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美术学院视传2302 班“画我中华之山水诗词”插画设计课程作业展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3日 分类:课程设计 浏览量:655
视传2302 班“画我中华之山水诗词”
插画设计课程作业展
教师寄语
四周的插画设计课程,不止是单单是课表上的64节课程,我与视传2302的29个孩子们慢慢从陌生到熟悉。看着孩子们从临摹到简单的插画创作,再到我们这次的主题“画我中华之山水”主题插画绘本的完成,这个过程是艰辛而愉悦的。一笔一笔的线条,勾勒出的不止是一幅幅美丽的插画,更是艺术道路上的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脚印。视传2302的孩子们课程中认真努力的模样比作业成果更出彩。感谢这次课程,感谢可爱认真的同学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指导老师:王红梅
Homework Display
作品展示
一
《连翘不是胆小鬼》田熙雯:本书写了小连翘看到滚烫的药锅被吓跑了,它逃到了一个小村庄里。在这里小连翘看到了瘟疫中的人们,但让它意外的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希望。小连翘慢慢发现一切的希望都是因为那碗药,那碗把它吓跑的药。于是小连翘下定决心准备回去,将自己也变成一碗承载希望的药。而两百年后,这副名为银翘散的药变为了连花清瘟,又一次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希望……
二
《四相-曼陀罗》荣宇琛:在人与智能的,电子屏交互的过程中,是否纯在许多无法言说的,随机的联系?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复杂而随时间逐渐摘增分裂的心理需要“曼陀罗”来整合起来,曼陀罗的归纳,连接和折射,就发生于人与电子屏交互的一间,此作品基于TOUCHDESIGNER的实时生成技术来控制曼陀罗的各种随机形态生成。
三
《灵芝奇幻集》许涵頔:这组插画以灵芝传奇故事为主题。画面选取灵芝为核心元素,通过多样呈现方式展现其神奇。从采芝场景,到灵芝入药、化作灵物等情节,构建起奇幻故事线。色调运用自然的棕褐、墨绿等,营造神秘悠远氛围,契合灵芝在传统认知中的仙意。虽各画面情节相对独立,但以灵芝的不同“身份”和功用巧妙串联,从入药救人到引发奇异现象,展现其在传说中的非凡地位。画面融入传统中式建筑、古籍等元素,传递古老东方韵味,带领观者领略灵芝在传奇故事中的独特魅力。
四
《客行千里》李晨:该系列插画以“客行千里”为主题,勾勒出唐朝侠客踏遍扬州、江陵、寒山寺、莫高窟与都护府的传奇旅程。扬州城内,琼花映着酒肆喧嚣,画舫凌波,丝竹悠扬;江陵江畔,渔火明灭间商船往来,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寒山寺外,钟声回荡,枫桥夜泊处静谧悠远;莫高窟中,飞天壁画绚丽,佛音袅袅,藏着千年的智慧与虔诚;都护府前,旌旗猎猎,黄沙漫卷,见证着边疆的雄浑与苍凉。他穿行于繁华与寂寥、诗意与烽烟之间,历经世间万象,却将跌宕起伏的故事深埋心底,只留一道孤独身影,在苍茫天地间,诉说着无人知晓的江湖传说 。
五
《仙草异闻录》臧蔚玮:本系列以"草药拟人化"为核心概念,将传统中草药赋予人格化形象,通过现代插画语言展现本草植物的生命灵性。设计采用平涂风格,在人物造型中融入植物形态特征:如人参根部化作飘动的发丝,鱼腥草演变为化为人性的人鱼,蒲公英则转化为自由的赏金猎人。主体色调提取自药材本色,配以纯色的背景,隐喻草本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共生。
六
《青囊》刘惠铭:紫灰阴云压末世村庄,绿衣少女攀悬崖采药,借蒲公英飘落神殿,以莹白柔光击败巨树蓝藤,携药而归。炉火升腾间解药熬成。神树的神秘,漫天飞沙的黄,象征着瘟疫的暗紫,带来希望、圣洁的白,少女以采药拯救村民,对抗自然与神秘力量的阻挠....
七
《青黛入梦》 杨艺:《青黛入梦》插画通过八幕叙事:奶奶以青黛粉(爵床科制,咸寒入肝肺胃经)治愈男孩口疮,屋内医书与植株点题;梦境中青黛精灵携鹿、蝶等灵兽清剿火毒,呼应其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之效。冷暖色调区分现实与幻境,灵兽象征自然疗愈力,花环终章昭示草药智慧。以视觉转化中药药理,传承人与自然共生的治愈哲学。
八
《便利店24小时》张晋煊:本套插画作品围绕 “都市人的24小时疗愈” 主题展开,采用 扁平化几何风格 与 柔和光影 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位职场女性在便利店四个时段的情绪变化,展现现代人在压力与希望之间的微妙平衡。
故事从 清晨的元气满满 开始,经历 午后的疲惫迷茫、黄昏的崩溃挣扎,最终在 午夜的自我和解 中找到力量。通过风衣、咖啡杯、手机等元素的递进变化,配合从暖黄到冷蓝的色调过渡,形成完整的情感叙事弧线。便利店作为微型社会舞台,玻璃反光贯穿四幕,象征时间的流动与内心的觉醒。
作品在视觉上追求 简洁而富有细节 的表达,既适合作为独立插画,也可延展为绘本、展览或品牌视觉,引发都市人群的情感共鸣。
九
《长风》蔡铖:设计说明:以唐代诗人李白的《关山月》为灵感,通过表现诗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边塞意境,结合“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的情感内核,表现战争带来的离别相思之苦;融合古代边塞诗的文化底蕴与现代视觉语言,传递战争与和平,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十
《神弦》林思涵:我的选题根据唐朝诗人李贺所写的《神弦》而创作,整幅画以《神弦》一诗进行创作,略加删减与修改。插画主要用壁画的风格,内容上参照了敦煌壁画和龟兹克孜尔壁画的人物形象,颜色上以传统的壁画颜色为主,增加了一些亮眼的黄色,对诗的内容进行绘制。画面分为四个场景,场景一女巫浇酒迎神,满空阴云,玉石雕刻的香炉中炉火正红,烟柱腾升入空;场景二海神山鬼依次入座谈笑,桌上摆着精美吃食;场景三人们弹奏琵琶,鬼神品尝祭品;场景四人们恭敬地焚烧纸马,好博得诸神欢心,满意地返回青山。
十一
《天仙子》刘闻洋:根据天仙子的属性与相关故事传说,创作了这个系列作品。混沌初开时,天仙子与日月共生为世界首生之神。其茎叶能愈伤解毒,被类人奉为万物之主。雷暴中天仙子燃烧,烟雾令信徒致幻,目睹其化神降世,竟将人类幻作牲畜。有狂徒借此自称神明,诱众祭祀,终因毒性致死者众被推翻。信徒焚其身祭天时,烈焰腾空,众生皆见神明临世,跪拜臣服。天仙子以治愈与剧毒之力,于虚实间编织神性,成为混沌世界永恒的信仰图腾。
十二
《藏花红韵》马涵宇:此系列围绕藏红花展开叙事,从“种子落地波斯”描绘其起源,到“藏红与丝绸之路”展现传播之路,再到“进藏”体现文化交融,还有对其养护、售卖、使用等场景呈现。 通过笔触勾勒花朵形态、人物活动和场景氛围,不仅展示藏红花的自然之美,更挖掘其背后的商贸、医药、文化价值,赋予这一古老植物全新的视觉表达与文化生命力。
十三
《金缕陈夏》徐雅文:设计说明:这幅插画围绕橘子陈皮展开,从采摘到制成陈皮及其功效。画面左侧展现橘子丰收采摘场景,象征原料来源。中间呈现陈皮制作,包括采摘,晾晒等环节,体现传统工艺传承。右侧通过人物神态及文字,传达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功效。整体以连贯场景,展现橘子到陈皮的转化,传递传统物产的价值与魅力。
十四
《封狼居胥》陈志豪:传奇将军霍去病的征战一生非常激昂,每每了解其历史总会被震撼到。仿佛一生像是开了挂一般短短二十多年完成了别人一生的战绩,非常的激动人心,希望
描述的这几幅连环插画用我个人的水墨画风描绘霍去病将军四个人生阶段年少善武,初战封侯,打通河西,封狼居胥。可以使更多人了解以及感受到霍去病将军的传奇一生与魅力。
十五
《沁园春·长沙》王开凌:该组插画是由《沁园春·长沙》来进行创作的,作品名同词名,根据这首词内所包含的意境,由橘子洲头,湘江,百舸,山川,鱼,鹰等部分意象进行插画创作,通过插画来表现词中的意象,整体色系由红色主导,通过偏向国潮风格的形式表现这首词。
十六
《诗画境》丁雨情:以“诗画同源”为核心,提炼诗词中的意象、情感与意境,通过现代视觉语言转译古典美学,以适配当代审美的色彩、构图与表现手法重构诗意场景,既保留诗词的文化底蕴,又赋予画面沉浸式的视觉张力,让插画成为连接文字意境与观者感知的桥梁,实现“以画释诗、以诗润画”的共生效果。
十七
《织梦日记》李瑾伶:本故事以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迷离意境为创作原点,将古典诗词中"可望不可即"的怅惘情绪具象化为织梦者的特殊能力。通过"诗境化梦"的奇幻设定,探讨记忆、情感与艺术创作之间微妙的关系——那些无法言说的心事,终将以梦境的形式获得生命。
通过将古典诗词现代化、奇幻化的解构手法,让千年前的文字在当代叙事中焕发新生。当小哩用星尘编织"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幻境时,我们得以看见:伟大的诗篇从不会真正逝去,它们只是以新的形式,继续在时空中流转。
十八
《唐音三叠》李文昕:以唐王朝的盛衰兴亡为线索,将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位诗人串联。大唐三百年兴衰,在三位李姓诗人的笔下流转。李白以盛唐的磅礴气象泼墨挥毫,诗句如云间仙乐,却已暗藏危机。中唐时,李贺以诡艳笔触勾勒血色黄昏,鬼气森然的诗行映照帝国的溃烂。及至晚唐,李商隐在夜雨孤灯下写就朦胧诗篇,以晦涩隐喻收殓破碎山河。从盛世的狂歌,到末世的低吟,三人的诗作恰如唐王朝由盛转衰的一曲长歌。
十九
《入峡》龙泓锦:以冒险与大场景描写为主的题材。
创作灵感来源于杜甫的风光诗《入峡》系列作品主角是一位黑色长发女生,身奢雷锋帽 护目镜 手套背带裤,登山包。
八张系列插画画面体次讲述女孩由峡谷-步步往下深入探索的故事,其中遇见的春珍异兽与壮丽景象,井随着画面的深入步步揭示峡谷的秘客采用板绘厚涂的形式表现,融合水粉画技法采用板绘厚涂的形式表现,融合水粉画技法。
二十
《薄荷仙子的故事》马紫嫣;这幅长图插画作品围绕薄荷仙子的经历创作,从仙降甘霖起始,历经凡尘救世、灵药破疫,直至重归仙位 ,情节跌宕却满溢温情。插画借丰富色彩,巧妙融合神话神秘元素与仙子成长历程,深刻诠释悲悯济世的情怀,将神性与世间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自瑶池堕尘劫,历凡世而不改其性,此谓药格即仙格。“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个故事的精髓。
二十一
《秋思》李潇颖:在创作这些《天净沙·秋思》插画时,我一心想要传达出曲中那份深沉的孤寂与羁旅愁思。我精心选取枯树、昏鸦、瘦马等意象,它们一一对应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词句。色彩上,我用秋意浓烈的色调搭配冬日雪景,渲染出萧瑟氛围。
构图时,我极为注重空间层次,通过巧妙布局远景、中景、近景,构建出深远意境。将人物与场景相融,让观者能从视觉上真切体会到游子漂泊的心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位断肠人,在天涯踽踽独行,感受着古典韵味与情感的交织。
二十二
《元夕——月韵灯影觅古韵》任福羽:本插画围绕“元夕”主题诗词创作,将诗词中的美好意象娓娓道来。元夕时分,夜空里灯笼如星雨飘飞,流光溢彩。街道上,似曾有宝马雕车驻留,藏着昔日热闹。明月高悬,柔和清辉倾洒,仿若传来隐隐约约的悠扬古乐。有佳人在灯火中顾盼,有月色与柳丝相依,还有鱼龙于月夜舞动。通过笔触,将诗词里的元夕浪漫与繁华,一一呈现。
二十三
《玉竹物语》陈雨涵: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自然童趣”为双轴线,通过绘本叙事串联“采药—识药—制药”的完整脉络。以儿童视角为切口,将玉竹的植物特性、中药炮制工艺与山林自然美学交织,用清新稚拙的画面语言打破传统文化的厚重感,让古老本草智慧化作可触摸的童真体验,构建“传统医药知识”与“现代儿童认知”的对话桥梁。
二十四
《春望》刘洛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绘画了城墙烽火以及房屋等等,运用淡黄色以及棕色稍作模仿木刻画风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画出两只飞翔的鸟儿以及花草树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家书进行夸张放大并画了铜板对诗句进行表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突出作者心中的悲凉便绘出背影用以展示作者心理
二十五
《琦幻次元》田雨辰:以“梦幻仙境”为核心,打破现实束缚,融合自然、魔法与童话元素,创造出超脱常规的奇妙场景,带领观者踏上一场心灵奇幻之旅。采用清新、绚丽的色彩体系,如明亮的粉紫、澄澈的蓝、柔和的暖黄等,营造出空灵、梦幻氛围。画风细腻且富有童趣,线条流畅自然,勾勒出灵动的景物与生物,赋予画面鲜活生命力。
二十六
《灵灵历险记》张朔:该插画专为低龄儿童设计,采用高饱和度明快色彩,搭配圆润可爱的角色造型,激发孩子喜爱。通过色彩明暗对比推进故事,从洪水的灰暗到宝石的金光,强化情节张力。设置趣味冒险情节,结合灵灵动势与表情,助力儿童理解成长主题,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
二十七
《青玉案·元夕》于旭辉:这个绘本以绚烂灯火为引,孔明灯漫天、街灯映桥,重现 “东风夜放花千树” 的元宵盛景;精心塑造的女子形象,或浅笑持花,或于花海桥边独望,将 “众里寻他千百度” 的孤寂与寻觅展现得淋漓尽致。传统意象如龙、凤、蝶、马车巧妙融入,色彩上暖调绘繁华、冷调衬孤寂,对比鲜明。画风集传统工笔细腻与现代数字绘画之精巧,只为将古典诗词的韵味与意境,以全新视角呈现给大家。
二十八
《盛唐山水的禅意人生》佘齐隆:本绘本以“盛唐山水”为背景,结合禅宗哲学与东方美学,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意境的交融,传递“禅意人生”的核心理念——在纷繁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于山水自然中感悟生命的本真。通过诗意的画面与哲思性的故事,引导读者体会“慢生活”的智慧,唤醒对自然、自我与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二十九
《破碎的羽翼,校园欺凌的蜕变》郭嘉才:以“禁止校园欺凌”为核心主题。画面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破碎的镜面或锁链等元素,直观展现校园欺凌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与束缚感。色彩多采用低沉、压抑的色调,营造沉重氛围,突出问题的严肃性。设计旨在引发观者对欺凌行为的深刻反思,强调其危害,并传递出拒绝欺凌、守护校园安全与和谐的坚定立场,呼吁共同创造友善、尊重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