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展-环境设计专业毕设作品选登
发布时间:2025年7月11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134
本次毕业展以“和美艺设·共涂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了2025届本科毕业生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领域的优秀作品,共设8个展区:1.非遗故事·古韵今说;2.非遗技艺·匠心薪传;3.非遗美食·味溯乡愁;4.地域文博·藏见新知;5.地域印象·风华印记;6.文创市集·艺汇青春;产品设计·行韵新构;环境设计·境塑未来。学生作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敏锐的文化触觉,展现出对传统文化传承、地域文化激活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理解与创新思考,体现出艺术设计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探索与成效。
和美艺设·共涂未来
环境设计专业
01
合钢高炉区遗址改造为景观公园设计
— 境升231 王静 指导老师:赵蕾 —
通过对合钢高炉区景观公园的更新设计,使工业旧址通过保留、改造的方式,实现从工业废墟空间向城市活力公共空间的转变。从传统文脉中找寻合钢高炉区曾经经历的钢铁工业的发展历史,是设计中文化传承的重要脉络。
02
关马村闲置小学改造为农耕文化馆设计
— 境升232 牛一帆 指导老师:孙黎 —
本研究围绕空间活化、建筑遗产保护与功能更新以及农耕文化传播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方案旨在平衡遗产保护与功能更新,通过空间再利用,构建可持续的农耕文化传播生态,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创新路径。
03
溯古·新生—马鞍山市博物馆室内空间设计
— 境212 唐书恒 指导老师:曹志洲 —
研究重点解决空间改造中的结构安全平衡、智能光环境精准调控以及高质量沉浸内容创作等难点,力求将博物馆打造为集文化传承、市民学习与城市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该设计为二线城市博物馆的数字化升级与功能转型提供实践参考,同时为地域文化的创新传播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
04
万山桃源—当涂万山村景观提升设计
— 境211 呙梦露 指导老师:曹文祝 —
万山村作为当涂示范村,它不仅是当涂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载体。充分深入和运用李白文化这一亮点,能使万山村在新一轮旅游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竞争中脱颖而出,能使旅客感受到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能更好的为乡村景观文化传播服务。
05
茶隐—徽州古韵茶空间室内设计
— 境212 黄海滨 指导老师:夏樾 —
以徽州传统建筑文化为根基,然后结合当代的茶空间设计理念,探讨茶空间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转译与空间的叙事策略。通过实地考察徽州民居建筑形制与装饰特征,借鉴炼马头墙、天井院落、木雕花窗、迎客松等元素,然后运用现代解构的手法进行空间重构
06
阜阳市小伊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
— 境升232 魏毓 指导老师:孙黎 —
本研究聚焦阜阳市小伊庄滨水公园景观设计,旨在打造集休闲、娱乐、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化加速、生态问题凸显背景下,挖掘区域生态资源,综合运用资料收集、调研及设计实践展开设计。
07
佳肴似曲味觉和弦——梦长安餐饮空间设计
— 境212 李鑫雨 指导老师:曹志洲 —
研究聚焦西安古风主题餐饮空间设计,旨在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共生路径。通过空间布局、器物陈设与菜品设计的系统化创新,将钟鼓雅乐等传统元素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既为消费者构建“食境共生”的沉浸体验,亦为传统活化提供可复制的商业范式,最终实现文化传承、消费升级与城市文化塑造的多维价值。
08
姑孰镇焦家社区活动中心空间提升改造设计
— 境升232 宋程晖 指导老师:李斯宇 —
以当涂县姑孰镇焦家社区活动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周边居民需求与社区文化融合来进行提升改造方案,针对其空间利用率不足、植物属性单一周边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了提升转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