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新生:2025届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毕设展|建筑学作品展示(1)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605

前言

大学时代的我们,总幻想毕业工作就能有自己的建筑作品,实现自己的大师梦。而2020入学的你们,关心的则可能是离行业的复苏还有多久,又或是如何考研考公上岸。过去的五年经历了太多:从疫情期间的长时间网课,到交图前的手足无措,从运动会后的烧烤,到评图后的放松,从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欢乐、泪水、汗水,终于迎来了毕业的这一天!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40多名同学半年来努力交付的答卷,其中既有对新技术的探索,对交叉学科知识的应用,也有对建筑本体的坚持,对历史文化的回应。从你们丰富多彩的设计内容中,我们能体会到持续的创新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相信这些经历和能力也能够伴随着你们在新的环境,甚至新的领域中继续成长。在高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之后,如今我们迎来的是“去全球化的世界”和“不确定的未来”,但年轻的资本,就是不与世界妥协,而要改变这个世界。愿建筑人永远年轻!

建筑系主任、教授

李金卓

指导老师:张育南

隐院·融新——新旧共生的胡同微缩社区

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船板胡同,以“隐院·融新”为核心理念,重构轴线与立体分层,整合原有酒店与大杂院空间,以“轻介入、深融合”模式重塑胡同烟火气,为老城更新提共活化范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阮浩贤

指导老师:张育南

业承文脉,文商互兴

——北京站周边“数字-网红-可持续”

经济发展街区建筑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三源胡同和治国胡同交界处,本次设计以游客服务及商业服务为中心,衬以可更新展览展厅空间及书吧cafe,作为胡同交界处及街区重要入口节点,对道路沿街面进行立面控制及重构,成为街区改造的重要一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葛铮

指导老师:盛强

基于数据空间分析技术的《魔兽世界》游戏场景设计

通过建筑传统的数据空间手法来分析和重新编排游戏内空间逻辑。设计选取知名MMORPG游戏《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中的魔古族,通过参考游戏内现存遗址,设计确定了以保存现有“历史”遗迹和部分特色文化建筑,并通过Depthmap的数据空间技术重新分配空间内功能,做到建筑学与游戏的结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桑瑞雷

指导老师:张文

山居——莫干山低碳民宿设计

项目位于莫干山,项目依托莫干山生态与区位优势,融合中医药养生与绿色建筑技术,打造“药膳调理、自然疗愈、低碳生活”沉浸式居所。通过被动式节能设计、景观疗愈系统及健康服务,实现“身—心—环境”和谐共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许文斌

指导老师:孙伟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北京东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站东社区,以激发北京站活力为基础,延续北京盔甲长胡同历史文脉为导向,对站东社区进行老旧建筑的拆除,更新与重构。在尽量保留老旧建筑的同时,散发北京老旧街区的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诗崎

指导老师:曾忠忠

人机互娱

—字节跳动片区AI人工智能街区设计

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道口字节跳动片区,结合AI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街区改造,将AI技术融入街区,为人们提供娱乐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永琪

指导老师:鲍英华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思路探索

项目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附近,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更新理论为改造守则,探究历史文化街区活力唤醒以及自我更新,解决其商业活力不足,街区功能老旧等问题,使老城区重新焕发活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程晓华

指导老师:张文

Cycling

——莫干山低碳民宿设计

项目位于莫干山(国内民宿起源地),以莫干山大环线骑行人群为客群,倡导绿行与绿建结合。建筑借浙江民居实现被动节能,鼓励低碳出行,旨在实现三循环,提供民宿服务同时减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浩然

指导老师:张育南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地段

——城市空间自我更新与重构

本设计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整体为商住一体化建筑。为解决场地现有问题,针对场地不平整,现存商业模式不景气等展开分析并做出相应解决办法。旨在通过城市空间的改变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并刺激地区消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崔雄飞

指导老师:杜晓辉

绿色低碳·慢享生活:社区综合商业中心设计

本课题聚焦北京站东社区,探讨如何在历史保护背景下,唤醒被现代城市挤压的“时空褶皱”,实现老城本设计地块位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北京交通大学社区,通过场地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交通规划设计等,打交流共享活力社区商业空间及多功能共享菜市场,增添社区生命力,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以及城市的空间生产力。街区的价值再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蒋言

指导老师:杜晓辉

绿色低碳·慢享生活:社区综合商业中心

项目场地位于北京交通大学家属区菜市场附近。本次设计通过沿街外廊和共享中庭等空间手法和穿孔铝板、屋顶光伏板等技术手法致力于打造一个舒适共享绿色低碳的社区商业中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林晨欣

指导老师:解飞、潘曦

方隅

——上下苑村艺术博物馆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上下苑村,为推进片区内居民与艺术家活动共生与融合,项目以展示为主要功能,通过吸引游客的方式,满足艺术家沟通需求与村民盈利需求,从而减缓二者矛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狄书羽

指导老师:蒙小英

愈见沩山

——沩山村旅游规划设计

本设计位于湖南醴陵沩山村,沩山村是釉下五彩瓷的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设计跟随了目前国内旅游中疗愈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势头,立足于沩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釉下五彩瓷文化,对沩山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重点片区设计,力图体现“陶韵疗心,旅遇安宁”的观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永鹏

指导老师:徐然

呼伦贝尔市城建档案馆设计

本设计以“守护历史·链接未来”为核心理念,将功能性与文化象征性深度融合。建筑采用“外曲内方”的几何形态,外立面以曲面透光金属板与通透玻璃幕墙交织,隐喻历史的厚重与信息的开放共享;内部以中央档案库为核心,辐射布局数字化中心、阅览区与展览厅,实现档案“存储-处理-展示高效流线。营造开放包容的访客体验,让档案馆成为城市的文化灯塔与记忆容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黄馨怡

指导老师:盛强

烟火文昌

——长沙市文昌阁片区城市更新

场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文昌阁片区,该片区内以居住用地为主,整体居住环境低下,属于经典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因此,我希望借用长沙独特的夜经济模式,基于空间句法等软件模拟方案,为该小区的更新发展引入社会资本,统筹高校资源,提升居住环境,增强文昌阁历史名片感知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陈香序

指导老师:蒙小英

全龄友好x文旅

——沩山村旅游规划设计

选取湖南省醴陵市沩山村为基地,规划一个“全龄友好”的文旅山村。本方案研究了当地的多种旅游资源,并结合“全龄友好”概念进行村域规划、重点片区规划以及重点建筑概念设计。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沩山村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璐

指导老师:解飞,潘曦

桑榆学院

——上下苑村老年大学建筑设计

桑榆学院老年大学位于北京昌平上下苑艺术村,借势改造村民院落,留存村落肌理,融合田园与人文,重塑空间为老年学习生活场所。以 “桑榆” 为名,打破老年刻板印象,构建活力精神家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景琳

指导老师:万博

时墟循光

——长沙市文昌阁片区城市更新

本设计以长沙文昌阁片区历史文化保护与再生为核心,构建 " 文旅网络 + 社区日常 " 的双向激活系统。设计延续长沙历史步道理念,通过时空叠合策略实现文化遗产的全民化共享,将历史记忆重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鸿翼

指导老师:曾忠忠

字节漫步

—— 智慧街道引导下的

字节跳动园区人工智能创新街区设计

项目位于北京海淀大钟寺片区,针对交通、空间规划问题,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分阶段打造智慧街道与广场,致力于提升人居体验,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杨思佳

指导老师:徐然

呼伦贝尔城建档案馆设计

场地位于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本次设计以游牧民族“迁徙–驻留–传承”的传统为线索,将“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智慧转化为建筑空间序列:1.水平叙事轴:“分散-聚合-扩散”的单元组合,打破传统的封闭盒式结构。2.垂直叙事轴:从地下档案库(记忆深埋)到地面展览层(文化生长)再到屋顶观星台(精神升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一卉

指导老师:盛强

长沙市文昌阁片区城市更新

本设计立足长沙街巷特色,针对现状问题,结合对当地商业规律的量化分析,提出人流引导、活化边缘、交通分流策略,打造集旅游与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烟火气历史街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子涵

指导老师:徐然

呼伦贝尔城建档案馆设计

本设计以二层展览空间为核心生成建筑体块,展览空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呼应游牧民族生产生活习惯。主入口配合公园水景设计栈桥使得建筑空间回应西侧公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钟玉菻

指导老师:张开宇

城市空间的自我更新与重构

——北京东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

本设计通过挖掘北京站站东街场地区域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活文化,重塑场地内交通状况,并且引入了一条新的文旅轴线,从明城墙角楼直指北京站,沿轴线挖掘区域内历史文化与生活文化,同时注意城市空间与硬件品质提升,以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以文化作为纽带将长期积累下来的破碎空间与肌理缝合起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