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而新|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展:环境设计专业-第二辑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70

 

前言

在千年瓷都的文化土壤中,2025届环境设计学子以设计为媒,回应时代命题。他们立足地方实践,深入乡村、社区与城市更新现场,用真实的空间语言表达青年对生活环境的关注与构想。他们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思考传统与当代的融合,尝试以设计参与社会、改善现实。作品中既有对陶瓷文化的当代表达,也有对乡土空间的温情改造,展现出年轻设计者的探索精神与社会责任感。这是一次从景德镇出发的设计旅程,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创意回应。

景德镇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

 

毕业作品

1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李亿豪

作品名称:《华夏源泉·数字经纬》

指导老师:胡丽婷

 

 

创作说明

该设计致力于思考数字媒体在展示空间中的功能,设计聚焦数字媒体艺术如何为展示设计提供多样化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研究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及互动投影等技术,技术手段打破传统二维平面束缚,设计出生动沉浸的体验,展厅划分为数字媒体艺术大厅、阅读区、投影艺术通道、古代文化虚拟展示区、艺术演绎展示区、投影艺术装置区、裸眼3D区、艺术引导走廊厅和文创售卖区,各区域依托独特展示方式探索参展者多样情绪体验,展厅利用动画、影片和互动游戏将展品历史背景与教育知识转换呈现,此种形式转变既活跃空间氛围,又激发参观者接受展馆信息的兴趣,同时提高展馆展示效果,增强参观者在空间中的整体体验感。

 

2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罗宇馨

作品名称:《五感花园》

指导老师:齐佳珺

 

 

创作说明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环境健康问题和居民对康养的需求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为了响应这一社会需求,本设计提出了将康养理念与滨水景观进行创新性构建,从健康角度出发,对滨水公园原有景观进行科学优化改造,形成"生态基底修复-康养功能植入-健康效益评估"三位一体的设计框架。 通过引入五感疗愈系统,满足不同人群体验疗愈景观的需求,打破康复景观仅存在于医疗机构等极少数场所的限制,提高老年群体户外活动时长,缓解焦虑情绪,提出适用于老年人康养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3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邱飞燕

作品名称:《中式花窗在药膳餐厅空间中的应用—以“食膳馆”餐厅为例》

指导老师:杨斌

 

 

创作说明

“食膳馆”药膳餐厅以中式花窗为核心元素,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用餐空间。餐厅选址杭州河坊街周边,借其浓厚历史文化氛围与便利交通吸引目标客群。在空间布局上利用花窗划分区域,如入口花窗造型引导顾客进入,大厅花窗分隔出不同用餐区,既保证空间开放性又满足隐私需求。花窗设计兼顾实用与文化内酒,选用冰裂纹、万字纹等经典图案模拟宋代山水画留白意境,深褐色花窗框架与之映衬。灯光设计则突出花窗图案细节,营搭配胡桃木、黄铜、磨砂玻璃等材质,展现独特魅力。色彩上以米白、浅灰、原木色为主,造宁静优雅的用餐氛围。此外,各功能分区明确,如中庭就餐区与产品展示区结合,促进文化传播与产品销售,为顾客带来独特用餐体验。

 

4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王洪燕

作品名称:《椿日岷闲》

指导老师:杨斌

 

 

创作说明

随着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深化与都市人群对自然疗愈空间的 迫切需求,如何将自然元素、可回收材料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构建兼具生态价值与文化意蕴的功能性茶空间,成为环境设计领域的重要议题。本设计以“茶空间”为载体,聚焦自然美学与现代风格的有机融合,探索可循环自然元素材料 在当代空间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以自然元素为美学基底、可回收材料为技术支撑的现代茶空间设计,不仅能回应人们心理诉求,更能通过材质与形态的对比重构,激活传统茶文化的当代生命力,为高密度城市中的公共休闲空间提供可推广的绿色设计范式。再加以结合苏州市悠久的茶文化特点丰富整体设计,达到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苏州文化的多层次了解。我将把此次设计通过创新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文化,实现古典韵味与时代气息互为补充,焕发新的文化活力。

 

5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鲜静蕾

作品名称:《Tia Maria—工业风餐吧设计》

指导老师:闵新颖

 

 

创作说明

对旧工业历史建筑的开发与再利用,意义深远。一方面它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回忆与纪念,是对一代人青春与奉献的铭记与致敬;另一方面对旧工业建筑进行创新改造,也是对创新精神的践行。本文选址位于宁波文创港,目标是打造一个可供人们休闲放松的空间。对旧工业建筑加以改造利用,遵循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改造过程中,不断满足周边人群对功能空间的需求,同时也对旧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使旧工业建筑以全新的休闲空间形式,重新融入当代生活,成为人们舒缓压力、享受闲暇时光的好去处。

 

6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徐新星

作品名称:《基于空间句法下的古城街区更新设计—以苏州闾门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指导老师:陆璇

 

 

创作说明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的重要议题。苏州阊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街区,在改造中面临着如何平衡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的难题。本研究以空间句法理论为核心分析手段深入理解阊门街区的空间结构,去揭示街区的空间连通性、可达性以及人流活动分布的内在规律,提出了一套遵循空间句法原理的更新设计方案,在优化街区的功能性、提高可达性和强化人性化设计的同时,也保留了历史文化的特色,空间句法的更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为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化改造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该研究的成果在于为其他类似 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了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空间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融合。

 

7

个人简介

作者姓名:严明涛

作品名称:《城市更新背景下危旧住宅“原拆原建”改造设计——以赣州市南康区苏步东街为例》

指导老师:齐佳珺

 

 

创作说明

苏步东街53-1号的改造承载着城市更新的示范意义。作为南康区“拆改提”行动的关键节点,该项目有望通过系统性规划,打造兼具文化特色与宜居功能的15分钟生活圈,推动片区从“脏乱差”向“现代化宜居街区”转型。其经验或将为赣州乃至全国同类危旧住宅改造提供参考,成为城市存量更新时代“以人为本文脉延续、资源高效”理念的生动注解。

 

 

@投稿邮箱:34309682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