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毕业季|本科生作品展|金属工艺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年7月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27
学生作品
李颖
《蓝色变奏》
本系列作品探索传统银与现代钛金属的融合对话,以喇叭花为形态载体,探索异质金属的结构关系。银框架通过3D打印与失蜡铸造工艺成型,钛金属组件经激光切割与阳极氧化处理,呈现多层次的蓝色调变化。
作品整合数字制造技术与传统金属工艺,通过银的稳定性与钛的可变性形成材料对比,体现当代首饰设计中工艺传承与技术革新的并置关系。系列作品通过工艺技术的融合实践,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诉说着金属材料的独特语言。
张若莹
《错感域》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看不见的力量”所包围。作品以“关系”为灵感来源,具身认知理论为切入点,通过材料与身体感知之间的关系重构打破佩戴者对材质与形态之间的惯性联想,从而引发对现实经验的情感共鸣与身体思考,佩戴行为成为情感、认知的触发点,作品通过贴合、浮动、压迫、痒等身体感受,使心理经验在身体层面得到真实反馈,在佩戴中感知关系,让身体成为理解情感的媒介。
周小楚
《生命之痕》
纸的来源是木材、竹子等植物。经过破碎和蒸煮等处理后,这些植物失去了原生形态,转变为纸浆。纸浆被压制成纸后,最终通过焚烧或降解化为灰烬。木材、纸张和炭分别代表生命的不同阶段。木材象征原生,炭象征永恒,纸则成为生命的中间形态。选择这三种有机材料进行创作,通过探索纸的天然来源与转化过程,完成从植物生命到生命消逝的叙事。
张钦妍
《寻光》
作品灵感来源于自然现象——光的散射,通过自然界中光的散射所产生的自然景象,运用钛金属阳极氧化所能展现丰富多彩的颜色这一特性,并结合铝阳极氧化的红色,从色彩方面来体现这一自然现象的奇妙变幻。
覃馨谊
《“化缘”与“画圆”》
通过化缘,僧侣广结善缘修清净心。布施者因施舍而种福田,积攒功德,求得心灵的平静与人生的圆满。
每个人心中完美的圆都是不同的。在我看来,化缘的过程就如同画圆一般,不完美的人生就像残缺的圆,通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将不完美的人生画成心中真正想要的样子,把原本并不完美的圆化为圆满。该作品利用视错觉的方式,将残缺的圆通过旋转画成完美的圆,把两个谐音词语组合设计,在一次次画圆的过程中,探寻真正的自我。
黄琪祺
《柳述》
以柳树为创作灵感,以柳树枝条为原型,通过动态结构建立人与自然的实时对话——当佩戴者走动时,线型组件自然下垂形成的视觉遮蔽就会产生变动,产生摇摆,从而形成柳条摆动的效果,是用首饰设计的形式语言对自然灵性的重新解码。
张佳蓓
《珊瑚之语》
系列首饰以鹿角珊瑚、软珊瑚和脑珊瑚为灵感,运用金属丝编织、羊毛毡塑形及树脂粘土混合金属等综合材料,创新诠释其自然形态之美。作品通过材料语言“翻译”珊瑚的独特结构——金属丝勾勒枝状、羊毛毡表现柔软、树脂粘土呈现饱满绚丽,搭建自然与人工的对话桥梁。其不仅展现艺术美感,更传递对自然的敬畏,唤起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关注,彰显自然生物的非凡艺术价值。
王释鸿
《冬藏》
本设计以“冬藏”为主题,通过凝练的视觉语言展现冬日看似沉寂却暗藏生机的矛盾美学。以苍茫雪原为基底,运用枯枝的线性肌理与雪地足迹的渐变痕迹,局部点缀冻土下萌芽的雪种隐喻生命活动的延续;色调上融合冷白与深棕,通过材质对比与颜色对比,强化“消亡与新生”的哲学叙事,最终呈现自然轮回中静谧而充满希望的冬季诗篇。
谢紫钰
《化简为繁》
灵感源自于我的家乡福州市花茉莉花,它象征了福州人所赞叹的高尚品格,更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和合共生。系列作品以线条构成语言为创作媒介,使纷繁的线条在交织中蕴含“至繁”层次,赋予了作品乱中有序的底色,实现东方美学与西方构成主义的结合。
肖善美
《外化之痕》
当代社会存在一类人,他们因一些原因在皮肤上留下了伤疤。
而首饰作为一种装饰语言,可以通过抽象化伤疤的方式去帮助这类人放下焦虑与自卑。本作品选取血管瘤作为主题进行设计制作,通过点线构成的表达与综合材料的运用,对伤疤进行抽象化、夸张化的处理,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
张豪爽
《心型变量》
本作品以叙事性首饰为媒介,通过心型结构和计算机代码的视觉转换,探讨在电子游戏影响下母子关系的情感演变。作品整体采用铝板拼插与阳极氧化工艺,配合以二进制与代码语言构建的文字性纹样,将理性语言与情感叙事交织融合。
在此过程中,代码既是电子游戏的逻辑象征,也是沟通失败与重启的隐喻载体。其结构的不稳定、错误提示与最终回归秩序,象征着亲情在误解与成长中的递进与修复。作品强调形式语言与叙事内容的深度互动,意在突破传统首饰的装饰性框架,呈现首饰作为情感、记忆与身份表达的文化容器的当代表达潜能。
林子琪
《后真相记忆》
小时候有那么一天,阳光斜照的午后,我坐在窗边的沙发翻书——但是这画面如此清晰,却像从别人记忆里借来的。什么时候开始,连怀念都变得像在播放一段精心剪辑的vlog?那些被短视频、金句、滤镜反复涂抹的童年碎片,渐渐覆盖了原本的底色。我试图打捞真实的瞬间,却只触到水面荡漾的倒影。
如果连记忆都能被悄悄改写,我们究竟在怀念什么?是真正存在过的温暖,还是这个时代为我们量身定制的、带着柔光的幻觉?
展览现场
图 文:金属工艺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