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2级视觉传达设计《交互视觉设计》课程展

发布时间:2025年5月3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866

交互·未来
在设计中思考,在时代中成长
THE EXHIBITION OF INTERACTIVE VISUAL DESIGN COURSES
课程名称:交互视觉设计授课班级:2216111、2216121班指导教师:邰健课程助教:欧阳伟、郑雅琳项目周期:2025.2.17 — 2025.4.1
课程简介
交互视觉设计是一门以视觉设计为核心,融合UI设计、用户体验(UX)与交互设计的跨学科课程。课程主要强调视觉作为产品“皮肤”的感性表达功能,通过色彩、图形、排版等视觉元素传递品牌价值与情感共鸣,同时注重将用户体验需求与交互逻辑融入视觉呈现中,引导用户行为与操作流程。在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视觉层级、动效反馈、界面布局等手法优化交互路径,平衡美学与功能性。课程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原型设计及项目实战,训练学生在信息架构、用户研究与视觉创意间的协同能力,最终实现“形式与功能统一”的设计目标,培养具备多维度设计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前言
|JOIN US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AI时代,设计不仅是一种美学表达,更是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本学期“交互视觉设计”课程,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设计思维的训练、交互技术的探索与AI辅助创作的实践,带领同学们走入了一个既专业又前沿、既理性又感性的交互设计世界。本次课程共有38位同学组成13个小组,完成了13组风格多元、类型丰富的交互作品。它们既有围绕功能创新与用户体验打造的App产品;也有融合空间、装置与感知表达观点的概念性作品。项目涵盖数字交互、实体交互、跨媒介融合等多个维度,充分体现出本课程“跨学科”“跨平台”“跨技术”的课程特征。课程从基本的交互逻辑、用户旅程到界面视觉语言、交互原型搭建,再到AI生成工具的实际运用,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构建起“观察一思考一创作一实现”的系统性能力框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展现出了极高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善于协作、勇于尝试,作品完成度与专业水平均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成长轨迹。我们欣喜地看到,同学们不仅在技能上获得了长足提升,更在思维方式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他们用作品回应现实、表达观点、设计未来,也借由设计拓展认知、锻炼思维、磨练协作。AI并未削弱他们的创造力,反而成为他们探索设计边界的有力工具。未来已至,设计者应当拥有面向未来的洞察力面向世界的视野,以及面向现实的责任感。希望这次课程的学习经历,能成为同学们专业成长中的一块重要基石,也期待他们继续以更开阔的思维、更扎实的能力、更主动的姿态,在设计之路上笃行不怠,与时代共进。谨以此展,献给每一位在交互中思考、在作品中成长的设计者。

布展过程

成果展示
《缓流回响》

小组成员——李芊雨 李畅 曲金康

项目简介——

在当代城市生活中,个体被高速的信息流、工作的节奏与城市喧嚣包裹,情绪与感官常处于持续紧绷的状态。“快节奏”“高效率”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旋律,却也加剧了“城市病”的蔓延:焦虑、疲惫、孤独感愈发成为普遍体验。人类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的细腻连接,仿佛被一座看不见的墙隔绝在钢筋水泥之外。缺少自然介入的生活环境,使个体感官迟钝,心理压力难以释放,身心健康隐现失衡。《缓流回响》正是基于这一现状而生。

交互流程图


《语气回廊》

小组成员——聂若涵 卞芷郁 赵子筌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四阶段交互体验实现了情感表达与可视化的创新融合,对于情感捕捉与输出动画有一定的创新,多模态交互设计平衡交互技术的复杂性与用户体验。实体化输出突破了数字产品局限,赋予情感表达物理载体,促进社交传播与体验者对于自我情感的保存。潜在优化空间是增 加情感维度多样性(如加入肢体语言识别),以及将语气可视化中判断体验者情绪的准确性。整体而言,该项目成功构建了从情感输入到实体输 出的完整闭环,为情感计算领域提供了可参考的交互范式。

交互流程图


《海仔很忙》——交互电子书

小组成员——王昱萌 田露滢 牛梦晗

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通过视觉交互设计,以闯关游戏式互动体验为核心,加强大众环境保护的意识。玩家通过模拟海洋生态探险捍卫者的角色,沉浸式体验海洋游戏地图,亲身参与减少源头破坏、清理垃圾污染、采用保护海洋措施等行动。在交互设计上,我们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流畅的导航与丰富的 互动环节,创造线上线下共通的海洋环境,感受人类活动对海洋的严重影响,唤起大众保护海洋的意识。传递"人类与海洋命运共生"的理念,通过游戏揭示海洋面临的塑料污染、过度捕捞等问题,激发玩家的环保责任感。交互设计注重直观展现微小行动如何汇聚成改变环境的力量,最终引导玩家从虚拟实践走向现实中的可持续行动,守护地球的蓝色生命线。
交互流程图
交互界面展示

《速食通》 —— 线上食堂app

小组成员—— 李瑄 刘佳琪 肖雅萱

项目简介——该项目旨在解决食堂运营痛点,提升用户粘性,同时抵御外卖冲击,推动传统食堂向智能化、高效化转型。随着校园食堂客流量持续增长,传统运营模式面临挑战。高峰期排队时间长、点餐方式效率低下、支付流程繁琐,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与此同时,外卖平台凭借便捷性抢占市场,进一步加剧食堂竞争力下滑。速食通APP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食堂服务流程——以智能点餐、快餐柜取餐等技术优化效率,缩短用户等待时间;通过个性化推荐、随机生成套餐等功能增强用户体验。

故事板
交互流程图

《生如夏花》

小组成员——刘今 林雅丽 赵文硕

项目简介——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同质化严重。无法意识到自身生命的独特性。在互联网时代,算法推荐机制根据用户喜好推荐信息,形成“信息茧房”。人们被困在固有的认知圈层当中,难以接触到多元化的信息,思维逐渐固化,对于自身的认知也会变得僵硬。当人们逐渐察觉到这种同质化现象时,开始渴望重新定义自我,追寻属于自己的独特性。花朵作为自然界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生命形态之一,承载着个体的情感与存在的痕迹。它们在绽放中展现生命的辉煌,在凋零时留下时间的印记。
交互流程图

《汉宫春晓图》交互

小组成员——赵利明 卢贤乔 靳雨馨

项目简介——《汉宫春晓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瑰宝,生动展现了汉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多彩。为了让这幅经典之作以更鲜活、更具互动性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我们制作了《汉宫春晓图》交互系统。此系统利用现代触摸交互技术,突破传统静态观赏模式,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交互流程图

《情绪花园》交互装置

小组成员——何姝瑶 赵凯怡 刘婉怡

项目简介——此装置目的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帮助个体表达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释放。根据德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普鲁契克的理论及其他心理学相关研究,将人的八种基本情绪抽象设计为八种花朵,通过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将各种花朵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自我探索与剖析,从而达到压力缓解与放松。

装置展示


《云镜》——手机app交互

小组成员——薛鑫婷 马佳琪 刘砚辉

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通过视觉交互设计,探索并呈现人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记忆角落。设计将融合复古与现代元素,运用温馨的色调与细腻的画面,带领用户穿越时光隧道,重拾那些被尘封的美好瞬间。在交互设计上,我们将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流畅的导航与丰富的 互动环节,使用户能够沉浸其中,与记忆产生共鸣。同时,我们还将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根据用户的偏好与行为,智能推荐相关的记忆场景,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记忆角落。
使用指南
交互界面展示

《祥瑞录·祈愿》

小组成员——牛玥文、李尚纯、方若祺

项目简介——本设计结合传统文化元素与AR技术,打造四张祈愿图,分别代表健康(元素:如意,玄武),事业(元素,竹子,鲲鹏),爱情(元素:九尾狐,莲花),财运(元素:铜钱,貔貅)融入了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用户扫描二维码进入AR界面,扫描对应的图像后,神仙出现并触发赐福动画。通过点击交互实现赐福和挂福祈愿的过程。这一互动体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为用户提供沉浸式、富有仪式感的祈福体验。

交互流程图


22级视觉传达设计师生合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