰设计,在用户体验的过程中逃离压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梦境,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导师评语:这款未来豪华内饰概念与ZEEKR合作,带来了温暖的豪华感和现代、未来主义的设计主题,传达了形状、材料、纹理和颜色之间的最终高质量执行感。在这个沉浸化的内饰中,乘客可以体验从喧嚣的城市到宁静的梦境的过渡,激活车内的显示系统,将虚拟梦境投射到内部,让乘客体验到远离喧嚣的梦幻场景。将我们周围压力重重的世界替换为宁静、放松的视觉世界,这个概念让未来豪华的定义生动起来,成为进入个人虚拟乌托邦的最终宁静体验。

 

 

03OUR TRIBE pickup truck

作者:王浩

指导老师:James B. Hope

 

 

作品介绍:OUR TRIBE是一个以可持续为图腾的户外部落,概念旨在探索户外生活新方式。该概念由极致性能 的皮卡、模块化座舱和建筑打印机器人组成。首先皮卡采用特殊的结构极大的提升了越野性能和地形适应性,此外模块化座舱可以彼此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类似社区的户外部落,通过皮卡携带的模块化设备保障人们 立足自然,建筑打印机器人利用自然材料以圆形座舱为轴心打印庇护所。以共建、共享、共存部落的基因使人们轻松的立足自然,获得宁静,OUR TRIBE概念提供了一段前所未有的户外旅途,令人心驰神往。 

导师评语:轮毂电机可以提供超强的瞬时扭矩,因此非常适合以公用事业为中心的皮卡。由于与电动动力系统相关的瞬时扭矩,牵引和承载重量的能力显著增加。

车身以三段式结构和圆形座舱封装,作为铰接式底盘结构的枢轴点,可在低速转弯时极大减少车辆的转向半径,旨在提高户外车辆的机动性和地形适应性,这些能力在大型车辆领域是长久以往的妥协,因此这一概念的创新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强烈地体现了独特的设计。

 

 

04CAA风能概念跑车

WIND VISION

作者:刘殿南

指导老师:James B. Hope

 

 

作品简介:Wind Vision是采用风力发电的能源方式的超级跑车,描绘了未来新能源领域的理想愿景。四个轮毂内置四个Powepod风力发电机,并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制造材料,质量更轻,发电效率更高. 整个车身架构分为三层,采用几何化的设计语言,造型轻薄,且大量应用可持续材料,在轻量化的同时满足刚性需要。造型符合空气动力学,极大的减少湍流,营造与自然和谐的空气动力效率。 

导师评语:这款未来概念车是空气动力效率的测试平台。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效率可以显著增加行驶里程并降低能耗。该概念独特之处在于集成了通过风道旋转的涡轮机,创建车载能量捕获系统,在驾驶过程中为电池充能。此外,这款概念车还使用了一种独特的新开发的牡蛎壳玻璃,它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弯曲和安全破碎特性。全身透明的车壳,突出美丽的风动力外形和内部结构,以及丰富的底盘设计。该设计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的细节和设计质量。

 

 

05云朵呼吸

作者:李佳雯、秦泽元、朱昕晨

指导老师:徐望霓

 

作品介绍:快节奏的时代里,千禧一代的女性群体,面临着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她们需要一个能让她们全身心放松的空间,得到身心的释放与疗愈。随着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车将成为一种移动的第三空间,具有独立性、专属性等特点,可成为一种全新的身心健康解决方案。 “云朵呼吸”智能座舱,通过视、听、触、嗅等多模态交互设计和智能材料的应用,创造沉浸式的体验,并应用了中式美学,打造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氛围。 

导师评语:三位女性设计师从千禧一代的女性视角出发,设计了一款具有女性属性的未来智能座舱,满足这个群体的多面性需求:工作、会友、亲子、休憩……以“云朵呼吸”为主题,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的应用,尝试多维场景下沉浸式疗愈移动空间的可实现性。设计表现进行了中式美学的应用,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具有挑战性,对设计师而言设计的过程更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06KIA极光漫游

作者:刘博询、徐邦苗

指导老师:周波

 

 

作品介绍:未来十年,面临气候变暖、城市化人口聚集带来的紧迫挑战,人们开始在冰雪地区发展,探索雪域生活。在此背景下,极光旅游更为普遍。基于雪地露营和极光旅游这一特殊情境,对车辆的结构,材料和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打造一款能满足在冰天雪地地区穿梭,观赏极光且兼具保暖的车型很有必要。本设计着重关注于在冰天雪地中追寻极光的出行体验,基于这一特殊情境,在设计概念上,为在视觉上和功能上上加强车体的保暖感,提取羽绒服的元素并与内外饰进行结合;并采用不对称设计,以拓宽出行过程中的视野范围,保证观赏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为雪域出行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导师评语:追寻极光,探索冰雪苔原未来将成为一种新兴的时尚。该款极光露营车采用了对比统一的设计手法,将羽绒服视觉和功能保暖的概念引入其中,包裹一半车身,并附加有户外露营的装备模块设计,另一半则是沉浸式极光体验车厢,设置了宽大的沙发床、物品存放等其他功能。整体来说概念新颖别致,外形独特优美,功能全面多样,设计紧凑方便,体验实用舒适,适合喜欢体验户外冰雪环境极致探险、露营和自驾旅行的年轻消费人士使用。

 

 

07移动个人秀场

Mobile Personal Show Stage

作者:姜子啸

指导老师:周波

 

 

作品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开始寻找更多的自我表达方式,这种变化揭示了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需求,他们渴望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找到自我,得到认同。我设计了一种结合舞台表演、直播和出行的三位一体的交通工具创造出一个移动的舞台,让年轻人能在任何地方都能自由表达自己。而在内部空间,我则力图打造成一个移动的直播场所,提供给年轻人一个独特的表达和交流平台。

 

导师评语:面对目前直播等现象级生活方式的如火如荼,个人表演秀场需求的产生,一种能承载这种表现自我,寻求社会认同同时还兼顾交通、生活为一体的新概念交通工具呼之欲出。该同学很好的把握住了这一社会热点,由内而外的打造了一款集表演、直播、出行等功能于一身的智慧出行工具,为未来新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畅想,这种探索一直是我们所强调的,这或许将引发一类新物种的诞生。

 

 

08校园车概念设计研究

Conceptual Design Research of

Campus Vehicle

作者:张子璇、许思颖

指导老师:周波、常冰

 

 

作品介绍:大学生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不仅仅是为了出行,还需要具有多功能、个性、实用的特点。基于此我们的设计选用潮酷个性的跨骑式车型,整体车身较窄,便于校内停放。车身内部储存空间可分区归纳,以解决交叉感染和物品挤压摆放的问题,并将车身展开作为置物平台满足画材模型等大型不规则物品的运输需求。此外,采用模块化设计,让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用功能配件,也可自由搭配车身组件的不同色彩、材质、纹理或涂鸦来改变车身外观。最后,车侧隐藏式的折叠薄膜太阳能充电板,可用作应急充电。这些功能为大学生提供更高效便捷、个性化的校内出行工具。

 

导师评语:针对大学校园环境内的学生个性化、定制化的出行需求,该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例如:车身小巧、瘦长,占地空间小,造型整体呈现出科技、简约、硬边的风格,展现出年轻消费者时尚出行的氛围;参数化车身设计以及定制化的图案设计使得消费者个性张扬,青春洋溢;模块化的储物空间更有利于美术学院学生特别的需求;扇形可折叠的薄膜光伏电池板可停车时补电。总体来说这是一款小巧灵活的校园交通工具,比较适合大学生使用。

 

 

09舟山沿海客船概念设计

作者:张天吟、张雅婷

指导老师:周波、常冰

 

 

作品介绍:为提升舟山游客的旅游出行体验,打造舟山美好的旅游城市形象。我们从舟山的地域文化特征出发,善用美学的基础理论与设计的实践方法,通过本次的设计研究,对当地应用于普陀山航线 的常用沿海三层客船,从造型与体验两个维度入手,进行优化再设计。 

导师评语:相对于高铁、飞机等比较舒适的体验,沿海客船的使用体验一直以来广为人所诟病。该舟山至普陀山航线高速客船设计方案重点解决了客船造型和经济舱通用座椅的设计问题。该船造型设计以流线型等仿生拟态的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思路,营造出全新的视觉体验。座椅设计也一改原有简陋形象,以一体模块化的设计思路集多种使用功能于一身,其使用体验直逼动车座椅和航空座椅。整体上形成了新的理念对于替身客船的体验设计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10“Mono”车载成长伴侣

作者:叶宇航、蔡昊霖

指导老师:卫巍、 严艇、 徐望霓

 

 

作品介绍:Mono是一款搭载AI智能聊天系统的车载伴侣,具有软萌的外观和生动的个性,作为车舱内的情感伴侣,Mono可以从视觉、听觉和触觉三个方面为用户提供交互反馈,同时基于强大的AI学习能力,她能通过与用户的点滴日常去了解用户,描绘用户画像,从而慢慢学习成为用户的知己。无论你是在旅途中感到疲倦,还是需要有人陪伴,Mono都能给予你所需的温暖,成为你的灵魂伴侣,给你带来与众不同的车载体验。作为汽车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Mono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不仅能提升用户对汽车品牌的好感度,还能成为品牌与用户之间独特的情感化链接,体现品牌对用户体验的高度重视和对创新科技的前瞻性理解。 

导师评语:这是一组有温度的设计,在众多标记科技光环的智能产品设计作品中,犹如一股新泉,传达阵阵人性的暖意。作者聚焦年轻用户的出行场景的情感需求,以“伴侣”来定义新型智能车载机器人,通过将视听触与情绪相关联,为该智能车载设备注入生命,创意满满。

 

 

11城语光连: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

车辆灯光交互系统设计

作者:刘欣悦、徐文婕

指导老师:严艇、徐望霓

 

 

作品介绍: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交通系统将会是一个万物互联、高度信息化的系统,其中车辆灯光系统将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照明装置,而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节点。我们期望它能成为一种可视化的信息显示工具,实现车与交通系统、车与车之间的交互联通,从而达成更高效的信息交流与表达,同时满足现代年轻人的娱乐和安全需求。本设计项目包括整个车灯交互系统的构建、具体交互内容与形式以及相关HMI。 

导师评语:这一设计展现了对未来智慧城市交通系统的深入理解和独特见解。通过将车辆灯光系统与信息交互功能相结合,不仅注重娱乐性,更着眼于安全性,体现了设计者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人机界面的设计也考虑得很充分。这一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及其实现方式,充分证明了学生在设计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取得的显著进步。我期待看到更多关于这个设计方案的发展,并相信这位学生将继续在设计的道路上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展现出无限可能。

 

 

12Omni智游探食

作者:陈琛、邓美媛

指导老师:严艇、徐望霓

 

 

作品介绍:Z世代正处于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意味着他们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因此,在移动空间中通过游戏化方式来安全的寻找美食的重要性就越发明显。Omni将移动娱乐的可能性提升到了全新的水平,借助最新的多模态交互技术,驾驶员和乘客可以更自然方便的掌握车辆信息和流畅的控制多媒体系统,增强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感,提高安全性、减少人为操作引起的事故风险。Omni通过大数据和AI技术,收集用户的行为习惯数据,将有相似兴趣的用户匹配,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促进用户之间的社交互动和信息共享。通过健康监测系统识别和判定用户身体状态,是否疲劳或饥饿。然后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用户的喜好,匹配与用户喜好相似度高的用户饮食信息,进行菜系推荐。如果用户依然感到选择困难,Omni会打开气味传感器释依次放出每道菜的气味,帮助用户进行选择,并自动为用户导航至餐厅。用户享受美食时,拍摄美食照片并上传到云端,分享给和她有相似口味的其他用户。Omni智游探食系统具备极高的扩展性,可以延申到其他不同类型的兴趣点,比如健身、购物、旅游,甚至您的行驶路线偏好。想象一下,在您驾驶过程中,有一个智能助手了解您,帮助您构建个人兴趣IP和兴趣爱好社交圈,便是我们为Z世代构建的Omni智游世界。 

导师评语:此设计充分体现了将人工智能和游戏化体验融入生活的创新思维。以女性Z时代用户群体为出发点,突显了设计师的敏锐洞察力和用户中心的设计理念。利用AI和多模态交互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展现了技术与生活的无缝衔接,同时也凸显了设计的深度和前瞻性。期待学生在将来的设计旅程中,更多地将创新科技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用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同时,希望学生在日后的探索中,坚持用户导向,以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设计满足多元化需求。此次设计是一个良好的起点,我相信你的潜力无穷,期待你未来的创新之路。

 

 

13起亚养老移动拓展空间——KIA OASIS

作者:许梓萌、许经涛

指导老师:包天钦、徐望霓

 

 

作品介绍:世界人口正在快速老化,在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的现状面前,中国养老体系正面临巨大挑战,作为我国社区公建民营养老体系的补充,市场化的移动养老空间是一个全新、相对低成本的发展方向。根据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他们希望获得足够多的陪伴与关心,起亚作为未来移动服务商不仅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移动的养老空间,还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共享场域,以结伴而行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 

导师评语:本项目对我国老龄化趋势有着清晰且深刻的认识,在现实需求与概念畅想之间形成了平衡,对移动养老空间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简约纯粹的设计语言,充分传达了该项目中车辆异形化、建筑空间化的造型元素。分体式座舱并未采用当下流行的无人机来实现升降,而是略带怀旧的使用了氦气包充气形式,不禁透露着后现代主义的浪漫。在交通工具设计严重同质化的当下,期待能在未来能看到更多类似这样有意思有意义的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毕业展以“大脑花园”为题,视觉形象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线条与块面互相交织,锚点和路径共同勾勒出字体轮廓造型,追溯数字时代独特的的设计符号。自由生长的线条与绚丽的花朵共同构建数字花园,交错的枝干如神经网络盘根错节,在“真实”与“数字”间构思设计的维度。缤纷的色彩象征着毕业生们迸发的创意,在这场毕业盛会中展现出新生代的美学思考。 

The 2023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the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titled "Brain Garden," feature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primarily composed of textual symbols. Lines and blocks intertwine, while anchor points and paths collectively outline the contours and shapes of the fonts, tracing the unique design symbols of the digital era. Free-growing lines and vibrant flowers together construct a digital garden, with interlaced branches resembling intricate neural networks, contemplating design in the dimens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digital." The profusion of colors symbolizes the graduates' bursting creativity, showcasing th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his graduation ceremony.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