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新生:2025届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毕设展|建筑学作品展示(2)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42
前言
大学时代的我们,总幻想毕业工作就能有自己的建筑作品,实现自己的大师梦。而2020入学的你们,关心的则可能是离行业的复苏还有多久,又或是如何考研考公上岸。过去的五年经历了太多:从疫情期间的长时间网课,到交图前的手足无措,从运动会后的烧烤,到评图后的放松,从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欢乐、泪水、汗水,终于迎来了毕业的这一天!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40多名同学半年来努力交付的答卷,其中既有对新技术的探索,对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也有对建筑本体的坚持,对历史文化的回应。从你们丰富多彩的设计内容中,我们能体会到持续的创新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相信这些经历和能力也能够伴随着你们在新的环境,甚至新的领域中继续成长。在高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之后,如今我们迎来的是“去全球化的世界”和“不确定的未来”,但年轻的资本,就是不与世界妥协,而要改变这个世界。愿建筑人永远年轻!
建筑系主任、教授
张万瑜
指导老师:夏海山
AI+创新社区:北京抖音总部城市更新设计
本项目以北京大钟寺片区的水产市场为核心,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更新路径。通过公众参与、智能物流与市场空间改造,打造一个融合科技、社交与弹性运营的智慧街区,回应社区多元需求与未来城市发展的可能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佳禹
指导老师:张育南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武汉五里墩地区重构
本设计位于武汉汉阳区,场地地处武汉核心区边缘,面临着商业发展缓慢以及场地本身地形问题成为城市的一处伤疤,本改造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相结合以及延伸其步行道经济分期建设从而激活商业,成为新型商住一体化城市建设典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吴佳奇
指导老师:鲍英华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北京站周边区域城市更新设计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附近,以城市更新为主要目的,探讨旧社区与商业圈的合作关系,以加强该地区商业流动和尽量保留居住功能为目的,打造一个古韵新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许春驰
指导老师:曾忠忠
智联流动:
北京字节跳动总部周边街区AI一体化建设项目
项目位于海淀区大钟寺社区,针对现存问题,借鉴国际案例,制定策划与策略,使北京字节跳动总部周边街区将成为一个智能、高效、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不仅能满足抖音集团的发展需求,还将引领未来社区的发展潮流。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杨语心
指导老师:周艺南
迈向碳中和:四道口绿色科创园区城市设计
本方案位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沿线四道口区域,构建绿色科创园区的整体城市系统,表达城市空间风貌以及对零碳科创园区4.0的构建愿景,并选取京果商厦作为改造单体进行绿色改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彩丽
指导老师:蒙小英
游客凝视x文旅
——沩山村旅游规划设计
本项目位于湖南醴陵沩山村,紧扣游客凝视理论,依托沩山千年窑火文化底蕴与山水田园生态本底,统筹全域旅游规划与核心片区设计。打造多地文化景观节点,优化旅游路线,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白珈铭
指导老师:张文
康庐陶隐·莫干山低碳民宿设计
项目扎根莫干山西南麓,以合院为形,取陶渊明结庐之魂、归隐耕读,融光伏屋顶、地源热泵、竹木生物涂料构建碳中和闭环。数字游民栖居于此,享受并探索自然山川——此间是隐庐,亦是未来生态社群的乌托邦原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程良睿
指导老师:曾忠忠
AI+创新社区:北京抖音总部城市更新设计
本设计聚焦于低空经济视角下的人工智能街区设计,旨在通过城市更新策略赋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落地,加强社区交互体验,打造新型社区建造逻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单芷嫣
指导老师:潘曦
苑艺融堂
——上下苑村“艺术家”与“村民”公共活动中心设计
本方案选址北京昌平下苑村,打造艺术产业互动整合空间 —— 下苑村艺术美术馆。作为艺术与乡村生活交汇点,联动村落节点成体系,通过展览、工坊等实现文化融合、社区互动与经济带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董沛轩
指导老师:孙伟
赓续京韵,创享芯枢
——北京东城历史街区:
基于历史层积性的文化廊道构建
本课题聚焦北京站东社区,探讨如何在历史保护背景下,唤醒被现代城市挤压的“时空褶皱”,实现老城街区的价值再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高圣晴
指导老师:张开宇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北京东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
在位于北京站东侧的独特场地上,以♾️SPACE为理念,打造了一处融合运动、办公与创意孵化的建筑。场地紧邻铁路线,被城市绿带环绕,与中安宾馆形成对话,试图在城市的自我更新与重构之间找到平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宫羽
指导老师:万博
长沙市文昌阁片区城市更新
场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文昌阁片区,场地具有交通、医疗、历史文脉等多方面优势。本次设计以片区历史与康养文化为出发点,利用空间句法等多种工具,统筹社区、高校人群,推动社区共建与代际共生,为老旧街区注入新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胡诗媛
指导老师:夏海山
AI+创新社区:北京抖音总部城市更新设计
本设计以北京市北下关大钟寺片区抖音总部为中心,探讨人工智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领域的运用,发掘AI技术在提升空间质量、优化空间使用方面的可能性。利用新型互联网互联网技术满足青年工作者的住房需求同时,为城市打造新的活力中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江超函
指导老师:潘曦
Co-box 乡村艺术孵化器
上下苑村“艺术家”与“村民”公共活动中心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上下苑村,设计通过引入“直播+文创”产业模式实现艺民合作,通过老年大学体系实现文化交流,通过打造公共空间体系实现生活共存,最终使艺术家和村民达成"生产-文化-生活"三面交融,同时打造村落IP,使村落发展和艺民交融形成正向联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琼琼
指导老师:张育南
业承文脉,文商互兴
——北京站周边
“数字-网红-可持续”经济发展街区建筑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站东侧的盔甲厂胡同,以斯诺故居改造为核心,保留原有建筑结构,通过体块重组与立面更新,激活其历史文化价值。设计在有限空间内融合展览与休憩功能,打造兼具历史展示、文化传播与城市观景的复合型空间。通过内部游览路径引导游客逐层上行,最终登顶远眺北京明城墙与北京站,赋予故居以新的文化活力与城市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吕萌
指导老师:杜晓辉
沐光而行·科研基地规划与设计1
本课题建造位置聚焦月球月面,通过对月球环境的资料调研分析,以及宇航员的行为活动进行研究,针对月球基地规划设计包括:选址分析、场地规划、交通流线规划、建筑设计等,满足地月联系、航天员长期驻留、生活、进行科学作业与生产等需求。月球科研站是月面生存的关键,针对建设长期运行的月球科研站目标,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开发月球,根据任务需求设立功能区域,通过人货分落形式,逐步拓展月面系统规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田仁青
指导老师:蒙小英
研学x文旅:沩山村千年古窑文化旅游区规划设计
项目位于湖南省醴陵市沩山村,以“研学”为主题,挖掘沩山村千年古窑文化,结合文化历史自然资源,完成文化旅游区的规划与设计,打造单主题与多主题研学旅游实践与学习路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佟瑶
指导老师:孙伟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北京东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站东城区站东片区,以 "原住民、原生态、北京味、未来态" 为愿景,通过文化廊道构建与老旧建筑拆除与更新,激活历史胡同片区,提升区域活力与整体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新泽
指导老师:鲍英华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思路探索
四合院街区作为北京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面临绅士化进程中原住民流失、文化断层及空间同质化等问题。本设计以城市重大事件(如国际文化节、非遗展览等)为触媒,通过空间活化与社区治理协同,实现街区功能优化、文化传承与社会公平的平衡,构建“新旧共生”的可持续更新模式,通过重大事件触媒效应,四合院街区将实现从“文化标本”到“活态社区”的转型,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增强社会包容性,为高密度历史城区的去绅士化更新提供可复制的范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叶展榕
指导老师:徐然
呼伦贝尔城建档案馆设计
本设计从呼伦贝尔宏观肌理和周边要素切入,以厚重的体块为建筑形态,通高空间作为建筑室内体验的主要特征开展设计,营造集档案存储和数字展陈为一体的新式档案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昱萌
指导老师:周艺南
迈向碳中和:四道口绿色科创园区城市设计
项目位于海淀大钟寺区域,旨在通过低碳建筑拆改建,高线公园及绿廊打造,可再生能源利用,先进零碳技术示范性试用等设计手段,打造一个集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于一体的零碳科技园区4.0。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