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22级本科生《智能空间设计》课程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9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549

Intelligent Space Design

2022级工业设计本科生

《智能空间设计》课程展

智能空间中的动态共生

01

课程介绍

知识目标:理解智能空间设计中人与环境互动的核心逻辑(如行为感知、动态响应、情感化交互)。掌握空间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方法与智能化技术融合策略。

能力目标:通过实地调研与用户分析,提炼设计需求并转化为空间功能原型。运用工业设计思维解决人、物、环境三者协同问题。

素养目标:培养对社会需求与技术伦理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强化团队协作与跨学科整合意识。

授课教师:

韩宇翃 教授

课堂助教:

彭湲婷

白嘉玥

授课学时:32学时

授课对象:2022级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

02

设计要求

主题:智能空间中的动态共生

核心要求:聚焦某一具体场景(如居家、某品牌店铺、教育、公共空间等),设计一个通过智能技术增强人与环境互动的空间系统;需体现环境对用户行为的主动响应(如空间形态变化、信息反馈、资源调节等)。

03

课程作业展示

时空轴线·非遗印记

小组成员:牛筝 周宜青 邓宇涵 王梦洁

设计说明:北京坊Pageone书店的中轴线主题展厅以“时空轴线·非遗印记”为核心,将北京750余年的中轴线文化与智能技术结合,打造沉浸式空间叙事。展厅布局按中轴线走向设计,融入交互感知灯带,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中轴之美。它不仅是文化容器,更是智能活态博物馆。

儿童教育空间的沉浸式交互

——水循环科普展览

小组成员:池新雨 俞慧婷 刘禹卿 许欣然

设计说明:本项目是以“水循环”为核心的儿童沉浸式教育交互空间,面向5-12岁儿童,通过沉浸式场景、多感官交互装置与游戏化叙事,将抽象的科学原理转化为可触摸、可探索的物理体验。空间以椭圆形为主体形态,总面积800m,包含蒸发区、降水区、径流区、中央活动广场四大核心区域,结合沉浸式多模态交互系统与可持续设计,构建完整的“水循环世界”。

渡纬三千

京杭大运河南北桥梁文化文创展厅

小组成员:王耔茜 向祉懿

设计说明:本次文创展览选取南北代表性桥梁案例,旨在通过空间设计,数字技术与文创设计,呈现桥梁在漕运、商贸、信仰、军事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并探索传统遗产与现代展示的融合路径。

弧光咖啡厅

小组成员:马涵 王静萱 叶明雨 赵晨晞

设计说明:弧光咖啡厅诞生于对都市人群与自然光影关系的深度观察--人们喝咖啡时总下意识追逐阳光,倚窗而坐或移步露台,这一本能需求成为设计的核心驱动力。外部造型以“蛋壳结构”为灵感,塑造了一座兼具未来感与生态美学的单层咖啡空间。

月球基地生活区

小组成员:华雨轩 夏宇婷 熊瑞晨

设计说明:月球基地生活区智能空间设计,材料选用月壤3D打印机器人建筑结构,榫卯。具备辐射屏蔽(充气式辐射屏蔽舱)、逃生舱、宇航服自清洁与自修复、核裂变能源供给、太阳能月昼期吸收转化电能、机器人楼内检修巡航、人工智能进行简单事务(提供餐食、分发任务)、重力训练舱等功能。

香气书店

小组成员:郝然 陶冠瀛 霍思羽 孙语笛 李钱欣

设计说明:根据分区的不同,将香气与书店融合。结合人对嗅觉以及书的内容的印象,或者说是一种对更加深入阅读的引导。用嗅觉引导人读书的节奏和内容倾向,也能促进吸引消费。

儿童生命体验馆设计

小组成员:仲夏 聂文浩

设计说明:生命教育,自我生命的重要性,各种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尽头不是悲伤的(是终点也是新的起点)——聚焦在别的生命的离去,但是核心也表达自己的,现实展示露台,孩子观察自然,与现实相结合,更加有兴趣。

风动遮阳系统设计

小组成员:代康越

设计说明:针对城市微气候产生的气流,设计一款风动遮阳系统设计,采用木材和亚麻设计。

智能景区休息点设计

小组成员:黄梓桉 陈泊帆 司徒文岩 曾铭卓

设计说明:综合多次调研,景区休息点进行设计,提高动态适应性、人性化、环境兼容性、安全性与便建性,设计环境智能调节方案。

智能光线反射系统

小组成员:王盛逸

设计说明:通过对实地考察与调研,发现办公室外侧天并光线较为充足,但因办公室门口二楼阳台占据了过多头顶空间,导致自然光线无法直射入办公室内,导致办公室内没有自然光照且亮度不足。

缺乏阳光照射会降低体内清素水平,这是一种影响情绪的神经递质,低水平与抑郁症相关。自然光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缺乏它可能会打乱大脑对时间与环境的感知,从而引发焦虑或精神紧张。

设计工作室的能耗自适应

小组成员:伊力努尔 阿依舒瓦克

设计说明:本项目的设计说明书概述了一个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能源效率的开放式工作室空间。设计重点在于通过智能技术和环保材料实现能耗自适应,同时保持空间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通过明确的功能分区、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以及对环保和可持续材料的考虑,本项目旨在创造一个既舒适又高效的工作环境。

汽车展厅设计

小组成员:袁愫恒 朱俊浩 王昱琨

设计说明:建筑的外形结合奥迪标志尾灯,与圆盘相接形成整体的两层建筑;圆盘为建筑的主体部分,环绕包裹电致变色材质玻璃;一层为停车场及楼梯,等基础设施,顾客可在此处试驾车辆;二层为汽车展厅,休息区和服务中心,顾客可在此体验车辆,休息,与工作人员沟通购车事项或保养等服务。

04

课程调研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