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毕业季|本科生作品展|城市视觉设计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年7月7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294

韩麒诺作品名称:长臂猿——科普书籍设计

作品介绍:长臂猿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种群之一,目前的生存现状已经异常严峻。我通过视觉传达的方法设计一本关于长臂猿的科普书籍,用平面视觉的语言向大众科普长臂猿的知识,希望能够提高大众对长臂猿的关注度,呼吁人们关注和参与动物保护。

孟非悬作品名称:迷因档案

作品介绍:「迷因档案」是以野生菌形象为灵感的文创品牌设计。"迷因"一词,巧妙呼应菌类与生俱来的神秘迷幻基因,赋予其独特的想象空间;"档案"则象征着品牌以科学图鉴般的设计逻辑,用极简线条精准解构菌菇形态,深度挖掘并展现其背后的文化隐喻。在云南广袤的山野之间,菌菇那诡谲的伞盖、斑斓的斑纹,连同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如文化密码般肆意生长、传播,最终凝结为跨越生物学与美学边界的独特文化符号,承载着一方土地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张乐怡作品名称:童趣焕新

作品介绍:《童趣焕新》是一款面向6–12岁儿童的互动游戏书装置,源于对城市中儿童活动权利被忽视的关注。随着城市密度上升,社区普遍存在空间不足、设施老化与安全隐患等问题。本项目通过立体书与数字交互的结合,探索如何以设计手段提升儿童的空间认知与社区参与感。作品以立体书为载体,融合投影与游戏机制,构建可探索的“微型社区”。玩家选择角色,在六大关卡中完成照明、修复、交通优化与环保整理等任务,在游戏中理解城市、体验责任、参与改造。本项目不仅拓展了纸媒交互的表达形式,也是一种将视觉传达语言应用于儿童空间教育的探索,让儿童在“玩”与“构”之间,焕新对城市的想象。

王婧妍作品名称:东坡解忧铺

作品介绍:

以跨越千年的东坡精神为舟楫,

载渡现代生活的纷扰。

在“对话东坡,沐得心清”的信念下,

构建一座连接旷达智慧与当代心灵的桥梁。

这里不贩卖器物,只传递一种生存哲学:

于喧嚣中觅澄明,在逆境里修从容。

愿每个停驻的灵魂,

都能在东坡的烟雨平生中,

寻回“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命力。

李瑾作品名称:火舞彝章-2025凉山彝族火把节视觉系统设计

作品介绍:我生于凉山,这里的山脊如父辈的掌纹般粗粝,火塘的光却比星辰更亮。年少时总想逃离群山,直到如今才懂得——那些被外界误读的“落后”,不过是文明以另一种语言生长的姿态。这面展墙如同写给故乡的情书:极简的棱角里,火把的烈焰在夜空燃烧成图腾,群山用棱角丈量天地,太阳的轨迹在圆环中刻下彝人的年轮。黑红黄三色剥离浮华,将千年呼吸凝成一道密码。有人用猎奇的目光丈量凉山,我却想用符号告诉世界:那些被曲解的棱角里,藏着比钢筋森林更精密的文明算法。极简不是消解,而是让火塘的余烬在当代复燃。若这些图形能在你心里烙下一粒火种,那便是群山借我之手,完成对偏见的温柔反驳——凉山无需辩解,她只是等待被重新阅读。

张伊洋弘作品名称:东巴文化节主视觉设计

作品介绍:东巴文化节主视觉设计是一个庆祝和展示东巴文化艺术的创作设计。本作品以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为核心灵感来源,深入解构其“以形表意”的原始造字逻辑,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对千年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转化。图形对“山,日,树,写,东巴鼓,茶马古道”等字符进行几何化提炼,保留斧劈刀刻的原始笔触感。logo符号特征和自然元素山川,日月为基础,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体现东巴文化的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袁宁遥作品名称:森林耳语——动物明星打造计划

作品介绍:以红山动物园小熊猫“嘟嘟”为原型,围绕动物IP叙事化设计展开,探索如何通过“叙事设计、品牌人格构建、情感化传播“三大策略,赋予动物IP更深层的文化价值与传播力。展览串联嘟嘟从自然山林到非法捕猎再到动物园新生的生命旅程,呈现三个阶段的设计内容。设计试图探讨设计如何介入动物保护议题,引发公众对野生动物生存现状的关注与思考。

 

袁焕坤作品名称:獾猫朋克:概念游戏卡牌设计作品介绍:《獾猫朋克》是一款由叙事驱动的卡牌游戏,讲述了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神秘消失,意外获得智慧的小型猫科动物与其食物链上的各类生物在人类遗留的人工智能引导下,组成的庞大的生物企业型社会的故事,游戏以卡牌为基础,通过获取不同类型的公司牌、技术牌与设备牌,推动剧情发展,最终完成一系列的故事线。

黄锦宏作品名称:财神宇宙 五路财神作品介绍:本设计的核心在于构建传统财神符号的现代转译体系,通过视觉基因的提取与重构实现文化记忆的存续。基于财神与现代化环境格格不入和财神文化断层矛盾,让财神文化以新的形象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让人们看见财神、了解财神、最后记住财神。

爱新觉罗焘晟作品名称:噪鸣 生境共声作品介绍:在城市中,自然与人文的共生关系往往被喧嚣的日常所掩盖。从夏日院落里麻雀的欢鸣,到工业街道上机械的回响;从熙攘的旅游胜地,到人迹罕至的荒芜角落,不同的生活圈层塑造了人们感知世界的不同方式。然而,在奔波与忙碌的间隙,那些曾被我们所熟稔的自然触感——鸟鸣、风声、草木的低语——是否仍在城市的缝隙中悄然生长,又或者,我们早已选择将它们遗忘,选择沉默于工作与学业的繁忙之中?、本项目以鸟类观察分析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城市中被忽视的自然痕迹,从“生境”与“共声”两个方面,讨论人与环境之间微妙而坚韧的共生关系。重构城市与文化的原有认知,使那些被遗忘的生活底色重新浮现。

杨野作品名称:福运龙舟作品介绍:赛龙舟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承载着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地的传统龙舟习俗,表演方式已经日趋形式化,年轻一代渐渐淡忘了传统龙舟文化,以至于出现了新老传承过程的脱节等问题,影响着传统龙舟的生存和发展。而视觉语言作为现代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将千年龙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中展示,赋予其跨越文化边界的传播动能,在赛龙舟活动中不仅传递竞技的激烈与节日的喜庆,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地域特色与文化认同的桥梁。

杜亿作品名称:云·迹作品介绍:当时间的涓流冲刷生活的泥沙时,你是否也会有“觉宇宙之无穷;识盈虚之有数”的感慨呢?每每当这种感受向我袭来的时候我都自觉是埋藏在我灵魂深处对于“内心宁静”的渴求在呐喊。只是我同时,作为被现代性分割的都市人,我既难有书感慨万千之才华,更明白鲜有能享受自我对话的机会。

因此我想通过这一设计,寄这份渴望于草书流云之中,流形与焚香凝神之际。即使只有短短一炷香的时间,我也希望有所感慨之时不再是空叹,而是可以焚一支香,感一种氛围,偷得一个喘息之机。

黄锐作品名称:危机王国作品介绍:追溯人类长达两百多万年的食肉史,“食肉”不仅是进化馈赠,更根植于社会与文化的血脉,如今则渗透到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作品以“食肉”为棱镜构建一场五大王国的生存博弈,通过图像小说《限肉令》与公共装置《全肉宴》共同折射人类城市化进程中关于健康(HCK),气候(CCK),资源(RCK),动物保护(ACK),公平与多元发展(ECK)五大系统性危机现状,并探寻可行的破解方案。从限肉令到全肉宴,二者为非线性叙事小说中对立的核心语境,它们共同构建起综合视觉隐喻框架。全肉宴的饕餮残局上,三十张餐盘化作文明进程的危机切片,当食肉殆尽,餐盘内凝固的危机信息在这此刻显现。危机即契机,我们是时候进行更为理性的权衡欲望需求与危机现状的关系,时刻居安思危,临危不惧,打破固化思维,适度限制各类“食肉”行为,莫让一盘盘美味珍馐沦为危机爆发后的一片狼藉。

钟朗辉作品名称:狮觉作品介绍:通过醒狮品牌设计寄托你对家乡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将佛山醒狮这一象征力量、勇气和团结的文化符号融入品牌中,表达你对传统文化延续和发扬的坚定信念。自我精神的体现:品牌不仅是对醒狮文化的传承,更是你个人精神世界的映射。通过品牌设计,表达你在现代生活中对力量、勇气、团结与坚韧的追求,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设计中的心灵寄托: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你对生活、文化和艺术的理解与热爱,品牌成为你表达自我和追求梦想的载体,赋予产品更多情感与故事。共鸣与连接:希望通过这个品牌,与拥有相似情感寄托的人产生共鸣,让更多人通过你的设计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寄托,从而建立起一种深层的文化连接。通过将精神寄托与醒狮文化相结合,品牌将不仅仅是商业产品,更是文化传承与个人精神世界的交织。

梁佳雯作品名称:绝望之书作品介绍:国家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存在的象征,个人的经历是个人存在的证实,历史的宏大性叙事往往将历史中的个人归纳为单一符号,失却个体的主观意志和存在的多面性,《绝望之书》采用结合抒情文字、新闻材料这两种主观与客观历史材料,以图像叙事进行整合表达,将人置身于历史中,将发生着的历史锚定在个人的经历之中,以个体与群体历史的两厢观照,探求人类个体存在之意义及其价值评判,即“认识你自己”——不以宏观的人类历史,而是以个人的视角和思想看待并记录置身于其中的历史,以“以绝其望”的意象,来从行至末路时能够断绝一切念想,不再留有想望而实现人生的无悔这一叙事目的出发,以图像叙事赋予文字具象化含义。

图  文:城市视觉设计工作室

主   审:田海鹏

编   辑:刘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