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专业优秀毕业作品展(二)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971

2025年5月7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2025届毕业作品展在厦门市海沧区秋地艺术中心隆重启幕。

本届展览以“嘉●创响”为主题,汇聚了学院270余名学子的创新智慧。为更广泛地分享交流本届环境设计专业的创新成果,特精选部分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进行线上展示,以期与社会各界持续探讨设计的价值与力量,共同见证青年设计力量的成长。

01

作品名称:逆思守韵、闽宁青山梦——基于反规划理论下的宁夏乡村改造项目

作者:张文昕  黄雅鑫

指导老师:张倩倩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落地项目 2025第九届“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作品展比赛   福建省二等奖

设计说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与东西部协作政策的背景下,宁夏乡村迎来发展契机,传统的乡村规划模式侧重于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但其在生态保护、文化延续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存在不足。宁夏乡村自然生态多样却脆弱,文化底蕴深厚却面临传承困境,产业结构单一亟待升级,因此探索新的乡村改造路径迫在眉睫。

本项目基于反规划理论,旨在探索一种更可持续、更具地域特色的乡村改造路径。通过反规划理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行乡村更新改造,不仅为宁夏乡村改造提供科学方法,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还丰富了乡村规划的理论体系,拓宽反规划的理论应用范畴。

02

作品名称: 基于ctiy wak视角下厦门环东海域滨海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苏鑫堉

指导老师:张倩倩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2025第九届“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作品展比赛   福建省三等奖

设计说明:厦门环东浪漫线是厦门市一条重要的滨海旅游景观带,位于环东海域沿海一线,全长约50.6公里,经过集美、同安、翔安三个行政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滨海地区的景观设计应优先考虑生态保护,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屏障。考虑到滨海地区可能面临的自然灾害,设计应包含防灾减灾的措施,提高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

03

作品名称: 园林织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赋能生态保护下的林下景观空间设计

作者:涂钰坤  王练

指导老师:张倩倩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2025第九届“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作品展比赛   国赛三等奖

设计说明:传承过去- 展望未来基于对现在科技技术的发展,展望未来社会、科技、生活的变化。我们希望场地能作为未来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处的生态园区整体园区,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未来新型科技技术,结合原生态及未来生态变化发展打造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景观公园。基于过去人类对生态的破坏与践踏,展开对于未来生态变化的想象。我们希望未来生态环境在人类自然的共同努力下整体生态能以爆发式形态发展。

04

作品名称: 绿野创想园——基于自然生态理念下的儿童实践基地

作者:王睿彤  俞韦桐

指导老师:张倩倩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硕士录取院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设计说明:在各种各样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中,都具有空间的沉浸、内容以及组合形式的三大特点,适合于营造儿童的活动以及研学环境,对于辅助儿童成长、疗愈儿童心理、拓宽儿童的视野以及减少家长的压力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儿童群体是我们在社会空间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在未来儿童交流环境中的空间交互将更加亲近自然,文化性更强,同时智能的交互艺术被更加的广泛应用。同时在对国内旅游经济状况和各个针对儿童的活动场所进行调查之后,我们选择在漳州市为儿童打造的一个专属的研学实践基地。

05

作品名称: 矿源秘境一基于生态修复的南安官桥镇矿坑景观设计

作者:丁祎  施梦露

指导老师:徐佩业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 硕士录取院校:米兰理工大学

设计说明:全国废弃矿山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有的区域密集,有的区域稀疏,整体呈现出大中型矿少、小型矿多,建材等非金属矿多、能源和金属矿少,东部多西部少的趋势。受矿山类型规模、开采方式,以及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废弃矿山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矿山地质灾害、矿区十地资源毁损、区域地下水系统破坏和矿区水十环境污染等。

06

作品名称: 元宇宙视域下的两岸融合发展海上综合空间景观设计

作者:李乐  陈锱涵

指导老师:徐佩业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硕士录取院校:新南威尔士大学

设计说明:本建筑项目旨在通过创新的建筑设计,体现元宇宙与两岸关系发展的融合。建筑主体采用圆链体结构,象征着连接与汇聚,而不同层面的圆形平台则代表着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设计理念· 元宇宙概念:建筑的圆锥体结构象征着元宇宙中的无限可能和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两岸关系:圆形平台的设计寓意着两岸之间的和谐与统一,每个平台都是两岸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的节点。

07

作品名称: 倚画栖林——生态文明视角下公园绿地景观设计与生态功能优化

作者:潘航  邓清悦

指导老师:魏超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荣获奖项:硕士录取院校:福州大学

设计说明:以人为本设计应围绕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增强公园的亲和力和归属感。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关注生态平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公园参与鼓励人们参与设计过程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公园凝聚力。公共空间优化增设绿地、广场和休闲区域,为人们提供放松和社交的空间。基础设施升级更新供水、供电和网络设施,确保基础服务的稳定和高效。考虑安装智能设摆場如智能灯光和监控系提升安全性。

08

作品名称: 旷野之源--基于触媒理论的废弃采石场景观重构

作者:杨蕙宇  吴蒋思美

指导老师:姜峰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方案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晋江市巴厝村的废弃采石场,旨在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打造一个兼具自然之美与功能性的休闲空间。废弃采石场以其独有的地形,为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机遇与挑战。本设计在结合地形的同时,设置了“两环、一廊、一轴、四区”,由“两环、一廊将整个区域串联,形成一条环矿坑的公园游路,为周边居民和游客营造宜居、宜游的环境,意欲将该场所打造为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空间场所,拟将最大限度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09

作品名称:人间烟火、天上飞檐——基于低空经济视域下泉州西街景观更新设计

作者:周文豪  陈珏

指导老师:徐佩业

班级:21园林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借地势起伏构建悬浮平台。以「自然介入·多维对话」为核,主体采用预制胶合木+耐候钢骨架,顶部镂空格栅随日照投射动态光影。阶梯状台面嵌套休憩区与植物槽,边缘嵌入雾森系统与AR导览屏。底部架空涵养湿地生态,路径串联本土植被科普带,实现观景、休憩、生态教育三位一体。将闽南古船龙骨弧线、翘角船檐抽象为建筑轮廓主体采用红砖+花岗岩基座呼应传统,外层以钛锌板波浪形幕墙,模拟风帆肌理中央通高大厅以船桅天窗引光,展廊如船舱层叠错动,地面嵌入AR投影还原古代航海图外立面提取剪瓷雕、出砖入石纹样作镂空遮阳,夜间灯光透过缝隙投射出动态海浪光纹建筑底部环绕镜面水池,倒影成「双船竞渡」意象,对话闽南人耕海闯天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