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2025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节选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18

 

鲤鱼跃龙门

design and application

“鲤鱼跃龙门”数字设计与应用

作者                             指导老师

陈剑华                      罗小燕

作品说明

本作品以“鲤鱼跃龙门”故事为背景蓝图进行设计,时间上设定在中国古代唐朝的某处世外桃源,民间传闻那里是龙门的所在地,当地人曾经信仰鲤鱼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此地的记忆被时间所埋没……本作品通过设计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以虚幻5引擎为开发环境搭建虚拟场景,运用PBR流程制作3D模型。使用到的软件有:UE5、Maya、ZBrush、RizomUV、Substance 3D Painter。

池鱼盈海

design and application

“鱼”在字体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                             指导老师

张颖                            罗小燕

设计说明

字体名称为“游鱼盈海”,选自诗人韩愈的《海水》,韩愈将自己比作游鱼,在诗中抒发哲思和壮志,将字体命名为“游鱼盈海”,取自诗歌中的意象,其一是代表自身的小小“游鱼”,“海”是广阔天地,希望作为一尾小鱼的自己也能够在大海中自在遨游,其二取“盈”一字意为满足,圆满。提取“鱼”游动的曲线和水流的曲线作为字体设计的主要风格,整个字形有时也像鱼儿。字体笔画来自双鱼纹,概括双鱼游动的动态,用简单几何曲线表达,表现出鱼儿游动时的灵活性。与此同时几何曲线形状与水滴近似,两者重组构建出圆润灵动的字形。在曲折部分进行尖锐化处理,例如将圆钝的形状处理成三角尖锐的形状,以此来集中表现“鱼”的特点,坚硬的鳞鳍、灵动的曲线。

云纹新象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彩云之南”少数民族纹样创新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卢乐                         徐佳

作品说明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智慧与精神密码。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纹样正面临传承断层与应用场景萎缩的双重困境。本研究立足文化创新视角,通过现代设计手法对民族纹样进行解构与重构,探索其在海报设计、文创包装、数字媒体等领域的创新表达路径。研究致力于打破传统纹样的固化呈现模式,在保留民族基因的基础上,开发符合当代审美及实用需求的文化衍生品,构建传统符号与现代生活的对话桥梁。研究成果将推动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助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同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良褚溯影

Design and application

良渚文化视触觉融合插画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陈洁                          徐佳

作品说明

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实证,作品以良渚文化作为插画创作主题,通过研究良渚文化的艺术内涵和视觉元素,阐述如何将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视觉插画与明盲通用触觉图形两种手段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插画以长卷插画为载体,主要展现良渚文化的独特风貌和历史底蕴,描绘良渚时期的建筑、人物、器物和自然景观以及后人对良渚文化的发掘与保护景象。同时选择直接提取良渚文物和纹饰的外观造型的特征进行平面简化绘制,不做多余的装饰和繁冗细节,利于视障人群对良渚文物有直观了解。通过叙事性长卷结构呈现文化场景绘制与触觉认知图形的设计,实现文化传播的视觉化与触觉化,旨在为良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应用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设计思路。此外,以良渚文化为内容进行无障碍插画设计是对“文化惠民”理念的一次实践探索。

徐州汉画像石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文创产品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王晶晶                       刘春雨

作品说明

本设计旨在通过创新手法活化传统文化,探索“徐州汉画像石”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升汉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竞争力。设计融合掐丝工艺、结合地域特色与艺术价值,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灵感源于徐州汉画像石的经典图腾符号、装饰纹样和故事形象,重点表现车马、神兽等元素,展现汉代历史记忆和精神信仰,又彰显徐州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尽管资源丰富,但博物馆在文创开发方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期待以徐州汉画像石为原型的文化创意产品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成为推动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顺应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合了现代设计风格。最后在具体设计实践中,需要深入分析并提炼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元素,同时要兼顾实用性、创意性和实惠性之间的平衡,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方法,使其更好的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践进一步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增强徐州汉文化的影响力,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茂名“冼夫人”

Design and application

茂名“冼夫人”IP形象设计

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                               指导老师

崔天昊                       赵梦华

作品说明

本次的设计为茂名“冼夫人”结合IP形象设 计,文创设计相结合,围绕冼夫人的文化内核,用冼夫人的一生来进行设计推广出了四 款盲盒潮玩。四款形象分别为侍女形象、将军形象、婚服 形象、圣母形象,每款设计都均结合南北朝 至隋朝的历史背景,融入了特定的文化符号 和视觉元素,通过以上设计既能致敬冼夫人 的历史贡献,又可以以年轻化、趣味化的形 式来推广茂名地区文化的发展,打造具有独特辨识度的文创IP形象。

阿尔兹海默症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基于科普宣传的

阿尔茨海默症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刘玉婷                       赵梦华

作品说明

本毕业设计聚焦阿尔茨海默症预防知识可视化设计,旨在以直观视觉语言搭建公众与医学知识的桥梁。作品整合病理机制、预防建议、社会影响等多维度信息,运用世界地图标注全球患病分布,以时间轴梳理我国防治政策脉络,借对比图表解析阶段治疗差异,用金字塔模型呈现膳食结构,并通过艺术化文字与凌乱线条具象化“失语”“认知障碍”等症状。整体以蓝色系营造专业基调,搭配简活文字与图标降低理解门槛,运用交互的方式让大家更加了解患病群体的世界。力求通过多元可视化手段,提升公众对病症的认知与预防意识,以及提高社会对这一患病群体的关注度,为医学科普可视化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菠萝的海

Design and application

“菠萝的海”品牌形象系列包装

作者                                 指导老师

谢静薇                         赵梦华

作品说明

深入挖掘徐闻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通过现代几何抽象的表现手法,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土地纹理、阳光射线、风车叶片等意象提炼为一套极具视觉张力的图形语言。这套图形系统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简洁的几何构成,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的识别性,又赋予了品牌现代时尚的视觉气质。同时我们进一步开发了丰富的延展图形组合,通过不同排列方式、比例变化和色彩搭配,形成灵活多变的应用方案。这种系统化的图形设计特别适合运用于产品包装体系,不仅能强化品牌视觉的统一性,更能通过富有节奏感的图形变化,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点,让消费者在众多竞品中快速识别"菠萝的海"品牌特色。

湛江傩舞

Design and application

湛江傩舞文创

作者                                指导老师

谢梓帆                         赵梦华

作品说明

湛江傩舞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祀仪式,主要流传于广东省湛江地区,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本设计是首个将湛江傩舞与AR 视觉技术结合并进行模块化动态化设计的数字艺术创新尝试。

1.色彩选择:根据傩舞文化中的色彩搭配原则,选用黄色、赤色、青色、红色和绿色分别对应洪将军、李将军、刘将军、车将军和麦将军,以体现不同角色的独特身份。

2.造型设计:细致研究了湛江傩舞的传统舞步,如双手指天表达祈求平安的愿望,骑马步展现威武骑乘姿态,以及双手自然下垂象征庄重沉稳等经典动作,力求通过设计还原其原汁原味的艺术风格。

3.设计实践:借助 AE 和 kivicube-webxr设计出动态的 AR 效果。

粤西古村落

Design and application

粤西古村落视觉导视系统设计与开发

作者                               指导老师

薛瑞                           赵梦华

作品说明

本设计聚焦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苏二村,以“粤西古村落文化”与荔枝产业为核心,通过视觉导视系统重构文化认知路径。以“荔苏苏”IP 串联两者,融合粤西传统建筑与民间美术符号,打造功能与叙事兼具的环境表示体系。设计涵盖 IP 形象、VI 品牌、三级导视系统及概念影像四部分。创新之处在于文化符号现代化、环境友好设计与数字技术融合,既解决村落空间认知难题,也为同类古村落视觉系统建设提供范例。

自梳女

Design and application

“自梳”民俗文创品牌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张益彤                          赵梦华

作品说明

全面探索“自梳”文化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表达方式,还原自梳文化作为本土女性主义原型的精神本色,解构其勇敢坚韧、独立自主、团结互助的女性主义精神内核,结合当代社会性别议题,探索女性文创品牌设计的创新路径,通过符号转译、叙事重构实现自梳文化习俗的现代化表达,用合理的概念性表达,将自梳文化中的自梳仪式、服饰、建筑等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元素通过设计语言传达,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对话,是具有当代女性主义主流思想的创新型文创品牌。品牌辅助图形运用点线面基础平面元素、几何图形元素,视觉海报以自梳物品、姑婆屋遗址为灵感,结合顺德冰玉堂建筑的色彩元素设计,从中探寻图形组合、色彩变化碰撞的新可能,用平面图形语言改变传统口头回忆型叙事方法的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丰富的现实文化体验,使自梳故事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触达现代受众,提高公众对自梳文化的正确认识和尊重。

根祖文化

design and application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作者                                 指导老师

刘镇滔                         王煜

作品说明

本设计通过提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样式,解析大槐树根祖文化内涵,来探索传统文化符号与当代视觉语言的融合路径。本次设计以根祖文化核心意象为基础,系统构建大槐树根祖文化符号再生。对于大槐树符号形象,我通过收集调查历史碑石、族谱等物质遗存,并结合古代篆书字体与现代设计技术,提炼“根”字为主题,将根字笔画中的“木”解构为象征血脉传承的DNA结构,接着将背景融入古代石壁等历史元素。创新实践聚焦VI手册设计与商业海报设计,旨在让商业海报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这方面我采用将现代流行在年轻人当中的悖论文化与大槐树根祖文化相结合,用幽默风趣的表现效果设计画面。这篇设计总说明旨在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来让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重新发光发热。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文化旅游品牌升级具有实践价值,也为同类文化遗产的视觉表达与传播创新提供了新的参考。

洛阳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动态插画的设计与应用——以洛阳市为例

作者                                 指导老师

温潇影                          王煜

作品说明

本次动态插画作品的创作,旨在利用动态插画对洛阳文化的深耕与发扬,采用了先绘制完整插画再进行动画处理”的制作流程。整个插画部分经过了精心的构思与设计在技术实现层面,插画采用了分层绘制的方法,将部分的元素独立处理。画面主要使用 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进行动态设计,通过设置关键帧、调整运动路径、控制时间轴节奏等方式,使各个元素按照预设的轨迹进行有节奏、有层次的运动,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与节奏感。

北京“兔儿爷”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北京“兔儿爷”形象元素

在视觉传达中的设计与运用

作者                                  指导老师

张璐洋                          王煜

作品说明

本设计是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兔儿爷”为核心作为研究对象。兔儿爷是北京民间一种独特的泥塑玩具,产生于明晚期。基本形式是一尊兔首人身的彩绘泥像,曾是老北京过中秋节时的重要吉祥物。本设计深入挖掘北京“兔儿爷”的民俗文化内涵和视觉特征,将北京传统的民间艺术与我国国粹京剧中的“生旦净丑”行当等元素进行创造性融合,设计出四款全新的北京“兔儿爷”的IP形象。本设计将采用静态文创和动态动画两种表现形式,多维度的呈现兔儿爷的魅力。形成兼具传统意蕴与潮流审美的四款角色形象来传承和发扬北京“兔儿爷”的文化特色。本设计不仅保留兔儿爷驱疫纳吉的原始寓意,还通过多元素的融合再设计来提高兔儿爷的知名度,增强它的互动体验,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情感共鸣在当代视觉设计传递中得以实现,为当代视觉传达中注入新的活力。

“恐恐恐”

design and application

恐恐恐

作者                                 指导老师

郅馨远                         王煜

作品说明

本课题在动画创作时以西汉傩仪图为核心,着重保留了傩仪中的关键角色,这些角色是壁画内容的关键部分,旱魃与神虎分别代表着自然灾害与吉祥的象征,并且这些角色的动态表现是动画创作的关键所在,在艺术风格方面,本课题保留了汉代墓室壁画的传统艺术特性,还融入了剪纸、皮影戏等其他传统艺术风格。因为剪纸艺术的平面化以及较强的装饰性为动画增添了一些民俗文化的氛围,也提高了动画的表现力,并且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本课题在人物以及场景设计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在场景设计上,在保留传统配色的基础上,增添了明快的色彩对比,让动画在保留历史厚重感的又可吸引年轻观众。将运用动态视觉效果设计的手法,采用把二维动画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直观且生动的方式为观众展示西汉墓室壁画的魅力,本课题凭借合理运用现代动画技术与传统西汉壁画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视觉表达形式,赋予了西汉傩仪图新的活力。期望依靠这种设计方式,挖掘洛阳古墓博物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提升洛阳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影响力,另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文化遗产的视觉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找星星

Design and application

《寻找星星》情感类绘本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郭晓林                         谭宇旸

作品说明

本绘本创作的核心理念是对成长的迷失和对自我归属的寻找,绘本中寻找星星亦是寻找自我。以“星星”元素作为核心视觉符号和叙事载体,通过璀璨星芒构建奇思幻想与深层情感共鸣的阅读空间。不同的星星象征着人所具备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力量,设计中融合对奇幻空间的想象,让星星成为贯穿画面的“情感”线索。它既是主角探索世界的引路人,也是传递情感的媒介,通过视觉语言与图像叙事,引导读者在绘本世界中完成心灵的自我与成长。

心里的游乐园

Design and application

香薰品牌个性化IP设计应用研究

——以"心里的游乐园”系列为例

作者                                  指导老师

林丽盈                          谭宇旸

作品简介

本设计探讨了“香薰品牌个性化IP设计应用研究--以心里的游乐园系列为例”带领读者进入气味与视觉结合的奇妙体验。将艺术疗愈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使香薰品牌才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摆脱外部沉重的框架和来自他人的期望,在追寻自我本真的浪漫主义色彩下,展现原始白然的生命力的同时,此系列以游乐园为解剖台,解构现代社会现象所带来的情感,将有限温存,无限心酸”转化为可收藏的存在主义符号。通过反向传递治愈力——“心里的游乐园从不贩卖快乐,它只是教会你如何与自己的阴影共舞。”

蔬柿圈

Design and application

“蔬柿圈”果蔬品牌形象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陈银燕                           谭宇旸

作品简介

本设计为传统果蔬品牌“蔬柿圈”的品牌转型全套方案,通过五个可爱的拟人化IP形象(椒椒、菜菜、柿柿、蕉蕉、莓莓),以及对应海报,巧妙融合传统果蔬与谐音梗元素,以“不要椒绿”“好柿发生”等趣味设定传递健康理念和品牌宗旨。融合各种周边市集,表情包、衍生品等,把品牌形象以年轻有活力的全新姿态呈现出来,打破传统行业刻板印象,提升辨识度与亲和力,让传统果蔬品牌走进年轻人群体,打造一个更适合年轻人的果蔬品牌。

艺亮心途

design and application

艺亮心途——

艺术疗愈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插画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夏德盈                           吴怡霏

作品说明

《艺亮心途》基于艺术疗愈的相关理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插画设计,创作出系列主题插画、小漫画和文创衍生产品。作品共有八个心理健康题材,分别是学业压力焦虑、拖延导致无序、焦虑引发失眠、抑郁情绪问题、大学生孤独感、自卑缺乏自信、社交恐惧困扰和自我认知迷茫。大学生群体通过对主题插画、小漫画及文创衍生产品的观赏和使用,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到作品所传递出的积极情感,激发自我疗愈能量,从而达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目的。

锦鳞艺境

design and application

锦鳞艺境——

北坡游鱼的民俗特色与创新设计

作者                                 指导老师

向欣蓉                          吴怡霏

作品说明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课题,目前其面临代际传承断裂、文化基因异化、存续空间萎缩等多重危机。2018年入选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湛江北坡游鱼同样存在此类困境。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剖析非遗传承核心问题,结合设计实践法,以主题插画与文创产品为切入点对北坡游鱼进行再设计,旨在唤醒公众关注。主题插画围绕鱼灯制作工艺与节庆游鱼,以19幅画作分传统技艺、代际传承、节庆焕新三大板块,提炼视觉符号形成独特风格;文创衍生设计推出12款产品,包括传统矿石色彩库、盲盒DIY材料包及亚克力立牌等,通过“非遗+插画+文创”模式呈现鱼灯从材料筹备到节庆展示的完整过程,构建承载集体记忆的文化场域,探索民俗文化现代转化新路径,为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