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翻译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2025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优秀毕业设计—信息与人机交互设计方向(一)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2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88

艺术与设计学院简介

艺术与设计学院以“高尚教育”为引领,以“读书、做人、变革、奋进”的校训为指导,以“博学创新,德艺双馨”的院训为方向,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实施“专业+外语+创新创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外语和实践能力强的艺术类实用性专业人才。下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共四个本科专业,在校生2400余人。经过多年发展,环境设计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7个,校外实习基地13个。艺术设计实验中心为省级优秀实验中心。

目前学院现有学院共有教师90余人,硕博士学位教师占92.3%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29.6%。近20年的办学,形成了一支专业性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梯队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经费累计超过1300万元,发表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科技核心、SCI、EI等核心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4部,获批专利27项,实现专利成果转化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8项,科研反哺教学奖2项,研究报告被政府部门采纳1项。

近年来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500余项,其中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好创意、未来设计师、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评等,通过比赛达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近五年来,各专业平均就业率85%以上,本科生考研率逐年上升,2025年上线率为43.58%,专升本上线率保持在8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艺术与设计学院

2025年4月

 


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

2025届毕业设计展“归零·创生”启幕之际,我谨代表艺术与设计学院,向所有倾注心血、勇于突破的青年设计师们致以由衷的赞赏与期许。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艺术与设计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回应着社会的脉动。青年学子们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蓬勃的创造力,将人文关怀、社会责任与前沿技术融为一体,用设计语言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答案。本次毕业展以“归零·创生”为主题,既是对传统的解构与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大胆探索与重构。

环境设计领域,同学们以空间为媒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将可持续理念融入设计实践,赋予场所新的生命力;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他们以图形、色彩与文字为武器,传递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让信息更具温度与力量;产品设计专业的作品则聚焦用户体验与技术创新,将功能与美学完美结合,展现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匠心智慧;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者们,更以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叙事,拓展艺术的边界,引领我们走进充满可能性的未来图景。

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与才华,也承载着学院对艺术教育的坚守与期许。愿你们以此次展览为起点,始终保持“归零”的勇气和“创生”的激情,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祝愿2025届毕业生前程似锦,在艺术与设计的道路上,永远心怀热忱,步履不停!

 

——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前 言

信息与人机交互设计方向是研究如何设计、实现和优化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交互的跨学科领域,涵盖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设计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其核心目标是提升技术的可用性、可访问性和用户体验,使技术更自然地服务于人类需求。

优 秀 作 品 展 示
 

“呼吸感”情绪调节APP交互界面设计

作者:温源

导师:赵伸讲师

作品介绍:

     现代社会中,来自工作、学习与社交关系的多重压力加剧了情绪问题。智能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载体,通过功能丰富的APP为情绪调节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次设计为一款以情绪调节为主题的治愈类型APP目的是通过提供多种辅助功能来帮助用户缓解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为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且放松的氛围。呼吸与情绪紧密关联,当人们受到情绪波动时,呼吸会变得急促或紊乱,而会通过有意识地调整呼吸,如深呼吸、慢呼吸等,可以使情绪逐渐平静。将APP命名为“呼吸感”象征着用户可以借助这个APP,像调节呼吸一样,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控制,让情绪如呼吸般张弛有度。

     “呼吸感”APP是一款专注于情绪调节的软件,不仅能够帮助用户记录当下状态、动态追踪情绪变化,还整合了多元化的资源与实用功能。用户既能借助音乐、故事放松身心,也能通过学习和运动实现自我提升,更能通过科学助眠方案改善睡眠质量,全链路守护心理健康,治愈每一颗心灵。以可爱小刺猬为品牌IP形象贯穿各页面,搭配文字增强互动感 小刺猬外表布满尖刺看似具有攻击性,实际是一种自我保护,而其内在柔软,情绪调节 APP的用户往往是在生活中遭遇情绪困扰,外表可能故作坚强,但内心渴望被理解、被治愈,小刺猬的形象能呼应这种心理。同时为用户提供及时贴心的情绪支持,在线疏导,让用户不再孤单。区别于传统严肃的情绪调节类APP,更易于让用户产生情绪共鸣。

     APP偏向于青年与女性群体。设计中采用治愈清新的风格,以柔和的色彩搭配易读的文字,确保文字信息清晰表达,简洁的图标与图形元素,增强页面可视化效果,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

《“呼吸感”情绪调节APP交互界面设计》静态展示 

 

 

“轻减”运动饮食调节APP交互界面设计

作者:邵哲

导师:赵伸讲师

作品介绍:

     本次设计主题为运动饮食调节APP交互界面设计,名为“轻减”。APP通过运动与膳食智能调节双维度助力用户达成科学减重目标。设计中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界面设计,以绿色为主色调,呼应饮食健康主题。

     设计注重用户体验,核心功能体系包含多维度运动数据采集与个性化营养方案生成两大模块。运动管理板块的功能设计上,设定系统支持用户自定义运动偏好设置,通过实时追踪运动时长、卡路里消耗等关键指标建立动态数据库。

     个性化营养方案引擎基于用户基础体征(BMI、体脂率等)、生活习惯及减重目标,通过算法模型生成动态调整计划。

轻减运动饮食调节APP交互界面设计》静态展示

 

 

    

神韵流转-福建民俗文化信息图表设计

作者:杨婉婷

导师:陈圣佳讲师

作品介绍:

     本次设计以神韵流转-福建民俗文化信息图表设计为主,福建游神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传统民俗活动,承载着当地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凝聚着宗族的血脉和情感,也展现了社会现状。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年轻人对游神文化的了解逐渐减少,因此需要创新形式来弘扬这一传统文化,使其更加年轻化。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图表成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将游神民俗文化进行信息图表设计,可以更直观、生动地展示其复杂内容和丰富细节,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神韵流转-福建民俗文化信息图表设计》静态展示

大鱼入梦”大良鱼灯信息图表设计

作者:郭珍妮

导师:陈圣佳(讲师)

作品介绍:    

     大良鱼灯是顺德大良地区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和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当地文化的重要象征。然而,由于其文化内涵的复杂性以及传播渠道的局限性,大良鱼灯在更广泛范围内的认知度较低,公众对其了解尚不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鉴于大良鱼灯的文化传播现状,本设计采用信息图表的形式,从历史渊源、制作技艺、纹样特征、文化功能四个维度,通过整合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视觉化表达,降低公众对大良鱼灯的认知门槛。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大良鱼灯的文化传播效率,还能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大鱼入梦”大良鱼灯信息图表设计》静态展示

 

 
 
 

《布依·布衣》——地域文化类信息可视化设计

作者:韩佳楠

导师:郭小飞(高级工艺美术师)、席晶(助教)

作品介绍:

     针对布依族传统服饰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为了更好的实现不同服饰信息在展示形式上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布依族传统服饰的保护、学习和传承。

     首先,从信息可视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特征、行为习惯以及在获取信息时的需求层级,对布依族传统服饰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与整理、存储与著录,实现对传统服饰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其次,基于布依族传统服饰的特征,从服饰样式、服饰纹样制作过程等方面构建信息内容的视觉转换策略,完成服饰信息的视觉化表达,并围绕受众群体特征、视觉展示形式、文化传承需求三方面明确信息可视化原则,即提供真实性、娱乐性、学习性相融合的模式。最后,依托信息可视化完成布依族传统服饰信息的创新展示和广泛传播。

《布依·布衣》——地域文化类信息可视化静态展示  

 

《傩面具:穿越时空的图腾》地域文化信息类可视化设计

作者:唐毅

导师:郭小飞(高级工艺美术师)、席晶(助教)

作品介绍:

     作品以傩戏面具为核心,通过对傩戏面具的全方位展示和深入剖析,呈现出其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作品从工艺流程、地区分布、发展历程、文化意义等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傩戏面具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兼具学术性与观赏性,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益探索。

《傩面具:穿越时空的图腾》地域文化信息类可视化设计静态展示

“锦绣瑶装”乳源瑶族服饰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

作者:黄子懿

导师:张梦琳(讲师)

     粤北乳源过山瑶受地域及其所塑造历史文化的影响,在自身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富含视觉性文化资源。乳源瑶族服饰在传承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其文化价值体现在民族认同与历史记忆上,美学风格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工艺精湛为特点,展现了独特的民族审美。随着信息可视化交互技术发展迅速,优势在于通过直观的图形和交互设计提升信息理解与决策效率。

     基于此,“锦绣瑶装”乳源瑶族服饰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将乳源过山瑶整体服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分析其表层视觉元素,揭示其符号的象征意义,采用信息可视化及交互设计进行深层的视觉化文化解读,从历史概况、常见搭配、服饰细节、特色刺绣等多维度研究和考察乳源过山瑶服饰。本设计通过信息交互设计与数字化交互相结合,将乳源过山瑶文化的构造复杂性和元素多样性以图文的形式展现,促进瑶族服饰刺绣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锦绣瑶装”乳源瑶族服饰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静态展示

 

 

“萄然自得”宝鸡寨子岭葡萄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

作者:吴蔚涛

导师:张梦琳讲师

作品介绍:

     本次设计以“萄然自得”宝鸡寨子岭葡萄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为主,聚焦宝鸡寨子岭葡萄产业。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针对宝鸡寨子岭中小农户面临的病虫害防治难、抗灾能力弱、产品销售方式受限等痛点,利用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的方式来帮助农户更便捷的解决这些问题,让新农人等更直观地理解和应对实际问题,并且宣传宝鸡寨子岭的葡萄,扩大当地葡萄的传播范围以及知名度。

     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数字化时代中,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能带来很大的帮助,为农户打开新的大门。利用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等现代传播媒介,为宝鸡寨子岭葡萄赋能,打造具有寨子岭特色专属农产品品牌,将乡村葡萄产品等其他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形成“数字技术+特色农产品”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切实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与特色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萄然自得”宝鸡寨子岭葡萄信息可视化交互设计静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