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博研究生毕业展--丹青•绘心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

硕、博研究生毕业展

 

人物 · 山水 · 花鸟 · 综合

 

 

 人物画研究生 

 

吴晶晶《踏浪》,纸本水墨,227×234cm,指导教师:王赞教授、顾迎庆教授

作品简述:

惠安女的朴素、勤劳使我深受感动。辛勤的劳作营造出欢愉的气氛,隐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戴媛《女朋友》,纸本重彩,200×164cm,指导教师:顾迎庆教授

作品简述:

把繁复杂乱的细节抽象为简单的色彩。甜蜜的马卡龙色调萦绕出一种青春的梦幻,意图还原出女人心里永不完结的少女之梦。

 

顾艺帆《碎语芃芃》,绢本设色,240×147cm,指导教师:顾迎庆教授

作品简述:

在大自然有生命的除了人类以外还有许多东西,在我看来一花一草,甚至一支铅笔都是有生命 有思想的,我经常会想像在我看不见的时候我的花会和我的桌子聊天,我的勺子会和树叶子悄悄讨论我今天画的怎么样,更不用说那些小猫小狗小动物了。这些看似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存在和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各种各样深刻的情意。正是这些情意让我感动,从而创造了这幅作品。

 

潘莹《声声慢》,纸本水墨,150×140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时常想寻一隅静默,独享安然。走在空旷的路上,周围的一切仿佛静止,感受着晨曦的光晕,黄昏的虫鸣,偶尔拂面的风,没有聒噪的言语,没有各种负担压力,有的只是身处自然被安静空灵的美好感染的你,心也变得宁静。喧嚣中,得一片宁静;纷扰中,守一心安宁;落寞中,持一份简单。盈一枚恬淡之心,在玲珑岁月采撷点滴美好。

 

杨娟《云顶印象》,纸本设色,200×85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云顶草原位上住着一个神秘的的少数民族——苗族,他们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特色浓烈,欢快悲壮的跳场跳洞,轻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测的地下洞堡,远古的悬棺洞葬,密竹重围的苗家山寨,独树一帜的苗族服饰,笙鼓喧闹的七月斗牛节,流动的鼓,多情的芦笙,令人久久不忍离去。此幅作品表现的是苗族节日的某一个瞬间,在去除丰富的色彩之后,表达淳朴的简单的云顶之印象。

 

刘宁《画间•意象》,纸本水墨,150×200cm,指导教师:胡寿荣教授

作品简述:

本人是通过空间相叠的方式试图去营造一种亦真亦幻的画面感。在表现方法上用水墨写意的形式去塑造,想必会使观者在看画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更加直观更具想象力的画面效果。画面采用以水破墨,墨破水的技法手段,再以淡墨宿墨相结合的方式去渲染,使之能与空间感交错的画面相交融,达到意境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袁静《萌》,纸本水墨,210×227cm,指导教师:吴宪生教授

作品简述:

本作品描绘了一群萌态各异的儿童,通过不同的动作、形象与道具的结合,表现出儿童的天真与单纯。

 

蔺洁青《重返湿地》,纸本水墨,165×370cm,指导教师:尉晓榕教授

作品简述:

夜幕降临在大地上,手电闪耀天空,行走在草野中,将帐篷安营下来,点起一团篝火,天空又暗了几重。

 

裴彦清《公园前》,纸本水墨,180×200cm,指导教师:尉晓榕教授

作品简述:

公园是一处自然之地的保留,其中又存在人为的造物形态,如艺术家的雕塑放置在公园的环境中,就构建了一个自然和再造融合的场所。

 

朴秀彬《植物性》,纸本设色,90×45cm×6,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植物作为一个单纯的生命体,具有最本质的意义。人与植物在同一个圈子里相互融合,形成合一的风景。正如庄子所说,近看是「此」,远看是「彼」。 从这一点可以得知,自然和人类、他人和自己的关系是相互并存、相互依赖的关系。 

 

陈艳秋《渔港春晓》,纸本设色,180×195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以渔岛为题材,作为我硕士毕业创作的原因:在我小的时候,母亲讲述了一个经历。她说,由于家境比较贫困。父亲的朋友是我们那儿的北几岛人,他家祖辈以打鱼为生,邀请我父母去岛上生活。父母在岛上生活了短短几个月,但是感受到朋友的关爱是那么的真情,这种真情远远胜过亲情。我听了母亲短短的叙述,我对这海岛的人有着特别感情,他们一直留给我的是亲切、纯朴、善良。我想就借此画表达一下,我的爱。

 

 

许琼文《早春图》,绢本设色,180×49.5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

作品简述:

为突出画中画,周围的人与物都进行了虚化处理。画外的石榴与画中的冬枣皆象征多子,与婴戏图契合。早春之「春」既可是冬去春来之春,也可由画中女子与婴戏图之关系来定义。

 

朱德《技近乎道》,纸本水墨,217.5×130cm,指导教师:徐默教授、盛天晔副教授

作品简述: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是最早接触中国文化的欧洲人之一。他从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中发现,八卦可用以进一步解释他的二进制,这可谓史上中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巨大碰撞。二进制对之后发明的计算语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无论计算机还是手机都是以二进制为运算模式。作者试图通过以「道士」、「机器」及「洛书」置于同一画面中,再次探讨技术、计算语言和道家思想间的关系所在。

 


关注 关注
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