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术学院2025届设计艺术学院本科毕业生获奖作品(四)

发布时间:2025年7月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022

 

01
语义在烟火间——市景肌理的感知与建构

作者

张海萱、刘柯兰

-

指导教师

张婵媛、王铨锴

-

作品说明

我们以“日常行为图景”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对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在不同时段下人们的互动行为进行实地观察并可视化成图形,捕捉其中的交流、动作、声音等动态要素,深入感知并解析西安独有的城市温度与生活气息。

02

天工戏枢

作者

李佳慧、李亦聪、罗旭

-

指导教师

袁洁、罗琛

-

作品说明

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抛弃传统,而在于让古老智慧在新时代语境中重生。以中国经典游戏为研究对象,挖掘其文化内涵、游戏规则、视觉元素等,进行数字化再现,再结合现代视觉设计语言和媒体技术,对游戏进行创新性设计。

 

03

花雅之峥

作者

潘琳璠、孙蕴怡

-

指导教师

袁洁、罗琛-

作品说明

三百年前,一场“花雅之争”掀起了中国戏曲的惊涛骇浪——庙堂之上,昆曲以水磨雅韵勾勒士大夫的精神山水;市井之间,秦腔用梆鼓激雷震颤百姓的悲欢血脉。这场看似对立的碰撞,实为中华美学的双生花开。

我们以“峥”破题,重释历史。

04
美迹生长

作者

刘慧、王然羽、黄晨露

-

指导教师

吴林桦、茹天

-

作品说明

以“美”字为视觉载体,通过实验性设计探索笔迹的美学价值与情感表达。该项目试图在数字时代重新激活手写的生命力,通过解构、重组与再创造,让“美”的痕迹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生长,既是对书写文化的当代转译,也是对机械化审美的反思。

05

担上的烟火

作者

焦也恬、张睿、李姿怡、谢文静

-

指导教师

叶仲楠、曲贵翔

-

作品说明

本设计以宋代经典风俗画《货郎图》为核心灵感来源,展开系列视觉传达设计实践。通过“解构”与“重构”货郎图,用黑白主色调搭配局部色彩点缀,既显古朴又具现代艺术感,试图在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思维之间架起桥梁。

06

她的28天

作者

尹丽英、殷颢源

-

指导教师

袁洁、罗琛

-

作品说明

本设计以女性月经周期为主题,通过视觉化语言融合生理知识与个体体验。以流体艺术表现周期情绪、身体、创造力、社交变化,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通过创作过程实现情感疗愈。作品以多元媒介探讨女性身体、感知与社会的关系。

07

老有意思

作者

董诗佳、余红鸿、赵博豪

-

指导教师

傅斌、王一竹

-

作品说明

新时代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多了,他们更想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追求新的生活状态,开始往家庭以外的生活场所延伸。有大把的时间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圈。追求新的身份,结交相同兴趣的朋友,享受自己的品质退休生活。

08

以镜鉴心

作者

潘晓红、龚昕怡、张佳瑶

-

指导教师

张婵媛、王铨锴

-

作品说明

本作品以唐代铜镜为研究对象,通过纹样再造和图形几何化等方法,将唐代铜镜纹样中马纹和植物纹等传统图形转化为现代的设计语言。使用几何抽象、扁平化的形式重新对铜镜纹样进行提炼重组。建设模块化设计体系,保留铜镜原有的结构和布局,突显出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09

石语天问

作者

胡钤馨、任文杰、赵东晨

-

指导教师

吴林桦、茹天

-

作品说明

以屈原《天问》的浪漫哲思为精神原点,用图形语言传达航天美学,既展现叩问宇宙的探索精神,又以石刻美学重构航天文化的浪漫,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完成对中华文明“问天”基因的跨时空致敬。

10

容迹东方——黄种人面部模型数据库

作者

卢祎博、赵一婧、张晓雯

-

指导教师

陈钟

-

作品说明

目前全球主流的面部模型数据库,都以欧美高加索人种为主,鲜有黄种人的存在。我们的设计就是要打破这一现状,搭建首个以黄种人面部特征为主的模型数据库。对多个人脸的扫描整理提取,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建成了拥有300个模型样本规模的黄种人面部模型数据库,并搭建了一个在线平台,提供下载服务。每一个模型都拥有多达800个骨骼点的精确绑定,可被直接用于数字交互创作,呈现高质量的动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