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2025届本科生毕业设计线上汇报展--品牌/文创组
发布时间:2025年8月13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44
展览前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办于1999年,依托“双一流”建设优势,构建了“设计学+艺术学+数字传播”的跨学科培养体系。本专业以“五维可视化媒介”为方法论基础,形成了“传统文化创新转译设计“与“可持续与社会化设计”两大特色方向,践行“厚基础、宽口径、崇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本次展览精选31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作品,集中呈现三大创新维度:文化传承创新,涵盖非遗数字化设计、文化遗产现代化设计、地域文化IP开发设计;可持续设计实践,包括品牌推广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社会议题设计;媒介语言探索,包含交互设计、数字可视化设计。
参展作品既体现了对设计本体的实验精神,又展现了年轻学子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彰显了专业“传承·创新·责任”的核心价值。
01
作者:王永杰
指导老师:赵玺
五粮液马年白酒礼盒设计
作品简介
当前国内白酒市场头部企业凭借品牌壁垒和产能优势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因此传统文化成为企业突破品牌壁垒的关键要素,白酒行业在春节之际集中推出生肖酒,形成具有文化特色与商业价值的春节现象。是应对市场竞争、提升品牌溢价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从包装设计的角度出发,以马年生肖元素融入五粮液白酒包装设计为研究对象,将图形创意手法融入包装设计中,传递品牌信息,构建具有独特风格的包装设计。通过包装激活消费场景,提升企业营收,吸引消费者,抢占礼品市场,增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图形创意
包装设计
马年生肖
文创伴手礼设计
展位展示
02
作者:杨婧
指导老师:赵玺
“红土地”市集品牌视觉设计
作品简介
红土地市集品牌视觉设计以重庆方言文字及红土地市集元素的符号转译来构建地域文旅消费场景,通过"方言符号+市集生态"双核驱动实现传统市集品牌转型。将市集商品符号与重庆方言文字融合设计的辅助图形结合重庆方言俚语构建出市集品牌的情景化叙事,强化市集品牌的地域文化关联性。同时设计围绕"新鲜自然、健康生活"理念打造基础与应用系统,注重运用环保材料与趣味互动空间设计,形成兼具文化传承与年轻活力的品牌生态,构建出方言文化与市集经济的共生范式,为传统文旅空间创新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重庆方言文字
品牌视觉设计
市集品牌
主视觉及分区海报设计
部分应用系统设计
展位展示
03
作者:王怡婷
指导老师:赵玺
禾印饼干品牌造型设计
作品简介
禾印HERIN是一个专注于健康无污染的饼干食品品牌,致力于从源头到包装的全链条可持续发展。品牌以安全食品为核心,同时通过食品设计与视觉语言,创新性地传递土壤污染的科普知识,让环保理念在日常饮食中自然渗透,让每一次品尝都成为探索生态议题的入口。
品牌设计
环保理念
视觉转译
展位展示
04
作者:秦玉婷
指导老师:赵玺
“咕噜”水饺品牌视觉设计
作品简介
“咕噜GOOLOO DUMPLING”以“咕噜咕噜”拟声词命名,双关“饥饿”与“沸腾”,构建从食欲唤起至味蕾满足的情感闭环。作为定位年轻群体的现代饺子快餐品牌,秉持“健康美味共生,温暖活力相伴”理念,将传统饺子文化融入年轻化生活场景。
图形创意
品牌视觉设计
饺子快餐品牌
品牌标识以圆形为视觉核心,既呼应“团圆”文化内涵,又象征无限可能;跃动的气泡元素捕捉煮饺时的沸腾场景,传递产品新鲜现制的特质;简化抽象的饺子形态直观展现品类属性,弧形线条赋予传统符号现代感。红、绿、浅米色组成标准色体系,红色激发食欲与活力,绿色强调食材健康,浅米色呼应面粉质感,传递温暖包容,以简洁和系统化的视觉语言诠释传统饮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
IP设计
部分应用系统设计
展位展示
05
作者:刘欣瑜
指导老师:赵玺
茶点一线品牌包装及衍生品设计
作品简介
「茶点一线」是专为都市青年打造的治愈系袋泡茶品牌,以香肠狗“一点”为灵魂IP,将茶饮升华为温暖的情感纽带。我相信,每一杯茶都是一次与自我的温柔对话,于是用水果的自然风味,调和出七款治愈茶方——从唤醒晨光的甜橙绿茶,到抚慰深夜的雪梨白茶,让茶香成为抵御疲惫的柔软盔甲。
在这里,喝茶不仅是日常仪式,更是与“一点”共享的治愈时光。我们以年轻化语言重释茶文化,用一杯有温度的好茶,串联起城市里“ 今天( )多一点”的瞬间,让每个平凡日子都值得热气腾腾地期待。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
品牌及IP设计
海报设计
包装设计
展位展示
06
作者:吴晓冉
指导老师:李刚
“知耕沙趣”科普研学文创品牌推广设计
作品简介
本设计以杭州沙堤社区农耕文化为核心,打造“知耕沙趣”农业科普研学品牌,构建“土地为课堂、历史为教材、自然为导师”的体验式教育体系。品牌以“知耕第一步,沙堤趣探路”为口号,通过“知耕溯源”、“耕织沙田”、“沙堤四时”、“趣捻匠心”四大研学板块,将围垦精神、棉麻文明与儿童自然教育深度融合。
研究围绕该品牌的推广设计展开,系统整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创新构建品牌视觉识别系统(VIS),涵盖标志、色彩、字体及IP形象设计,提升品牌识别度与吸引力。同时,结合AR技术、交互设计和数字化内容,增强研学体验的互动性与沉浸感,并通过文创衍生品开发及多渠道推广扩大影响力。最终,将沙堤社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研学服务、研学体验、研学文创、研学场景,为青少年带来有教育科普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研学体验。
研学
品牌设计
品牌推广设计
IP设计及相关衍生设计
AR主题场景设计
连环画画册设计
展位展示
07
作者:陈鑫悦
指导老师:熊喜秋
贵州"黎平·中国侗年"文化
视觉转化设计
作品简介
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一直是众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瑰宝。侗年,作为侗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侗年
视觉转化
动画
本研究重点聚焦于侗年这一特色民族文化节日,以视觉传达专业的视角深度钻研其视觉设计转化,意在借助动画视频形式呈现侗年文化的魅力,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扩散,遵照文化原真性与创新性结合的原则,把侗年仪式、民俗等内涵跟视觉传达专业知识紧密结合。
采用视觉设计转成视频的形式,能切实打破侗年文化传播的时空阻碍,为民族文化传承开辟新途径,同时为视觉传达专业于民族文化实践给予参考范例,有益于唤起大众对侗年文化的兴趣与认知,增进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及生命力,促进民族文化在新时代发展进而走向繁荣。
《侗韵新象》动画
动态海报
效果展示及衍生品设计
展位展示
08
作者:房召旭
指导老师:杨定强
杨家埠年画视觉符号在山东民俗文化推广中的应用
作品简介
本作品以胶东传统节日“渔灯节”这一非遗民俗为内容,通过挖掘杨家埠年画中纹样、色彩等视觉符号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将其与渔灯节所蕴含的海洋文化、祈福传统及历史传说等深度融合,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传播内容。
通过提炼年画中花卉纹、鳞纹等象征富足吉祥的纹样元素,与渔灯节的鱼形灯彩、海浪纹饰进行视觉语言的解构与重构,既能以年画的艺术魅力强化渔灯节的民俗辨识度,又能通过渔灯节的活态内容赋予年画符号新的文化表达空间,从而在非遗保护与民俗文化推广的双重维度上,为山东非遗的创新性发展探索新方式,助力渔灯节这一海洋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杨家埠年画
胶东渔灯节
非遗传承
海报设计
可视化设计
文创设计
海报动画
展位展示
09
作者:安家辉
指导老师:马跃
《山海异兽录》角色形象设计
作品简介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神话典籍,蕴含丰富异兽形象及文化内涵。本作品以经典异兽为原型,将其转化。为特摄角色形象设计,并融合现代环境与社会议题,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为神话形象弘扬提供多元支持。
角色设计
山海经
异兽
主视觉图
海报设计
明信片设计
美宣
展位展示
10
作者:许静婷
指导老师:况成泉
云南绿春哈尼文化字体设计
作品简介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的文化思维和语言的载体。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为便于传递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他们通过刺绣、歌舞等方式将他们的民族的历史、生产与生活进行抽象表达。依据哈尼族文化特色及云南绿春特有的梯田地域风情对哈尼族文化进行字体设计,旨在通过对字体设计的运用方式引导各族人民了解哈尼族的历史和文化,增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民族大团结。
匠心
品质
诚信
纹样字体设计上,以哈尼族特有的犬齿纹为核心设计语言,模拟梯田肌理与菱形组合,保留哈尼族纹样“以简单几何形体传情达意”的本质特征,将原始纹样的力量感与秩序感转化为字体的视觉识别符号。
在插画上,把字体结构与特色元素结合,在展现国潮魅力的同时,生动呈现绿春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宴乐风情。
在特色农产品上,设计聚焦于绿春标志性的梯田景观,对梯田的形态进行抽象提炼与变形。把梯田层层叠叠、蜿蜒起伏的线条巧妙融入字体笔画之中,使字体呈现出一种灵动而富有韵律的美感。
哈尼纹样字体设计
哈尼插画字体设计
纹样字体设计上,以哈尼族特有的犬齿纹为核心设计语言,模拟梯田肌理与菱形组合,保留哈尼族纹样“以简单几何形体传情达意”的本质特征,将原始纹样的力量感与秩序感转化为字体的视觉识别符号。
在插画上,把字体结构与特色元素结合,在展现国潮魅力的同时,生动呈现绿春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宴乐风情。
在特色农产品上,设计聚焦于绿春标志性的梯田景观,对梯田的形态进行抽象提炼与变形。把梯田层层叠叠、蜿蜒起伏的线条巧妙融入字体笔画之中,使字体呈现出一种灵动而富有韵律的美感。
哈尼农产品字体设计
展位展示
11
作者:梁馨予
指导老师:李潇潇
基于重庆方言的IP形象设计与研究
作品简介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缩影,具有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与文化意义。在普通话广泛普及的今天,拥有着浓郁地域色彩的方言依然值得被关注与传承。
本次IP形象设计以重庆方言为灵感来源,通过方言里四个动物类特色方言词汇 “麻老虎” “包谷猪”“好吃狗”丁丁猫”打造具有趣味性与文化认同感的IP形象。设计融合重庆本地地貌、饮食、交通等元素,将方言中所传递的地域特征与性格气质,以IP形象的形式进行转译重构,运用年轻化的视觉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卡通化语言、鲜明配色以及衍生应用设计,构建出一个具有文化温度与生活质感的本土P视觉形象,希望通过此次IP形象的设计探索,并借助表情包、漫画、衍生品等载体,让重庆方言以更具时代感的方式被理解与喜爱,让城市文化“活”起来、传出去。
重庆方言
IP形象设计
地方文化
IP形象设计
插画海报设计
日常漫画设计
展位展示
12
作者:张君仪
指导老师:赵玺
“好事多馍”系列山西花馍IP设计
作品简介
山西花馍IP——“莫莫”整体以老虎花馍为原型,佐以山西花馍常用的粉绿配色,外形圆润,活泼可爱。服饰上选用肚兜+长裤的设计,贴合孩子童趣纯真的形象,增加治愈感。莫莫的形象对山西花馍的造型和图形进行了提取和再造,并且以它为原型设计了一系列以人生大事为切入点的衍生形象,系列命名为“好事多馍”,代表了花馍对人生的祝福和见证。
山西花膜
IP设计
图形创意
系列IP设计
衍生品设计
展位展示
13
作者:马静
指导老师:谢秩勇
重庆三峡博物馆IP形象及衍生品设计
作品简介
重庆三峡博物馆IP形象及衍生品设计旨在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三峡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与市场竞争力。
该设计以博物馆几件镇馆之宝——虎钮錞于、青铜鸟形尊、偏将军印章和三羊尊为原型创作了“虎小墩”“青小鸟”“金小龟”“羊小尊”四个IP形象。设计采用拟人化手法,在保留文物核心特征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赋予静态文物动态生命力,增强亲和力与记忆点。
IP设计
重庆三峡博物馆文物
IP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