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新生:2025届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毕设展|环境设计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61

前言

2025年环境设计毕业作品从工业遗产的生态转译到数字社区的未来想象,从乡村文化的基因解码到主题IP的场景重构,共同勾勒出环境设计的多维图景。它们不仅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更是对“设计向善”理念的践行——以空间为媒介,连接过去与未来、自然与人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毕业设计还积极参加了天津大学、哈工大等六校以“哪吒小镇”为主题的联合毕设;以及中南大学、大连理工等五校以“湖南醴陵沩山村”改造设计为主题的“2025建艺联盟联合毕业设计”,横向拓展了向国内重点高校互动学习的视野。

“北京焦化厂园区工业遗产景观更新设计”通过对场地功能需求的布局构建一个弹性、模块化且与工业景观环境相融合的可持续性更新设计;“湖南醴陵沩山村生产性景观优化改造方案”以“全时空体验理论”为框架,通过“基因解码+景观转译”激活古窑村的文旅活力,让历史文脉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焕发新生;“重庆金佛山生态旅游温泉度假村”以“低干预、高融合”为核心,将温泉疗养、生态露营与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诠释了“可感知、可参与、可延续”的生态旅游新模式;“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通过智能技术、自然材料与室内外景观的融合,展现了数字时代人本空间的无限可能;“哪吒小镇主题IP空间”设计,以神话元素与旧厂区特色为灵感,构建“绮梦绫环”与“莲华逸界”的沉浸式场景,强化文化认同,探索了主题园区的商业潜力,为城市更新注入文化IP的活力基因。

总体而言,本届作品代表了毕业生们对环境、文化与科技关系的深层思考,亦为本行业未来发展提供创新路径。祝2025环境设计毕业班以设计为笔,以生态为纸,在平衡美学与功能的探索中,用可持续的智慧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以创新为舟,以责任为桨,在人与自然的共生叙事中,绘制出未来可期的明日图景!

环境设计教研室

建艺联盟毕业设计“瓷韵新生 · 时空叠墙

——基于空间叙事视角下沩山村景观设计”

李驰

指导老师:魏泽崧

陶脉薪生——非遗传承视角下

醴陵市沩山村的景观本土化与农耕艺术融合设计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醴陵市历史风貌独具特色,其丰富的本土历史文化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深厚的灵感源泉。本设计以“农创文创旅创”的“三创”形式使醴陵沩山“千年古窑”村重新焕发活力,以“陶脉薪生”为主题,让陶瓷脉搏重新跳动,让文化脉络得以延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贺雨萌

指导老师:魏泽崧

拾阶而上·层叠共生

——文化景观视角下沩山村村庄景观设计

以“阶”为主题,通过“栖·作·聚”等手法,重构沩山村文化基因与生态脉络。以场所精神活化链接阶梯与田园,实现“生态启蒙-研学传承-文化凝聚”的阶梯式共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蒋静怡

指导老师:魏泽崧

瓷界·时空窑韵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下沩山村景观更新设计

设计基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的推进和文旅融合理念的发展,将沩山村的陶瓷文化作为设计内核,以全时空体验理论作为设计表达,通过“基因解码+景观转译”重构千年古窑村的沉浸式文旅体验,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白国栋

指导老师:魏泽崧

窑火不息,瓷焕沩山

——醴陵市沩山村传统窑村的文化再生与生态换新

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环境改造。通过设计提升村民文化认同感与生活质量,吸引游客,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湘华

指导老师:李旭佳

瓷韵古都•窑火相传

——沩山村公共空间景观提升设计

以"瓷韵古都·窑火相传"为核心理念,依托沩山村千年制瓷文脉,通过新旧共生手法重塑公共空间景观体系。以现代设计转译传统窑业符号,最终形成集文化传承、生态休闲、田园体验于一体的乡村公共空间,让千年窑火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曦卉

指导老师:李旭佳

古窑新韵——沩山村生产性景观优化改造方案

通过整合沩山村遗产资源,构建文化体验、生态游憩与生产功能协同发展的乡村文旅体系。以关键节点改造带动全域升级,在维系乡村原生肌理的同时,形成可持续的文旅生态循环系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赵敏

指导老师:魏泽崧

莲生万象·藕境重织

——基于天津哪吒设计小镇的叙事性空间重构设计

以天津哪吒设计小镇的叙事性空间重构为核心,聚焦工业遗产与文化IP的融合创新,它以封神演义为文化根基,哪吒这一文化符号为核心,融合了商业、休闲、娱乐和体验等多种功能,形成“文商旅产”融合的新型都市综合体小镇,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文化和旅游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郝妍

指导老师:赵湘伟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6

以 “交汇” 为核心设计理念,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社交互动场所,打破数字游民之间的隔阂,增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工作与生活的交汇,合理规划空间功能,使工作区与生活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让数字游民在工作之余能够便捷地享受生活乐趣,提高生活品质;融合文化与环境。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魏然

指导老师:赵湘伟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2

将数字游民的生活模式比做人生游戏的副本,打造沉浸式体验展厅。迎合数字游民群体对于冒险精神和浪漫主义追求的心理,将展览体验流程游戏化,增加趣味性。通过数字技术达到边参观边体验边分析,游览结束后生成数据,为个体未来发展道路提供参考方向。宣传发展数字游民生活模式,扩大数字游民群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瑞婷

指导老师:赵湘伟

多维·共生——模块化与感知交互技术结合的

数字游民社区室内设计

在数字化浪潮与后疫情灵活办公趋势的双重推动下,“多维·共生” 数字游民社区设计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模块化可变空间与感知交互技术结合,实现生活+、工作+、旅游+的多场景体验,解决群体的流动性矛盾,使临时居所成为激发创造力、促进文化共融的可持续共生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佳宁

指导老师:赵湘伟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3

设计以“在地性、错位交流、绿色共享”为核心,打造复合型数字游民社区。提取本土文化符号构建归属感空间,通过错层平台与多标高路径促进跨职业偶发互动;植入垂直绿化与生态材料营造自然氛围,以可持续设计呼应乡村环境,实现工作、社交与生态的有机共生。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乔舒毅

指导老师:魏泽崧

花开彼岸·藕然相见

——天津哪吒小镇人文空间创新设计

设计主题为七色彩莲,七色彩莲的七朵花瓣会在重要设计节点中出现,做为明线贯穿整个设计脉络。哪吒主题公园,陈塘关商业区,风火轮停车场,混天绫游乐场,彩莲重生阁这五个重点设计将哪吒,彩莲与哪吒小镇进行紧密融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琪

指导老师:孙媛 关午军

焦化遗迹·置地而新

——北京焦化厂园区工业遗产景观更新设计

本次设计基地选址为北京焦化厂遗址区,在设计前充分调研统计好使用人群,了解人群的实际使用需求和直观心理感受,通过对场地功能需求的布局构建一个弹性、模块化且与工业景观环境相融合的可持续性更新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唐雨婷

指导老师:赵湘伟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社区以“简约而不简单”为核心理念改造,精准聚焦自由职业者、远程办公人群,打造功能完备、设计精巧的共享空间,融合工作与生活场景,满足多元需求,营造舒适高效的社群氛围。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战文艺

指导老师:孙媛 关午军

焦化绿脉·时空共生

——北京焦化厂园区工业遗产景观更新设计1

焦尘化沃土,铁骨生青脉,以"绿脉"隐喻工业遗迹与生态系统的经脉再造, "时空共生"强调保留焦化厂时间切片,使锈蚀管道与AR工业历史叙事共存,对钢铁构架萌发的生态脉络进行物质层面的叙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具炫辰

指导老师:李旭佳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

数字游民社区空间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办公空间,而是要满足年轻群体不同的多元化服务需求,深入研究不同层次群体的服务需求,以达到“城市”到“乡村”世外桃源的灵活性转换。生态谧静,指在充满生态艺术的办公环境中数字游民寻找内心的一片宁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薛尚洁

指导老师:赵湘伟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

“工巢”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场所,更是一个流动人群在都市中建立微型归属的“情感巢穴”。它通过有机动线、社区结构与自然渗透的多维空间系统,模拟了城市蜂巢中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状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韩宗芮

指导老师:李旭佳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

聚焦数字游民社区,计划打造融合灵活高端工作生活站、豪华休息场所、开放社交互动空间,配备高速网络与智能技术设施,采用自然可持续材料营造美观包容环境,且融合室内外景观的综合性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甄俐媛

指导老师:袁承志

定制化露营

——重庆金佛山生态旅游温泉度假村景观设计

以“生态优先、文化赋能、功能融合”为核心,将金佛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露营体验融合,打造集温泉疗养、生态露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可持续度假胜地。设计强调对原生环境的低干预,通过定制化分区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同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可感知、可参与、可延续”的生态旅游模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师浩瑜

指导老师:魏泽崧

环生·绫息——主题ip空间的情景体验设计

“绮梦绫环生逸韵 ,莲华逸界绽新篇”,哪吒小镇以哪吒神话元素和旧厂区特色为灵感,以外部空间、内部功能、运营思路为切入,打造新时代沉浸式主题空间。旨在打造具有文化认同、商业潜力的特色园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晓薇

指导老师:赵湘伟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

本设计以"绿色办公"为出发点,将植物作为空间核心元素,打破传统办公空间的刻板印象,构建一个生机盎然、舒缓宜人的工作环境,让绿意成为空间的灵动语言。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世奥

指导老师:李旭佳

钢韧——在钢筋森林中野蛮生长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室内设计

北京上地数字游民国际社区以“钢韧”为核心理念,在钢筋森林中打造自由生长的共享空间。设计融合工业风的粗犷与数字化的灵动,金属质地的装饰与暖木色调碰撞,模块化家具适配多元场景。弹性办公区、冥想胶囊和屋顶绿洲构成流动网络,智能灯光系统随昼夜变幻,隐喻数字游民在秩序与野性间的平衡。这里既是高效工作站,更是激发创意的跨界实验室。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