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观测|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2025毕业展——媒介交互研究所:数娱开发B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357
七十二变|临界观测
创新设计学院2025毕业展
媒介交互研究所
Institute of Media & Interaction Design
原生质
Plasmaticity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艺术生产范式、XR技术重构空间感知的当下,媒介交互研究所2025届毕业展以"原生质(plasmaticity)"为主题,集结58组跨学科作品,构建了一场关于技术哲学与艺术干预的精神内核,拒绝将AI生成固化为静态作品,形成生物信号与算法交互的持续演化。
媒介交互研究所毕业作品展示
Graduation Projects Display
数娱开发B工作室
Digital Entertainment Development B
<知乎折也Foldiverse>
项目成员:刘佳楠 黄丹琳 宋钰颀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知乎折也旨在设计一个通过混合现实设计优化自闭症儿童折纸训练的智能产品。希望设计一个软件与硬件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的融合教育产品。通过使用AR设备,孩子们可以在语音助手FoFo的陪伴指导下观看虚拟的三维折纸模型,并跟随指引进行折纸。在折纸完成后,折纸形象将被AR技术赋予数字生命,引导儿童与其互动交流。儿童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持续的学习动力。知乎折也硬件灵感来自于Holokit设备,创造性地使用增强现实技术,通过三维的折纸教程、及时的交互反馈、深度的体验式学习模式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训练积极性,改善自闭症儿童在单调的精细活动训练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基因判席 GENE>
项目成员:赵博雄 栾雨洋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作品构想了一个基因与人工智能交织的未来社会,在这个世界里,AI不仅接管了资源分配与社会管理,还能通过精密的基因编辑技术控制人类种群的演化。个体的基因设计决定了他们的社会角色,而AI实时监控每个人的行为与情绪,确保社会的高效运转与秩序平衡。然而,在这个“完美”的世界中,个体自由、情感价值以及“自我”存在的意义却被不断弱化。作品围绕实验性“基因生成者”展开,TA被赋予设计下一代“优质基因”的使命,却在过程中逐渐质疑这种社会的意义与人性的根本属性。当技术的逻辑越发精准、社会的运行越发无懈可击,真正的人类价值是否已被取代?AI所构建的“最佳方案”,是否真的适合所有人?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造像岛 Vajrapanibalin>
项目成员:黄凯卿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金刚力士(原梵名Vajrapanibalin)以勇猛、庇护与驱邪仰正为精神使命渊源于世,在变迁动荡的文明历史中,其扩散、迭代、转变,既是物质外形上也是精神气脉上。造像艺术—塑像造型之美,造像舞艺术—身心灵动之美,作为人本质之初拥有的两种原始表达媒介与外化美学形式承接着金刚力士在漫漫历史中不断演化的型、气与境。人文、地域、技艺、权势千变万化的时代性赋予了金刚力士在与社会交织链接中的高度流动性。当代漂浮不定的数字情境下金刚力士内与外、形与神的“变”是什么?“美”是什么?显性与隐性的媒介表达是什么?又该如何承接?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
<对话>
项目成员:李雪冰 李颜言 林燕萍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墓碑上的尘土、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打扫,则是在用人力去抗衡遗忘和自然侵蚀的过程。人们在进行扫墓动作时,会进入到对话的情景之中,往往会向逝者传达自己的思念并汇报近况。清明节的祭扫,是一种规律性的看望,为生者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情感释放窗口,也是和逝者的连接,作为稳定的情感寄托,提供了一种长期疗愈机制。然而,现代社会的地理流动性、都市化节奏与突发的社会事件使得“返乡”变得愈发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本作品试图通过数字艺术手段,为无法亲临坟茔的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归根的仪式空间。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涟漪>
项目成员:李依繁 刘方元 韩舟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西溪湿地如梦般流转,承载着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波动。影片以水上婚礼为叙事核心,深入展现这一传统习俗的流程与形式,探讨婚礼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西溪湿地拆迁前后的环境变化、居民生活变迁,以及过去与现代水上婚礼的差异,构建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叙事框架。
作品通过虚实结合的交互形式,观众划动船桨,沉浸到叙事之中,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体验一次关于时间、记忆与情感的文化之旅。这种跨时空的体验,带来对人类情感和历史记忆的深刻探索。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知我境>
项目成员:邓馨茁 曾晶菁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作品聚焦当下人们身份认同与情感的困境,将增强现实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构建出了一条促进个体自我认知,走出情感困境的可能路径。本项目将“自我表述+故事转化+虚拟回应”作为核心互动叙事结构,引导用户在AR空间里通过互动叙事进行自我讲述与情感表达,打造一个沉浸式的社交叙事空间。用户可在虚拟场景中与智能虚拟助手互动,在书中讲述自己的经历,并生成属于自己的故事。本作品强调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探索数字空间中社交关系的延展可能,尝试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重建更真实的情感联结。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新肉纪>
项目成员:丁桂杰 张雯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新肉纪》是一部探讨去人类中心主义与生命自由意识的A1科幻短片影片设定在一个因气候危机导致全球牲畜灭绝的未来世界,肉类通过代肉技术被人工合成。代肉不再是单纯的替代品,而是具备自由意识的生命体,它们拥有独立存在的权利。影片挑战了人类对生命与肉体的控制欲,呈现了一个不再由人类主幸的地球,硅基与碳基生命共同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新肉纪》展示了生命、自由与技术的深刻交织,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在未来的生态世界里,所有生命体,无论是人工合成的肉,还是新进化的物种,都是地球生态的一部分。
▲ 作品图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Interself>
项目成员:李欣越 华佳芸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Interself>是一件探讨人的自我暗示和心理投射中复杂互动关系的交互影像作品。本作品探讨了人与自我意识体及其互动的复杂性,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数字手段“投射”自我。通过互动体验,用户将于意识实体“T.A.”接触,感受与内心深处自我意识的情感交流与共鸣。此作品旨在通过虚拟与现实之间的互动,揭示内在心理状态与外部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呈现人与自我意识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共生体验。
▲ 作品图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人格派遣公司SELLVES>
项目成员:华子奕 王彬卜 赵毅豪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本作品是一款基于VR的元游戏。玩家需要在一个能交易“特质”的世界中,接取来自公司的任务,根据“旁白”的指引交易自己的特质,并解决一个又一个任务。在此期间逐步找到“旁白”的目的,与旁白对峙,找到逃离游戏世界的方法。故事以极端的商品化社会为背景,把特质的交易作为特色加入游戏中,玩家需要根据自身获得特质的特点找到解密的办法。同时在关卡制的游玩过程中发掘关卡中的隐藏内容,找到故事的真相。
▲ 作品图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几何链接Geolink>
项目成员:郭曼 钟亦舒 卢祖瑶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一款将几何学习与互动娱乐相结合,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的 AR 教育应用。通过AR 在虚拟空间中操作,设计了连点划线组成几何体以及从不同的面观察立方体组合,展开几何体表面积等体验学习内容。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操作和观察几何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形状和性质。老师和家长也能通过家长端和教师端的拓展来了解孩子学习进度。该应用鼓励儿童动手操作和探索,培养儿童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化的任务设计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作品图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回响>
项目成员:肖乔 平王昱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回响》是一件基于心跳信号驱动的交互式装置艺术作品。观众通过触摸装置中的石膏手部模型接入心率,系统以此作为身体节奏的输入信号,触发粒子场景的形态变化。作品利用Blender建模构建点云结构,通过TouchDesigner实时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心率区间切换不同粒子状态。接入瞬间,粒子色彩发生变化,象征身体被系统“唤醒”;当心率在一定范围内持续稳定,或两位观众心率接近时,触发粒子扩散与共振反馈。作品意在通过身体的隐性信号唤起观众对自身节奏的关注与感知,构建一种介于技术与情绪之间的感应空间。
▲ 作品图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过往之域>
项目成员:周晓琴
指导老师:俞同舟 卢泳如
作品简介
本作品是基于近未来心理治疗场景的语境VR360度意识流实验影像。观众将化身赛博心理治疗师,通过虚拟宇宙"KOSMO"进入多个患者的过往梦境病例库,也就是过往之域,在圆形物像符号代 表的原始欲望)与方形物像符号代表的系统理性的)符号的拓扑博弈中,通过非线性的梦境全景世界探索揭示潜意识压抑情绪和创伤。
▲ 作品图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媒介交互研究所
Institute of Media & Interaction Design
媒介交互研究所定位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社会新型需求,应对科技发展和创意经济相关的新兴问题,以算法驱动的多模态感知与跨媒介叙事为目标,以媒介发明与交互创新释放先进视觉力量。培养智能人文时代下面向未来、具有技术美学洞察和原型实现能力的战略及战术型人才,建立人类与数字媒介交织共生的动媒视效、媒介空间、观念展演、数字电影、与虚拟社会。
媒介交互研究所教师团队
Instructor
2025年6月1日-6月20日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3号楼体育馆、8号楼工坊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展览延长观展时间公告
临界观测 | 七十二变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2025毕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