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届视觉传达设计系本科毕业作品(上)|大脑花园 Brain Garden 2023

 

在新文科建设要求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追索国际发展前沿,用世界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审视自己、审视未来,以全新的思维与方法,去迎接“大设计” 时代的挑战。
本专业取东方设计学之粹,融艺术与科学为基,立足于多维信息视觉传播,是集艺术、设计、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宽口径专业,主张以视觉人文关怀为内核,站在时代发展前沿,通过视觉可视化研究、信息传达的叙事性组织,建构图形、符号、传播语境的创新模式,探索和创造链接人、事、物的沟通关系,培养具有社会洞察力和未来国际视野,以视觉设计为核心兼具媒介表现力和独立探索精神的高素质拔尖专业人才。

 

 

01知言片语

作者:黄晨杨、林佳婷、马艺璇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现代人与屏幕媒介的关系愈发密切,电子焦虑蔓延至感知层面,不停滑动屏幕图像的行为造成切身的感知失忆。一个图像的现实构成是复杂的,当图像被截取在电子屏幕上时,人无法触及图像主体的感知层面,长此以往,或将遗忘那些切身的感知体验。感知与认知紧密相连,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通过分析语言可以了解人们如何认识客观世界。视、听、触、统觉四类形容词作为现实体验的采样,呈现出离散的状态。“知言片语”通过呈现文字与体验的多维关系,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身体,回归切身体验。 

导师评语:切割拼贴式的图形处理如同我们的感官在经历了各式数字媒介的冲击后留下的创伤。本组同学通过动态图表对自古以来汉语中的感官词的流失进行了信息整理,并用汉字模块化设计很好地呈现了我们电子焦虑的现状和碎片式阅读的麻木,呈现出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

 

02溯洄°溯洄

作者:王瑜、房鑫冰指导老师:李洁

 

 

作品介绍:他们,在历史的河流之下,从一侧流向另一侧。“溯洄”译为:逆着河流的道路往上游走。其中“逆”指:移民是被动的,而千岛湖湖底(移民者的故乡),这个他们心向往之的地方,却已经沉入水底。作品以“新安江大移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局部切入,看到宏大历史事件中的个体生命,以及“家园”之于我们的永恒乡愁。作品将“流动”“移徙”的概念加入到书籍设计中,更加“真实化”“文本化”“数字化”“图像化”地再现新安江移民当时的状态,并以史观今,回看当下迁徙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归属。 

导师评语:在家乡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巨变后,作者带着浓浓的乡情进行了“新安江大移民”的历史再现。本组作品以书籍设计为主要载体,用蒙太奇的叙事手法,通过时空的变迁,将新安江大移民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娓娓道来,安静而深沉。

 

03红舞鞋(A report of RS)

作者:方洁婷、廖文娟指导老师:李洁

书籍/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海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红舞鞋》童话里,卡伦因欲望穿上了美丽的红舞鞋,结果日夜不停地舞蹈,最后体力耗尽而死。这让我们想到当下所谓“最体面的”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各种不健康劳务关系:满怀热血、为幸福而奋斗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给自己贴上“社畜”的标签,逐渐成为舞蹈的卡伦。我们思考着打工人与资本家互相选择的过程中彼此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并设计出一批“红舞鞋忠实员工”。 

导师评语:《红舞鞋》是梦的寄托,也是羁绊的开始。象征图形在这组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阐释作用。通过书籍与海报载体,设计者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反应着当代人所承受的职场压力和自我构建的崩塌,以隐喻的图形手法巧妙地呈现了我们无法摆脱的欲望和负担。

 

04存档:失声之岛

作者:宁静、缪卓依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深海之下的珊瑚礁成为失声的岛屿,静谧的呼救还暂少有人聆听。海底的珊瑚在气候危机下大规模死亡,荧光是最后的呼救,白化是消亡的悲歌。在大众的视野中,海洋生态有着高度的容载力和自循环能力,却常常忽视环境问题下的海洋的变化与危机。毕设作品以珊瑚白化为核心,以珊瑚的嬗变揭示环境问题对于海洋生态的巨大威胁。我们将珊瑚礁珊瑚群落定义为海底的岛屿。我们策划为其搭建一个存储岛屿生平的档案室,记录珊瑚的危机呼救。

 

导师评语:从环境问题——珊瑚白化危机出发,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介绍了珊瑚白化——珊瑚荧光——珊瑚死亡的过程,从而警醒人类,激发对于环境的危机感,促进对自身价值的反思。

 

05LAYERS OF - 层层

作者:胡云鸽、王卓凡、常耀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本作品以健康相关节日为媒介,传递医学科普信息,最终以日历及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意图让人们了解那 “一层层” 的人体及健康科普知识,提醒其重视自身健康。采用了层层透叠的编排形式和透明材质的PVC薄片印刷等方式表现主题。 

导师评语:以东方日历书为媒介,从科普插图入手,通过透叠的方式展现出身体构造之下的“层层”病造与隐患。每日向人们传递医学信息,以此为人们敲响警钟,呼吁大众加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06名字

作者:叶泠言、陈怡然指导老师:李洁

海报/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报纸/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名字是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是每个人刻在内心最深处的记忆,它也代表着人们最初的归属。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就像每个孩子对于每个家庭一样。作品聚焦儿童拐卖这一社会问题,从 “名字” 的概念及其背后的故事着手,通过名字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反衬拐卖儿童案件对于家庭及孩子心里的创伤。项目通过海报、书籍、游戏等的设计,以隐喻的视觉形式,呼吁观者重视“儿童拐卖”这一社会问题,并传播正能量——每一个失散家庭都有团聚的可能。 

导师评语:这是一组引发深思的作品,围绕拐卖儿童这一社会话题进行创作。作品采用了“刻”的叙事方式展开了系列作品,如同孩子在心中刻下自己的名字、在被拐卖的经历中寻找希望。海报图形的视觉表达方式和主题相得益彰、突出主题。

 

07深蓝

作者:林可欣、郑惠文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深蓝,是陆地外一片神秘的世界,它孕育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生物——鲸。作为地球食物链的顶级动物,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着海洋生态和鲸鱼的生存状况,同时,作为海洋中的高智商大型哺乳动物,鲸鱼又通过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本次毕业设计《深蓝》以信息设计为表现手段,以鲸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以演化、发展和文化三册科普长卷作为主要载体,让人们了解鲸,达到呼吁人类和海洋和谐发展,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目的。

 

导师评语:《深蓝》是一组围绕鲸鱼种群展开的信息可视化设计,以书籍为载体,向大众系统而全面地介绍这一海洋巨兽的科普读物。在漫长的物种演化中,设计者通过卷轴的书籍装帧方式、前后叠加如同浩瀚的海洋,将庞杂的信息清晰有趣地呈现出来。

 

08Blooming孕

作者:陈理同、崔俞径、章慧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在我们的认知里, 孕育总是幸福美好的。孕育使她们得以享受期顾给她们带来的喜悦和感动,出生的孩子使她成为一个更有力量的女人。但是,对于生育带来的避涡般的困境,总是被伟大、无私等等赞美的词汇一笔带过。如今的社会,女性在怀孕期间仍面临各种围境。我们希望让更多人看见真实的生育,给予妈妈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孕期成为女性更加键康和幸福的阶段。

 

导师评语:从《给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的信》书籍设计开始,记录了怀孕中的母亲与腹中胎儿对话,带着浓浓的爱意和女权主义信念,三位同学试图揭开“母亲”的社会角色与个性发展的冲突。在主题讨论中她们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的乐观,有的悲伤,如同一枚硬币呈现出正反两面的答案。幸运的是,她们最终找到了解决方式,把澎湃的心情收起,以极简的图形、波澜不惊的叙事方式把故事娓娓道来。

 

09末日旅行社

作者:徐子涵、高景行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自 2020 起,突发灾难的出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灾难来临时个人安危的反思。毕业设计项目“末日旅行社”(Doomsday Travel Agency)是一个以人类文明灾难为主题的视觉设计展览项目,主要通过书籍和动态短片展示。该项目虚构的组织 “末日旅行社” 作为 “末日旅行” 的组织者,旨在帮助人们了解各种灾难的形成原因,并通过趣味性科普,提高人们面对灾难的自救和防范意识。 

导师评语:

《末日旅行社》是一个以人类文明灾难为母题的科普设计作品,以系列书籍《救生手册》与动态短片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各类灾难的形成原因及人们面对时的自救方式。书籍通过轻松诙谐的图形和短片中超现实梦核艺术形式,把沉重的主题轻松表达出来。

 

10很高兴看见你!

作者:黄子恒、秦双怡、李思怡指导老师:李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品介绍:假想伙伴(Imaginary Companions)是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他们虽然是虚拟的,却真实且积极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儿童在成长阶段,常由于一些普遍而现实的社会问题而影响其心理发展。Nice to see you! 通过像素动态图形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呈现假想伙伴们是如何代偿老师、父母等教育者的疏忽,从而疗愈儿童心灵,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的。并呼吁社会各类人群科学看待此心理现象,密切关注儿童心理并适时修正教育方式和内容。 

导师评语:儿童心理问题的低龄化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设计团队利用灰色的现实和彩色的假想伙伴进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的缺失和内心的压力。短片通过心理学分析的角度,阐述了儿童受伤时自我疗愈的过程,引发深思。

 

11欢迎来到弥迪亚

Welcome to MEDIA

 

作者:胡晟轩、马正昊、何净冉指导老师:徐捷、陈正达

 

 

作品简介:《欢迎来到弥迪亚》聚焦于社交媒体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在一个信息过剩、注意力匮乏的世界里,社交媒体侵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解了真实与虚拟的界限,让人们陷入丧失主体性的危机之中。因此,我们虚构了一个被社交媒体全面控制的国家——弥迪亚共和国。通过展现其国家体制、发展情况、民众生活等场景,引发观者对过度使用社交媒体所导向的可能性未来的思考。 

导师评语:社交网络成瘾不仅是指社交网络使用,时间和强度的增加, 它还是一种包含心理依赖性,缺乏控制和对日常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作品审视这一影响到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现象,并应用虚拟设计的视觉修辞的手法,通过一系列作品旨在起到警示与提升社会对此现象的关注。同时让视觉传达成为介入社会问题,形成思考与反省的有价值的传播媒介。

 

 

 

12于是有了回忆

 

作者:赵梦瑜、吕翊琳、李丹阳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在快节奏、高压且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缺乏对地方的深切关注与多维感知,这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在我们的《于是有了回忆》项目中,我们根据人地关系中的“地方依恋”这一角度切入如何理解幸福,将我们在美院象山校区本科阶段的生活经历作为设计样本,通过档案的形式展现个人地方回忆,建立一种感知幸福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健全地面对走过的时光,更细致地关注身边的事物,对人地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回溯过去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积极面向未来,为幸福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导师评语:人地连接是现代人文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理论,从李特尔到段义孚,再到诺森伯格,无一不在探索人与地方的关系。该组跨越自身专业,将研究视角置入时空,并以自身作为体验者,进行了人地精神的巡礼与反思。作品反映真实的校园生活,以阶段性的时间跨度作为实践的维度,兼具客观与主观的方法,为幸福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考。

 

 

 

13惜物 · 集

 

作者:郭梦瑶、许诗莹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惜物·集,是以环保、与自然共存为基础理念,生产100%可降解产品的公益性质的品牌。它探索了家庭食物垃圾中蛋壳的替代回收工艺,通过对废弃蛋壳的重塑以及日常物的再造,重新定义了大众视野里的“废弃物”并使其成为新的可能性。同时利用再生设计解决废弃物品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希望由此引发人们对于“惜物惜福”幸福启示的思考。

 

导师评语: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及审美理念,“敬天、惜物、尽用、节用、巧用”是我国古人经过不断传承而逐渐形成的基本的造物观,它也成为了贯穿古今造物实践的基本价值标准。“惜物”的主题反映出尊重自然、厉行节俭、物尽其用的节约思想和环保设计理念。设计者将巧妙的、具有创新性的工艺运用在产品制作中,这成为了该组的创新探索与亮点。

 

 

 

14无界 · nonelogy

 

作者:王乐怡、王羽洁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从古至今,幸福都是一个永恒的值得探讨的话题,无数人给幸福下了无数定义,但是其实幸福本来就是不应该被定义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种幸福,none即是空,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反衬与留白, 将生活中特定物品的反面展现给观者以达到对幸福概念的反向思考,传递出事物不稳定不恒定不可言说不可触摸的概念,沉浸式思考当这一切为不可使用的空的时候,个人幸福观的真正含义。构建观者思考幸福观的方式,幸福并非由我们定义与传达,而是在人们生活中的留白才能得到对幸福真正的思考体会。 

导师评语:作品将幸福置于一个哲学意义上,去探讨虚实、空无、舍得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作品反映出幸福的非稳定性、非恒定性、非语言性的主观特征。

设计以留白作为视觉语言,构建营造若即若离的感官体验。「主体创作性」在此似乎作为是设计师灵感的延伸,更关注设计师的内层观念在物态上的反射,通过设计对「信息」形态的「认知」,使「信息的美」最终得以 「传达」。

 

 

 

15自定义(   )-defined

 

作者:王一婧、沈姝言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现在的年轻人都热衷于祈福?实际上他们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下寻找生活中缺失的心理寄托,同时这也指向着一种自我疗愈的精神胜利法。现代祈福热潮在年轻人的治愈体验下完成了多重演绎和再创造,那么下一个缓解不安与浮躁的乌托邦能否以自定义的方式构建?本项目以手的运动和使用作为切入点,探讨日常行为与人本身存在的情感关联,回归自我、定义幸福。 

导师评语:中国的祈福文化由来已久,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中,展现出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作品针对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试图解析祈福形式背后的成因与规律,进而讨论幸福的来源与其真正的依归。设计关乎幸福的范畴与其社会学及文化学的价值与意义,通过作品审视现实,用视觉语言批判嫁接于虚幻臆想的祈福观念,从而倡导树立积极正向的幸福观。

 

 

16X-693

 

作者:彭筱苑、彭思裕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在数十年的机械改革后的公元2077年,人类被无数冰冷机械包围,极度缺乏幸福感,一个专注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医疗研究机构——幸福制药医疗研究机构应运而生。该机构在深海中探索到了一种神秘活性物质,该物质能使人感受到不同情绪波动。幸福制药医疗研究机构通过高端的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提取并制作成芯片,且将此芯片命名为“X-693”号芯片。本产品能促使大脑分泌激素,让使用者能获取到积极情绪,体验到幸福感。 

导师评语:基于“虚拟幸福”的假设,对幸福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从生理、心理的角度解释和分析幸福的成因,成为幸福议题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通过设计虚构提出化学品可以制造无限的幸福,这同时引发深层的思考——这种幸福是不是人类所梦寐以求的终极幸福呢?以“虚拟幸福”为主题的设计作品所具有的批判性,直指幸福的核心价值与意义的探究。

 

 

17失序碎片(Disorderly Pieces)

 

作者:陈劭玮、刘耘帆、桑芷嫣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这是一款可以与体验者互动的屏幕装置,屏幕上呈现的内容是一个虚拟人的一天的生活。观者在作品中扮演的是外界干扰的要素,当屏幕前出现人的时候,屏幕上的分镜就会像拼图碎片一样剥落下来,显露出虚拟人失序的一天。互动屏幕内部的分镜,展现的是虚拟人一天的生活方式。其中秩序版本的分镜象征的就是个体感官与思维秩序的情况,混沌版本的分镜则是象征个体感官与思维混沌的情况。而体验者在屏幕前所扮演的就是来自外界的干扰,去干扰虚拟人的一天的生活方式。来自外界的干扰越多越杂,秩序的分镜块就会脱落得越多,脱落后暴露出混沌版本的分镜也就会越多。我们借此想要向体验者传达外界干扰对人幸福影响的概念。

 

导师评语:米哈伊认为,人类生活中的精神负熵就是进入心流状态,即进入“忘我”的境界。心流状态可以使人兼具幸福和快乐感,同时获得做事特别专注而高效的最优体验。基于这种理论,作品用交互设计的形式表达了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平衡有序与无序的状态、避免熵增的观念。这能够提升整体的幸福感、生活品质,令你更快乐,生活更积极。

 

 

18病历60天,愈

 

作者:周聃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创作的背景主要是自己作为存在心理疾病障碍的患者,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在情绪的不同状态对色彩和图案的影响,以及色彩和图案对情绪状态的反作用。因此,希望利用视觉设计尝试进行辅助治疗。 

导师评语:对于研究人类身体病痛与心灵之魔抗争历程的人们来说,视觉艺术是沉淀在浩瀚的智慧之海中最直接和最耐人寻味的一部分,牵引着艺术家寻求人类战胜身心困境的出路与方法。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产生的心流体验具有治愈人心的力量。作品通过自身的实践,完整记录了视觉疗愈的整个过程,并以此进行了有效方法的探索。

 

 

19WHO WHAT ARE YOU?

 

作者:刘颖静、魏晨、杜佳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介绍: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人的异化程度加深。人被外界所操控着,自身价值依附于交换价值之上,其自身特性被凝结成符号,被贴上售卖的“标签”,从遵从自身的“WHO”变成注重外在的“WHAT”。设计者针对人们被物化、商品化的社会现象,以反讽、荒诞的手法将人构建为品牌,并将其比作商品进行售卖。其希望以此作品警醒观者打破被施加的物化和标签化,重新审视自我,自我价值不被他人所定义,展现自由发展的人之本性。 

导师评语:“物化”涉及到一种扭曲人类存在状态的实践形式,即把人当作物来看待。这不仅发生在日常的人际交互关系上,更多的出现在对于女性的负面涵义。每个“标签”反映出“旁观者”视他人为一种没有主体经验的物。作品基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和异化概念,对女性被商品化的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巧妙运用大量视觉修辞手法,批判社会上所存在的偏见、僵化思维以及追求功利化的价值观,进而呼吁对他者的承认与人性的关切。

 

 

20KooKooKaKaLand:玩耍时刻

 

作者:黄奕宁、季泽心、谢雪莹指导老师:陈正达、徐捷

 

 

 

作品简介:KookookakaLand是一个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品牌,品牌名意为“古古怪怪的岛屿”,目标在于为亲子构建一个新奇有趣、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乐园,以寓教于乐的品牌理念来指导所有项目的设计。其项目“Kookookakaland:玩耍时刻”是基于品牌理念下的食物教育亲子互动型桌游系列产生的,该系列产品以日常生活中的厨房活动作为设计的场域,让家长与孩子能够一起参与到这场活动中。设计者期望通过游戏的设计能为家长和孩子建立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体验,产品以食物种植、食物营养搭配和食物烹饪为设计内容,让孩子在娱乐和游戏的体验中自然吸收知识, 潜移默化地培养各项才能, 并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幸福观。

 

导师评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关系是直接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作品以此作为切入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够积极帮助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并促进家庭合睦与幸福。设计以家庭为场景,用适宜于家庭的游戏来延长亲密接触与交流互动的时间。家庭相处中的完全投入所生发的正向情绪和意义感,无疑都在帮助构建着每一个幸福的家庭。

 

 

21幸福便利店

 

作者:杨思辰指导老师:徐捷、陈正达

 

 

作品介绍:便利店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是快速解决的午饭,是下楼就能揭开饮料的畅快,还是深夜下班归家前打包一份关东煮的慰藉。快节奏生活的后遗症之一,大概就是让我们忘却了曾几何时的社区小店中不止有高效和便捷,还有邻里间的人文温情。“传递幸福”对设计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作品希望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里通过多感官的视觉可视化来营造温情治愈的便利店场景,让顾客在感受、体验幸福的同时建立感官体验与幸福感之间的桥梁,来探索幸福便利店的设计元素及其在传递幸福感中的作用。

 

导师评语:《幸福便利店》可以说是一幅小品,与其探讨宏大的命题,作品更舒适地寻找到了一个更具人情味的视角——用慢节奏的视觉语汇对幸福的点滴进行叙事。作品所展现出的情景交融的画卷,充满着温情的怀旧,唤起人们对于幸福瞬间的记忆与回味。这无疑与快速的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间巷口的小店也许就是值得人们停驻脚步,细细流连的幸福源泉。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2023毕业展以“大脑花园”为题,视觉形象以文字符号为主体,线条与块面互相交织,锚点和路径共同勾勒出字体轮廓造型,追溯数字时代独特的的设计符号。自由生长的线条与绚丽的花朵共同构建数字花园,交错的枝干如神经网络盘根错节,在“真实”与“数字”间构思设计的纬度。缤纷的色彩象征着毕业生们迸发的创意,在这场毕业盛会中展现出新生代的美学思考。

 

The 2023 graduation exhibition of the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titled "Brain Garden," features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primarily composed of textual symbols. Lines and blocks intertwine, while anchor points and paths collectively outline the contours and shapes of the fonts, tracing the unique design symbols of the digital era. Free-growing lines and vibrant flowers together construct a digital garden, with interlaced branches resembling intricate neural networks, contemplating design in the dimension between the "real" and the "digital." The profusion of colors symbolizes the graduates' bursting creativity, showcasing th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in this graduation ceremony.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