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2023毕业季丨本科毕业展丨传统造物研究工作室

传统造物研究工作室

Heritage Crafts Studio

我们本着慎思明辨的学术态度,以“尽精微”的方式将传统造物文化和设计思维融入到自然、人文、器物的跨域合作中,发现“产品”新的可能性,以此促成设计创新。工作室采取多学科交叉渗入、多维度探索,科研项目带动课题研究,并且有效利用院内车间平台及各地区的实习基地,以在地调研的方式为基础介入点展开实验性产品设计教学。以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观念、升维造物的技术工艺、批判与思辨的设计思维和情感化设计的感知方法作为教学内容。

01.孙兆桐

作品名称:《吟游》

作品材料:榉木,皮鼓,玻璃,白铜丝,棉线,毛线,珍珠,金属,果壳,羽毛,钢丝

作品尺寸:300*300*850mm

                500*500*750mm

                600*600*1500mm

                500*500*1000mm

电子邮箱:Zhaotong_sun@126.com

导师:张从云、高祥瑞、张欣

高敏感人群的选择性沉默已经发展为一种普遍的失语现象,但失语者的内心恰如歌唱的吟游诗人一般,在困境和深渊中娓娓道来。我收集了挚友在困境中不同情绪状态和生活状况下写的诗句,根据诗中的物像与氛围制作具有材料语言的声音装置作品。在本作品中,失语者内心的晦涩超脱了心的壁垒,他们的不可言说作为一种更加隐秘的力量,超脱于沉默本身,经由发声的装置传递出跨越沉默尽头的言语,这是材料的诗歌,是灵魂席地而坐开始吟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2.梁文娜

作品名称:《好蓝吃》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藤,竹,木头,玻璃,布,铁丝,海绵)

作品尺寸:1000*1000*1800mm

电子邮箱:lwn1999@126.com

导师:江帆、冯兮

在全民外貌焦虑、审美极端刻化、大众媒体构建的单一审美和话语形式,当减肥成为大众生活方式的当下,但人与食物也是一生无法分割的关系,食物深深的融入我们日常之中,据估算,中国的进食障碍患者在9000万到1.2亿之间。进食障碍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厌食症患者的死亡率高达5%-20%,从讨论身材焦虑以及社交媒体带来的压力出发,来分析人与食物的关系,进而讨论食欲与视觉的关系,将我们所喜爱的食物形态融入我们的日常家居,通过视觉颜色来降低食欲,衍生设计出好蓝吃系列家居的生活方式品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3.甘雨虹

作品名称:《老街近新客》

作品材料:纸卡牌、杜邦纸

作品尺寸:200*150mm

电子邮箱:buha0825@gmail.com

导师:江帆、冯兮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对周边事物和环境逐渐丧失的体验感及对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更倾向高效率,我们将之成为“附近的消失”。

 项目以广西贵港市“老街”作为探究原型,以“附近”为方法试图重新理解构成社会运行的核心要义,即人及人与其周围构筑起来的种种联结。通过对老街“附近”的探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人、故事、物品和建筑等设计一套在地探秘游戏工具包。通过集体游戏、实地观察、采访任务、座谈茶话会等游戏环节,鼓励在地居民能以另一种的视角重识生活已久的日常周围,关注到以前未曾注意的“附近”空间,以此对生活产生更细致的理解并提高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4.袁一凡

作品名称:《不安分俱乐部》

作品材料:金属、木头、皮革、塑料、海绵等

作品尺寸:多变

电子邮箱:1974776028@qq.com

导师:张从云、高祥瑞、张欣

坐上容易滚动下来的球球椅、一放东西就不禁摇摆的不倒翁桌几、爱“跳舞”的阅读灯……身处在这个闲不住的空间你会不会抓狂呢?这组系列家居在无用设计理念的范畴中将家具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置于其他设计因素之下,利用新创造与现成品改造相结合,让它们不再仅仅是提供舒适服务的产品,而是像有自己的想法似的,被使用的过程中是动态活泼的,能够和人产生有趣的交流甚至能够带来某些情绪价值。

通过这组设计想表达的是无用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荒唐和恶搞,可以是一种挑战现状和质疑家具设计传统观念的方式,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调侃和嘲讽,希望能够让人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5.蔡子

作品名称:《今朝》

作品材料:数字媒体

作品尺寸:多变

电子邮箱:2309251146@qq.com

导师:宋瑞雪、吴嘉玉

我的毕业设计的选题缘于我的外公,一位老川剧演员。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外公于我的影响非常大,他的川剧表演是我的文学和艺术启蒙。然而,川剧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日渐式微,在我的印象里,川剧就像是挣扎在汹涌浪潮中跃龙门的鲤鱼,痛苦却往复不息。我想通过交互设计的方式,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对传统戏曲文化进行转译,让更多的人了解川剧,参与其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6.宋诗盈

作品名称:《不可见对话》

作品材料:书籍、布料、石膏

作品尺寸:多变

电子邮箱:1982339361@qq.com

导师:张从云、高祥瑞、张欣

书籍的发展贯穿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楔形文字泥板开始,人类进步的每一个脚印都被书籍记录下来。在公元40年-130年codex装订形式定型之后,书籍就稳 定地以“方砖”形态出现。有意思的是,当一本书被阅读时,它就从“方砖”的形态转变成“翅膀展开”的 形态。被展开的书籍与读书的人之间形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里发生着丰富的想象和无数的对话。而这种书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隐形的,就如同微弱的呼吸,整个过程都在无声的进行。我捕捉书籍被阅读时产生的各种形态,最直接使用的可呼吸的面料和带有窒息感的石膏进行视觉对比,将⻚面之间无形空间显现出来。不可见的的空间结合微弱的呼吸律动呈现出一种引人入胜的空间和视觉对话,激发观者对书本和阅读的新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7.秦怡洁

作品名称:《fluffy home——当代社会的一份情绪补剂》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000*1000*1000mm

电子邮箱:2791464571@qq.com

导师:冯阳、张可人、庞少宁

在当代社会的洪流中,我们常常沉湎于现实的困顿,深陷于消极情绪的漩涡之中。 当我们面对这种痛楚时,有些人选择转移目光,试图逃离问题的纠缠。 虽然逃避并非智者之选,然而它能够短暂地将我们带离真实的沉沦,赐予片刻的遐想和抚慰。

针对易焦虑的人群,fluffy home致力于为那些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沉浸在消极状态中的现代人提供情绪的滋养。通过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创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并与现实环境相结合,在一个私密舒适的氛围中,通过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来舒缓使用者的焦虑情绪。fluffy home的愿景是在帮助使用者保持内心的稳定的同时,也能够带给他们积极的情感能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8.李思含

作品名称:《信息损耗博物馆》

作品材料:石膏、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多变

电子邮箱:2551305073@qq.com

导师:江帆、冯兮

信息会在传递中流失是一个必然现像,正如人类几乎只能通过化石来还原远古生物的样貌一样. 我们作为信息获取方,基本上无法做到百分百理解信息发出方所想表达的东西,在获取信息时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加入主观理解,从而导致信息理解偏差。我们在了解"过去"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于是我选择用化石的形式作为载体,来模拟“信息在传递之初最原本的样貌”在传递时逐渐被掩盖的现象。若想了解信息的本貌则需像挖掘化石一样进行多方位的层层推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9.肖茹艺

作品名称:《入场须知》

作品材料:桦木、不锈钢、亚克力

作品尺寸:420*420*1300mm

                420*420*1300mm

                456*420*1300mm

电子邮箱:1755436492@qq.com

导师:刘文涛、赵谦、巴文星

作品从对视行为出发,试图寻找视线交错间细微的身体变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0.廖佳琪

作品名称:《脐带》

作品材料:铜丝、铁丝

作品尺寸:200x200x350mm

                200x200x400mm

                450x250x500mm

                700x300x800mm

电子邮箱:406781993@qq.com

导师:刘文涛、赵谦、巴文星

这个作品旨在体现母亲与女儿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的本质通过拆解母亲的毛衣,展示在这段关系中存在着成长带来的挣脱痛苦和失落感。母亲毛衣的“脱离”,既代表着个“断”或“变”,同时新加入的金属丝更像是这段关系的“改进版本”,在解构“毛衣”时去了解过去的线纵横和轨迹,也渴望去建立和创造新的纽带。而另外的“舞鞋”和“上锁的盒子”“背包”则是分别体现了在黏着共生的母女关系里那些不可避免的控制与被控制的挣扎,那些在下一代身上理想化自我的柳锁,以及在亲密关系个体分化中的桎梏。就这些像在相互交错的编织缠绕中,也许最后我们仍没有紧密相拥也没有逃离,但我们达到了一种平衡的状态在过程里彼此看到了对方轨迹的交汇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1.王若瞳

作品名称:《妈妈为什么不说话》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520*400*725mm(拒之门外)

                460*460*900mm(全年无休)

                550*550*900mm(欲言又止)

电子邮箱:1361952936@qq.com

导师:刘文涛、赵谦、巴文星

作品以作者母亲的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呈现了能量在日常琐事中消磨的过程——爱与期待没有回应,不满与疲惫无人体谅,于是一切归于沉默。

家中阴郁沉闷的气氛是作者抵触和母亲沟通原因,作品标题正是作者儿时面对母亲“冷暴力”时的提问。此次创作,作者脱离了孩子的视角,以旁观者的角度描述母亲的经历,饱含一位女性对另一位女性理解和共情,此中而来的释然弥合了母女关系中的裂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2.闫琰

作品名称:《乱花渐欲迷人眼》

作品材料:不锈钢金属

作品尺寸:900*600*1600mm

电子邮箱:1981921865@qq.com

导师:张从云、张欣、高祥瑞

题目取自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莫马蹄。”

消费盛行的时代,愈来愈多的“外表”被制造和装扮,“好看”、“效果”,成为一种迷人的手段。金属材料的冰冷感距离感,观者走近不平整的镜面前,金属花与人型一起反射在起伏的镜前。混乱波动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愈真愈假浮华世界,物本身的感觉也可以被包装成另一种性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3.马小萱

作品名称:《母亲的拥抱》

作品材料:羊毛毡,毛线,布料,铁丝,电子废料

作品尺寸:750*350*750mm

电子邮箱:dianziyuzhou@163.com

导师:刘文涛、赵谦、巴瑞云

作品想体现作者与母亲在现实生活中与网络中交流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情绪上的断连,因作者无视了母亲在网络中传达的情感信号从而造成了母亲的失落。

通过调研“母亲的拥抱”在不同交流方式下的区别,发现在网络的交流方式让母亲的抱不再拥有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而作为接收方的作者因为没有确切的感受到拥抱带来的切实情感安慰,自动忽略了母亲所传达的情感信号。作者和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的失去的不仅是拥抱这个行为,母亲失去了保护者的身份,而作者失去了本应该接收到的安全感和安慰。

作品的形态来源于胚胎和脐带,双手模拟脐带的形态连接胚胎外层的编织网包围着胚胎,就像母亲用双手承托肚子的行为,是作者来到世界感受到的第一个拥抱,而最内层的电子元件编织铁丝网,就像是母亲在网络中情感的传达因作者的无视变成了作者建造的电子壁垒。

在网络世界中,母亲拥抱着的始终是一堆无法得到回应的电子信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4.龚雅薇

作品名称:《Only Pink》

作品材料:乳胶、木头、玻璃、塑料、金属等

作品尺寸:多变

电子邮箱:807392319@qq.com

导师:宋瑞雪、吴嘉玉

我的毕设主题灵感来源于我自身,我非常喜欢粉色,可能因为社会赋予它的美好寓意,也可能是被它本身的温暖所吸引,我的日常生活用品几乎都会选择粉色购买,因此我发现了“粉红税”的存在,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商品的价格,也以各种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我想通过构建一个将物品改造成粉色而盈利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透明化展示,以此引起更多人对“粉红税”这种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5.王曼力

作品名称:《说说话》

作品材料:松木、皮

作品尺寸:1200*1000*1000/2000*700*850mm

电子邮箱:1050391947@qq.com

导师:江帆、冯兮、杨泺宾

在数字化时代里,数据的监控和收集绕我们的身体感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传播和交换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不依赖于人类身体的机器感知。在此日常生活下人们正逐渐丧失具有深度的经验体验。

作品选用可在开放式的公共空间使用的物品,双人椅在人们坐下时会向后靠并看见对方,跷跷板在使用过程中会织出毛,同样的使用感受有助于开启对话。颜色选用鲜亮欢快的橘红色、蓝色和白色,材料选用具有自气息的木头和牛皮,相互搭配结合使整体更具生机活力,让这场面对面有温度的交流更轻松。我希望人们在现实世界相遇时,能通过产品的互动功能增加他们相互交流的可能性,脱离孤立身体的现状,通过真实的人和事来感知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6.朱瑜

作品名称:《梦境日记》

作品材料:混合材料

作品尺寸:1600*1200*1500mm

电子邮箱:3037401809@qq.com

导师:刘文涛、巴瑞云、赵谦

在梦境中会有数之不尽人类精神意识的碎片。它连接着每个人的感知,带来平日里所接触不到的奇特经历,反馈着我们未曾注意或逃避的问题。

当我们如“日记”一般记录梦境,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自己的梦境,何尝不是对自我的反思与成长。

作品主题源于我自幼对梦境的重视,材料采用混合材质,提取我最迷茫焦躁时期梦境日记的内容,以其中血腥且尖锐的形象为基础进行设计。作品中缠绕的线条则是我们纷杂的思绪,脑中的神经,也是梦与现实无处不在的黏稠束缚感。

主旨是通过摸索作品不同部位给予身体的反馈,回忆梦中的感受与情节,同时以抠扎羊毛毡的方式随意留下属于自己的“梦境日记”,当人们看到“日记”时能够下意识回忆曾经,回忆起梦境与现实中的自我,从中得到感触,这便是我所期望的。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7.董思瑶

作品名称:《纸壳子》

作品材料:瓦楞纸、油画布、铜版贴纸

作品尺寸:45*45*60mm

电子邮箱:76961479@qq.com

导师:江帆、冯兮

以随处可见的快递纸箱瓦楞纸为材料,通过设计使其以简单易操作的形式完成以个人为单位的再生产,为每一个想帮助流浪猫的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制作参考,借用插画与实体化的形式让流浪猫走进日常,以各种可爱姿态治愈我们。作品旨在呼吁更多人关注参与到流浪猫的救助当中,为漂泊无助的它们提供一丝温暖。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8.王胤喆

作品名称:《HUG+e》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440*2440*2500mm

电子邮箱:1103583474@qq.com

导师:冯阳、庞少宁、张可人

根据Madscape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巨物恐惧症患者约为四百多万例,并且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流媒体的广泛传播,因恐惧所产生的社交行为障碍等症状也在迅速蔓延。但常人却依旧难以理解该病患者的发病状况。

《HUG+e》共感装置,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以不同的巨物恐惧症患者发病时所产生的联想为体验内容,附加多重物理性感官体验,让使用者能够感受巨物恐惧症⼈群在发病时所产⽣的⼼理及⽣理的双重变化,从而能理解巨物恐惧症人群在社交方面的“非正常行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9.马潇潇

作品名称:《苦水——玫瑰不止浪漫》

作品材料:玫瑰花,糖,玻璃,纸壳

作品尺寸:12x12X13.5mm

电子邮箱:1458432518@qq.com

导师:宋瑞雪、吴嘉玉

以八宝茶为媒介建立情感联系进入公益慈善协会统计在册的农户家庭进行调研,发掘苦水玫瑰能够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并在不增加生产力负担的情况下增加低成本营收后,组织村民利用荒地遗弃玫瑰进行玫瑰酱生产的探索,旨在希望这次的尝试可以成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导火索,在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愿意走到基层去与当地的农户产生情感联系切切实实的参与到农村生产生活当中去为当地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杨永昊

作品名称:《传情globall》

作品材料:树脂、油漆、绒毛、纤维

作品尺寸:50mm*50mm*230mm

电子邮箱:211034040@qq.com

导师:冯阳、庞少宁、张可人

本次毕设项目在通过对壮族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活化再设计的同时,结合当下人们对现有社交方式,工具以及体验的整体调研为基础, 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习俗及元素为灵感,以“场景化社交”为切入,以“可控的社交”为目标。结合目标人群的社交体验诉求,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大场景化社交,通过产品对用户人群的区分,结合线上应用平台的数据整合,打造一套轻松,真实,高效的交友系统,同时加深大众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为当下交互系统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文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传统造物研究工作室 蔡子

总   编:田海鹏
编   辑:刘   晨

<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