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二)

发布时间:2025年6月8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638

前言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伴着五月的鲜花开幕了,此展包括美术、艺术设计2个领域8个专业方向共 79名同学提交的500余件、套作品。在这一届同学们的毕设中,我们既能看到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与发扬,也能感受到数字技术爆发下新艺术图景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他们的创作追求对世界、时代命题以及人生、生命的体认,探索对艺术的本质表达和服务社会的终极使命,作品中体现了传承有序的继承与规范,跨界融合的媒材、样式,交流互动的展陈、传播……整体上美术与书法类作品表现的技艺性、时代性、艺术个性,设计类作品所展示的创新性、交叉融合性、服务性,彰显着这批学子良好的学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治学态度。

美术、艺术设计专硕同学们的勤奋、进取,生动活跃,指导教师的严谨、求实,敬业担当,展现了河南大学美术学院的学风、教风,以及“大河薪传”文脉。这里还要特别感谢一批老教师和校外合作导师,包括延聘、返聘的老专家们,工作在各专业平台一线的实践专家们,他们德艺双馨,以精湛的专业和深沉的教育情怀,换得桃李芬芳满园春。

美术学院每次毕业展都是一次高规格的视觉仪式,体现的是一代学子的文化立场、审美判断与精神气象,映照的是人才培养观念和艺术教学逻辑,并提醒我们不断思考时代变革下艺术教育的意义和方略。

祝福2022级美术、艺术设计专硕全体学子,感谢所有指导教师的辛勤付出,欢迎各界指正,预祝展览圆满成功。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2025年5月18日

展览时间

2025.06.04-2025.06.06

展览地点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一楼展厅

策展团队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2022级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全体师生

指导老师

刘阳、朱芳、倪峰、范存江、

李天工、郭建慧、尹赛、陈莉

职业导师

徐彪、孟刚、赵亚楠

硕士研究生

贺英纯、范梦瑶、张旖、李丹阳、仇晓旭、

翟慧娜、刘梦丹、王伊雯、孟佳佳、

金晶晶、姜晴

领导、嘉宾、师生合影

郭晓阳教授现场指导学生作品

学生姓名:翟慧娜

指导老师:范存江

清平新序-开封市清南北街微更新设计

设计说明:在城市更新背景下,设计方案根据清平南北街现状为其制定了一轴(以清平南北街为历史文化主轴,串联东大寺、寺门广场等核心资源)三区(休闲娱乐区、市井美食区、文化智创区)、多节点渗透的空间策略来展开。首先在设计前期总结归纳出了该街巷三大核心矛盾,其次针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采用“形态织补一功能置换一文化赋能”的实递进式改造模式,最后通过东大寺以及国家级非遗“石锁”文化进行文化基因转译,通过三种载体实现全域渗透,焕活街区活力。

实体模型

学生姓名:刘梦丹

指导老师:范存江

开封化肥厂俱乐部改造设计

设计说明: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里的一些老旧工业建筑面临着拆除、重建的现状,对于一些仍有保留存在价值的旧厂房进行保护与再利用已成发展趋势。本设计聚焦于旧厂房改造设计,在“新旧”共生理念的背景下展开研究。引入共生理论范式,对构建空间重构、技术整合与文化延续等多维度的改造策略体系。着重于周边地域环境与历史人文情感的考量,旨在重构场所的空间配置,通过功能区域再划分、设计框架调整、内部流线确定、界面肌理融合、环境氛围营造等方式,保留工业文化传承时代的记忆,追求建筑空间的生命化,提高建筑连续性的最大效率,增强居民的生活记忆,使旧厂房的改造更加人性化和幸福感。

实物模型

 学生姓名:王伊雯

指导老师:刘阳

城市触媒视角下徐府街更新与重塑设计

设计说明:本方案在触媒视角下,根据徐府街街区现状为其量身打造出“一带引领、双核驱动、四街联动、八巷串联、十三坊共生”的复合空间结构。通过空间设计,将山陕甘会馆与民国信昌银号两个重要节点在视觉通廊与空间序列上建立有机联系,形成相互映衬的空间对景关系,同时整合街区历史文化元素融入街巷设计之中,空间划分成多种功能分区,通过引入现代科技、互动体验与研学教育,打破传统商业空间的局限,打造一条集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现代生活方式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路线,从而提升街区活力和吸引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宜居和谐的环境。

实物模型

 学生姓名:孟佳佳

指导老师:倪峰

繁台之上--开封市繁塔遗址公园体验式景观设计

设计说明:本项目以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为背景,以开封繁塔千年的历史为积淀,以“遗址”为核心,以“体验感”为切入点,对“文化遗产景观”进行“体验式”的设计与展示,分析景观感知的特性和途径,并将叙事性理论引入景观构建景观场所中的情感体验感,基于遗址保护与活化需求,提出“分层体验、地形叙事”的设计策略:以三级台地为基础, 运用地形叙事,一层为(文化互动区)人文叙事,考古探源,二层为(五感生态体验带)五感生态体验,三层(遗址保护区)为历史基座,构建立体体验结构。本次设计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火车站东面禹王台区,东闸口西街,“繁塔”位于北宋东京城的东南部,交通优势明显,有利于各地游客前来游览。本次繁塔遗址公园设计范围大概50690平方米,约等于75亩。

实物模型

  学生姓名:金晶晶

指导老师:朱芳

朱仙镇年画商业街更新设计

设计说明:本次设计以“年画故里 坊肆新语”为主题,围绕运粮河构建木版年画非遗艺术街区,融合活态传承、水岸共生与文旅赋能理念。通过场景化展示与动态体验活化非遗文化,设置年画作坊、非遗展览馆等节点,让游客参与年画制作,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结合运粮河生态景观,形成“水、街、画、人”一体的游览动线,以滨水步道、观景平台串联生态与人文空间。同时延伸年画IP产业链,开发文创产品、研学课程及节庆活动,推动文化消费升级。设计注重地域文化创新与生态融合,打造集非遗体验、民俗休闲、文旅共生于一体的特色街区,焕发古镇新活力。

实物模型

学生姓名:姜晴

指导老师:范存江

 

基于开封市草市街历史街巷保护与再生设计

设计说明:本课题以开封草市街为研究对象,基于场所理论的核心框架,聚焦于如何重塑历史街巷的活力这一问题。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挖掘街巷历史文化基因与场所精神,构建以“空间修复-记忆重构-社区复兴”的再生路径,提升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分别从空间、时间、事件三个角度入手,以“空间形态基因延续”修复传统街巷肌理,以“文化记忆场景再现”激活老开封的市井生活,以“当代生活功能植入”实现社区韧性赋能,对草市街场所理论的构建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法,旨在创造出一个既能延续街巷传统风貌,又能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街巷空间,唤起街巷中生活记忆、延续城市中的文化脉络,使其成为既保留历史记忆又具有人性化的活力场所,进而实现街巷的安居乐业、百业兴旺。

实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