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展-产品设计专业毕设作品选登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46

本次毕业展以“和美艺设·共涂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2025届本科毕业生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领域的优秀作品,共设8个展区:1.非遗故事·古韵今说;2.非遗技艺·匠心薪传;3.非遗美食·味溯乡愁;4.地域文博·藏见新知;5.地域印象·风华印记;6.文创市集·艺汇青春;产品设计·行韵新构;环境设计·境塑未来。学生作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敏锐的文化触觉,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激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理解与创新思考,体现出艺术设计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探索与成效。

和美艺设·共涂未来

产品设计专业

01

江面潮汐发电装置设计

—产212 姜志越  指导老师:张银颖—

产品包含采集装置和变电储存设备两个部分,采集设备负责能量收集转化,将水流的动能通过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产生的电力将由水下传输电缆将电力输送到储存设备再由存储设备进行变压处理,将电力稳定化后将大部分电压传入电网系统,少数部分存入自身电池。

02

针对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设备系统设计

—产211 黄欣月  指导老师:任敏 —

本设计旨在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率和提升康复训练的主动性与效果,设计了一套基于功能性电刺激(FES)与主动辅助训练的康复设备系统。支持主动-被动协同训练,覆盖上肢、下肢动作康复。解决通过动态阻力调节与生物反馈提升训练效果;系统旨在提高患者依从性,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全程康复管理,为偏瘫患者提供“康复管家”App 专属服务通过视频连线专业康复师,实时为患者纠正动作。

03

外卖场景下的智能辅助头盔设计

—产211 彭李安康  指导老师:邹义瑶—

本设计研究聚焦于外卖场景下的智能辅助头盔设计,旨在通过集成式创新功能提升外卖员的工作效率与便捷性。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外卖员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设计一款集成多种功能的智能辅助头盔可以更好地缓解这一系列问题。智能外卖辅助头盔的核心功能通过配备HUD模块和实时路径优化给予外卖员更高精度的导航,确保外卖员能够迅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04

无障碍厨房系统设计

—产211  陈前  指导老师:曹晶—

本设计聚焦轮椅人士使用需求,打造智能化无障碍厨房系统。通过科学的功能分区,将厨房划分为取、洗、切、烹、装五大核心模块,每个区域均融入人性化设计与智能科技,全方位提升使用便利性与安全性。

05

社区自动售水机创新设计

—产211 黄浩  指导老师:孙多稳—

本款产品以解决农村居民高品质用水难题为出发点,为了解决传统售水机的功能局限,将前沿科技与人性化服务深度融合,打造贴合居民实际需求销的优质供水设备。在水质保障方面,以“一体式自动滤芯”为核心,合智能监测系统,用户可实时监控滤芯状态,让用户喝的更安心。取水便利性上,为用户提供外接水管,可适配各种取水容器,实现轻松取水。废水处理上,将废水合理利用于产品侧面的绿植灌溉,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实现绿色共生,同时实现产品与环境的良好融合。

06

智能健康烹饪产品创新及系统设计

—产212 江莹莹  指导老师:王珍珍—

这款智能健康烹饪产品专为独居青年打造,集成食材分区切割、自动挤调料功能,将备菜与烹饪合二为一。分区刀片精准处理不同食材,调料定量挤出确保口味稳定。切割后的食材自动滑落至烹饪区,搭配智能控温锅体,简化烹饪流程,节省时间,帮助用户轻松完成健康餐食,告别忙碌生活中的烹饪烦恼。

07

智能移动共享充电桩产品设计

—产212  许可  指导老师:张伟伟—

随着新能源汽车使用量的快速增长,每逢节假日,景点、高速服务区等公共停车场充电桩不够和被占用的问题引起人们关注。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的用户体验、增加充电设施的使用效率,提出一款智能移动共享充电桩设计方案,方案采用基站加子母体设计,母体可离开基站到达新能源汽车指定位置进行充电,母体电量不够的情况下可携带子体进行充电。在体积上通过模块化设计优化产品尺寸,能够在不磕碰到车辆的情况下在复杂的环境中灵活移动,实现在不影响其他车位停车的情况下在任意车旁为其充电;在功能上实现充电桩自动定位、自动移动及自动返程的智能化操作流程;通过用户程序端实现远程预约、扫码充电、实时监控等功能。有效解决了充电桩充电不便、用户找寻困难、充电车位被占以及现有移动充电桩体积过大的问题,为用户带来便捷高效的充电体验,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持。

08

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当涂博物馆交互设计

—产212  赵越   指导老师:于洺珠—

本作品聚焦于体验经济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围绕“沉浸式体验”设计理念,提出了当涂博物馆APP的交互设计方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与主流博物馆APP的界面调研,系统分析其在造型、色彩与用户体验方面的不足,明确了APP未来的设计方向。在此基础上,项目围绕历史文化传播与用户深度参与的双重目标,提出四套交互设计方案,并优选出一套最终方案进行完善与呈现。该作品旨在通过沉浸式数字媒介手段,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注入新的互动体验路径。

09

基于当涂“三圣傩舞”的绿色生态装置设计

—产212 杨传荟  指导老师:陈旭娟—

本设计采用了当涂特色文化“三圣傩舞”作为切入点,对当涂本地的文化进行宣传。“三圣傩舞”蕴含了当涂本地人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通过对“三圣傩舞”面具的几何化以及线条提取利用造型和功能对文化的体现,同时利用水泵和水体的交换达成水体大循环,营养物质单循环,氧气内循环等各个循环与“三圣傩舞”当中的天、人,阴、阳生态循环,万物共生,生生不息的理念相契合。达到了既包含文化特色,又带有趣味性与观赏性,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产品设计。

10

当涂博物馆导览机器人设计

—产212  吉云  指导老师:杨帆—

本设计是基于当涂博物馆的导览机器人设计,旨在为当涂博物馆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导览方式。本款导览机器人采用雷达激光技术,通过导览系统来完成工作路径规划。在模式选择上,有导览讲解、引路带路、储物功能等可供选择。同时导览机器人的造型设计还结合了当涂博物馆的文样做参考,与当涂博物馆形成了完美的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