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艺术学院2020级环境设计01班《展示设计》课程展

课程介绍

     《展示设计》为环境设计专业大学三年级课程,本课程共64学时。课程先后被认定为“四川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川教函【2019】541号)”“四川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川教函【2020】374号)”“四川省级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川教函【2020】620号)”“四川省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川教函【2021】493号)”等称号。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展示设计线上课程共享资源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推广效果,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及社会赞誉。截至2023年4月17日,《展示设计》课程在学银在线已经服务了来自全国各地390余所高校的学生,线上课程点击量3581988,选课总人数14713人(平台9624人+学习包5089人),累计互动33888次。另外,课程微信公众号目前关注的人3088人。

      本课程从时代的角度系统地讲解了展示设计的概念、分类、特征、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形式美法则、人机工程学、展示的品牌策略、展示设计施工图、展台结构安全标准、展示设计手绘表现、设计流程、布展与施工、展示空间造型风格与方法、平面布局与流线、空间区隔与组合、光效照明与色彩、展示道具设计、展品陈列、展示版式设计与制作、展示空间常用材料与选择、展陈方法与数字化技术、展示空间的案例分析等。从2020年开始本课程践行了“五跨四融”的展示设计教学模式,即将“跨专业、跨学科、跨行业、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学形式融入展示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技能融合、设计创新融合、产教融合”提高展示设计课程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的综合性展示设计人才,同时积极探索新文科和虚拟教研室的教学特色,带动相关高校展示设计课程教学的共同发展。

指导老师:单宁

01

- 川菜博物馆设计篇 -

作品名称:川人百味

作者:于思晶 王欢 谢灿 左骏杰

作品名称:一川风味

作者:韩秋 雷敬雯 雷永红 郑舒月

作品名称:川味可寻

作者:方芳 刘煜

02

- 乡村振兴设计篇 -

作品名称:肯堂书室

作者:陈玟静 高镔

作品名称:无界茶塘

作者:吕佳钰 段元林

作品名称:醒春集·诗画游园

作者:梁婉茹 杨钟雪 金阳

作品名称:旧底片·新剧场

作者:樊营 冉杰凤

作品名称:枯木逢春

作者:罗媛 刘晓燕

03

- 糖酒会设计篇 -

作品名称:匠心引路

作者:黄添乙 陈琪

作品名称:包“螺”万象

作者:梁宜锦 周思雨

作品名称:仁帅展厅设计

作者:邵帅 敖嘉乐

作品名称:澜

作者:张燕雨 汪静怡

作品名称:天人合一

作者:许宇 王宇行

04

- 课堂风采 -

专家进课堂

       在设计中期及中后期阶段,模拟设计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让学生分组汇报各自的方案,教师邀请学校、行业专家及博物馆委托方进行设计点评与指导,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本次课程前后共邀请了4位专家分别是: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李飒副教授、湖北美术学院展示设计教研室主任龚乾副教授、成都川菜博物馆馆长芶思求馆长、纸绎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欧总。

▲校外专家方案点评与指导

创作过程

▲外出调研

▲学生汇报方案

▲专家点评指导

▲方案模型

▲课程展览

▲课程颁奖

05

- 学生感悟 -

20级环境设计一班   陈琪

       我认为,不管是做平面设计也好,展示设计也罢,最重要的是要把设计的主题/内容,充分挖掘出来。拿展示设计来说,不能先从表现形式上下手而忽视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如果这样,最后得到的方案也只是东拼西凑强加而来的东西,不会让人有融会贯通的感觉。我们应该先了解企业文化以及所要展示的内容,其次再是展示空间优秀的表现形式,因为二者是互补的。当然,设计的表现形式也需要多样化,不论整体还是细节,只要最终结合的好,就会屡试不爽。

20级环境设计一班   黄添乙

       现在展示空间的手法各异,展示形式也是不定化的,通过学习,我想我们应该在固定的基础上应该再做出一些创新,如利用新型的材料,或者是新型的排列手法,只要我们用心去设计其实都可以推陈出新的。同时在这个课程里,我也了解到在当代设计更应该注意到环保以及节约成本的问题,展示空间一般都是流动性强持续时间短的设计,不像是室内设计一样是一个长时间使用的空间,所以我们更应该采用轻便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注重环保节省人力物力,作为设计师以后还可以在材料上的使用多做创新。

20级环境设计一班   于思晶

       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完成了理论联系实际走出课堂参观博物馆,寻找问题挖掘设计亮点。任何性质的空间环境都是由各种功能空间组成的,而展示空间由于其特殊性,是通过空间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达到宣传、深化的目的,因此在做空间时更是学会如何处理好各个功能空间的关系。通过本门课程也是对思维固有的突破,将在后续的课程作业中不断深化。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