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新生:2025届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本科毕设展|城乡规划作品展示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593
前言
2025年毕业设计成果再次闪亮呈现在我们面前,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乡规划专业2025届的莘莘学子学业坚守而努力,用他们辛勤的规划设计思考,睿智的科学研究,不仅展现了毕业设计的丰硕成果,也表现了年轻学子们对城市发展前沿独立的思考,思路机敏,成果多彩,可多喜可大贺!
北京交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立足于国内外城乡发展的需求,在人类全球化科学发展的视角下,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以交通基础施建设,新技术与未来城市发展为毕设的重点突破口,指导教师与毕业生们共同努力,教学相长,互动提升,激发了毕业设计多方位的创造。不仅为相关领域的社会需求提供了思路,也为城乡规划学科交大特色的建立,做出了25届同学的重要贡献。
《荀子·劝学》中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毕业设计只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极小的阶段,但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衷心祝愿25届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生们继续坚持规划专业严谨扎实的学科作风,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指引,一定会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衷心祝愿北交大城乡规划专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春永驻,更加发达。
城乡规划专业教授
鲁毓进
指导老师:朱高儒
京津冀多尺度交通国土空间效应评估
与枢纽TOD综合开发
本研究依托首都高端智库课题与北京交通大学基金项目,开展京津冀多尺度交通国土空间效应评估与枢纽TOD综合开发设计研究。宏观层面聚焦京津冀城市群,构建“交通优势度-国土开发强度-生态保护约束”耦合协调模型,揭示高速交通网络对“一核双城三轴四区”空间格局的优化机制,量化京津冀地区陆海空港一体化水平。中观层面聚焦首都都市圈,针对京雄快线廊道,创新融合线性回归与马尔可夫链-PLUS模型,验证建设用地占比随距离衰减的负指数规律,预测廊道土地利用变化。微观层面聚焦轨道交通站点,以永清临空站为实践载体,提出“站产城融合+生态反哺”TOD模式,重点构建商业商务主导的混合功能圈层、生态缓冲带,通过“蓝绿双廊”串联临空制造区与农旅采摘园,为京津冀中小城市枢纽TOD建设提供范式。研究可为城市群、都市圈交通与国土空间协同发展提供规划设计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王蔚
指导老师:徐凌玉
基于千年古窑文化的
湖南醴陵市沩山村保护更新与规划设计
本研究主要聚焦沩山村保护更新规划设计与千年古窑文化旅游区规划等相关内容,对沩山村房屋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遗迹遗存、民俗文化、生活空间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探索沩山村发展现状,以及村庄发展遇到问题,提出更新规划设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陈思宇
指导老师:王鑫
基于千年古窑文化的
湖南醴陵市沩山村保护更新与规划设计
本研究从村域问题入手,从宏观层面的沩山村保护规划,到中观层面的重点片区规划,再到微观层面的节点设计;同时利用空间网络分析方法辅助空间设计,旨在将古窑文化从“被动展示”转向“活态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金棚玉
指导老师:张纯 李经纬
快线新境——京雄快线
沿线站点周边的生活圈规划设计
本设计研究对象为京雄快线R1,需完成永清临空站、霸州开发区站、雄安站、雄州站四个站点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雄安站的生活圈规划设计。通过优化交通网络、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手段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唐筱彤
指导老师:付泉川
基于“水-村-矿”融合的
江苏溧阳上黄半岛更新规划设计
本设计聚焦于溧阳上黄半岛的保护更新,以“水 - 村 - 矿”融合为核心理念,深入挖掘当地独特资源禀赋,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创新与空间重塑,旨在打造集生态宜居、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特色湖宕小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文恪
指导老师:付泉川
一衣带水,新旧交融:基于“水-村-矿”融合的
江苏溧阳上黄半岛更新规划设计
本研究从“水”“村”元素出发,以周山河分隔村庄东西新旧两大片区,分水形成共享岛服务联系两大片区,以水为界,以水为媒,促进生态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田靖
指导老师:徐凌玉
南沙锦绣,水岸流觞——基于水岸经济发展的
海淀区上庄镇南沙河滨水空间规划提升设计
本研究以"生态修复+产业激活+文化传承"为内核,聚焦南沙河水岸空间多维提升。通过蓝绿廊道织补、亲水界面重构及文旅节点植入,构建复合型滨水经济带,再现"曲水流觞"诗意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郭欣月
指导老师:陈鹭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汽修集群(4S产业园)
更新改造城市设计
本设计依据园区三大核心问题,以“门户重塑”为主线,分三步策略推进园区更新。通过物理界面重构与功能场景渗透,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绿色共享、场景引领的高品质汽车文化产业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荀佳悦
指导老师:高巍 张红卫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汽修集群(4S产业园)
更新改造城市设计
本设计依据园区三大核心问题,以“门户重塑”为主线,分三步策略推进园区更新。通过物理界面重构与功能场景渗透,打造一个开放协同、绿色共享、场景引领的高品质汽车文化产业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傅少宇
指导老师:张红卫 高巍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汽修集群(4S产业园)
更新改造城市设计
针对场地空间割裂、交通紊乱、生态失衡及功能缺位问题,本设计以低碳理念重构空间:立体交通实现人车分流,海绵系统修复生态,复合功能构建"汽车文化+"生态圈,光伏连廊与垂直绿化形成碳中和景观,塑造开放共享的低碳智慧产业园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平措郎加
指导老师:郭海
黄骅市有机更新与未来社区设计
本次方案以“未来社区+公园商业综合体”打造中心区公共空间为核心的城市客厅,提供健康城市的公共服务的共享平台,提高人民公园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优化信誉楼周边的商业片区,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高品质的城市片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林泰宇
指导老师:朱高儒
气候变化视角下
区域交通韧性提升与应急设备库规划设计
——以京津冀为例
道路应急设备储备仓库是保障交通应急响应能力的关键设施,主要用于集中存储抢险机械、应急物资、救援装备等,确保灾时快速调配,此类仓库在应对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时发挥核心作用,是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刘充
指导老师:姚轶峰
开封古城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设计
本次方案主要融合开封宋文化底蕴与街区历史风貌。该设计优化街巷空间格局,保留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植入文化展示、创意书店等复合功能。强化“书画文化”主题,增设公共景观节点,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文脉延续与当代生活需求的平衡,打造“活态遗产”示范街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李蜜
指导老师:郭海
有机更新与未来社区设计——以黄骅市为例
本设计聚焦“有机更新”理念,探索未来社区的人本化与可持续性。以黄骅市城中村改造为实践载体,通过微介入策略活化存量空间,保留地域肌理;针对老旧居住区,植入复合功能与绿色技术,重构邻里生态,实现新旧共生。方案旨在平衡历史记忆与现代需求,为城市焕新提供韧性发展范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