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观测|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2025毕业展——媒介交互研究所:数娱开发A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年7月2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443

 

 

七十二变|临界观测

创新设计学院2025毕业展

媒介交互研究所

Institute of Media & Interaction Design

原生质

Plasmaticity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艺术生产范式、XR技术重构空间感知的当下,媒介交互研究所2025届毕业展以"原生质(plasmaticity)"为主题,集结58组跨学科作品,构建了一场关于技术哲学与艺术干预的精神内核,拒绝将AI生成固化为静态作品,形成生物信号与算法交互的持续演化。

媒介交互研究所毕业作品展示

Graduation Projects Display

数娱开发A工作室

Digital Entertainment Development A

<调度 Mechanical Hermes>

项目成员:朱昭璇 刘陶然 叶瑾瑶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外卖算法的迭代以越来越严苛的姿态去要求外卖员,换取用户的体验,这种要求换来的几分钟是否真的有必要?本游戏站在算法的视角以分线游戏的形式去引发玩家对“把控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平衡,让技术算法不归于极端之景”的思考。

游戏结合自动化和解谜玩法,模拟外卖配送机制的变化。玩家需扮演智能算法优化路线,同时在突发情况(如订单冲突、交通管制)中手动干预。解谜元素融入配送挑战,例如分析地图信息、解决交通堵塞或用户地址错误,解锁隐藏路线或工具。玩家需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新规则,在用户评价和反馈系统中得到激励,运用算法资源解锁更多区域和工具。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星月日记>

 

项目成员:王熙川 黎季方 缪雨轩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星月日记》是一款将阿尔兹海默症与折纸结合的科普向叙事轻解密游戏。从阿尔兹海默症出发,基于折纸进行独特的游戏化机制设计。游戏聚焦于患者和家属的日记,通过双视角,以及日记文本与纸面信息的结合,推理出信息错位的要素,借助折纸拼接达成目标,展示阿尔兹海默症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影响。

该毕业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向大众科普阿尔兹海默症,用创新的折纸形式呈现病情的特征,真实体现患者和家属遇到的困难,提高大众对该群体关注度,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与关怀。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折叠之界>

项目成员:唐艺芮 王若依 周柏芸 康凯辰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对于我们三维生物面言,二维世界就像是一个纸张,可以随意的操控和改变。从低维到高维只需要覆盖所有的低维就可以成为高维,那覆盖了所有三维世界的四维空间是什么样的?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借助VR工具让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的进入其他维度,感受不同维度的魅力,并产生对于空间本身多层次的认知。本项目旨在对“多维度空间”为出发点的VR交互游戏进行视觉化表达。通过借助数字工具,我们希望让体验者能够沉浸式地进人一个多维空间,感知其独特性,进面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并激发对于空间层次性与复杂性的认知。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引墟>

项目成员:张嘉阳 盛子瑞 林承超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本作品从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件出发,遥想在遥远深空外星球表面的纯粹探索活动。作品由短片与游戏构成。在游戏中,参与者将扮演一位外星球表面的探索机器人,寻找星球异常引力现象形成的物理原因,而短片测从第三人称视角展示机器人在星球表面的巡游过程。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生活世界>

项目成员:杨洁 周立彦 戴相宜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作品根植于胡塞“生活世界”的哲学概念,聚焦当代青年在宏观社会结构性困境下的普遍焦虑。面对宏观的结构性问题的无力感甚至政治性抑郁,选择从微观和个体的视角切入,细致捕捉并真诚呈现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美好瞬间,以及真实存在的幸福体验。作品旨在强调个体生命力的顽强与可贵,帮助受众在看似无解的困境中重新发现并感受世界的美好,重拾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意义和方向。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新宇>

项目成员:涂成谦 胡杰宇 高一然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新宇》通过屏幕媒介展示/内容制作+装置辅助呈现/展陈设计的形式,展现了天文学说体系长久发展过程中的两次突破——地心说的提出与日心说的萌芽所经历的漫长积累与“尤里卡时刻”,反映了知识对时代的深刻影响及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传递求知的精神与感动;在视觉表达上,用低饱和度基础材质与强烈撞色光影效果搭配营造独特美术风格,以表达权威解释的威压与新兴思想的启蒙。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朝夕池>

项目成员:刘晴 王静璞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本作品名为《朝夕池》,在自然界中,有超过数百万种生物共生,其中近40%的珍稀品种仍鲜为人知。《朝夕池》以游戏为载体,构建了一个聚焦濒危植物及奇特植物的生态池,作品突破传统科普游戏的单向信息传递,突破传统数字化生物和传统的纪录片等手段,通过"色彩-生态-情感"搭建出完整的三维角度游戏。在美学层面,通过再现自然界真实色彩的奇迹,充分展示自然界中奇异的色彩植物的美感。《朝夕池》最终呈现为一场可游玩的色彩生态诗,色彩不再只是视觉元素,而成为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尺。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 作品视频

<群岛防线>

项目成员:沈计恒 李昊宸 任希雯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本作品通过赋予塔防游戏全新的游戏机制,使地图与交互不再局限于二维平面的画面上,而是具有三维立体的纵深。通过装置与游戏内容的引导,让玩家能够轻松的转换思维,从传统塔防的游戏思维快速过渡到《群岛防线》的思考模式。体会立体塔防中对空间的布局思考,发挥玩家的空间想象力。让玩家体验到立体化的游戏交互内容,收获全新的游戏体验。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祈念Gesa>

项目成员:朱广乐 郭璟珂 吴华睿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已知和来知对人类的生存生活生产有着强烈的辩证影响。

宏观上看,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味必就有利于我们对世界的实践:对前途未知的状态,也有可能成为帮助人类进步的关键。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存在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常被探讨。许多存在主义者认为,只有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周围世界的“光" 时,存在才具有意义。在佛教中的一种特殊观法:把人们通过框总结出的内容幻化成曼陀罗这一形式,即完成“世界一把曼陀罗”这一认对世界知的转换过程。这一过程在装置内,以树来代表物质世界,通过框这一煤介来探索世界并且最后得到意识对于世界的一瞥。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被预言的现在>

项目成员:王心玥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作品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可体验的实体装置,传统上,时间被认为是向前流动的,而在此设计中这一观念被解构。通过破坏身体动作与时空反馈的同步性,制造出认知冲突,促使我们来思考时间感知的建构本质。解构了“未来在前”的惯性思维,空间的界限不再由感官所掌控,个体的进程与所处的位置无从界定。

▲ 作品图(左右滑动)

<楚梦灵集>

项目成员:郑振宇 胡资林

指导老师:郭磊

 

作品简介

游戏的世界观基于楚文化中的神秘与灵性,结合楚巫文化和古代 祈福文化,创造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楚巫世界。你在这个世界里, 扮演一个楚国的巫师在凡界和灵界中穿梭。在战国楚地的迷雾深 处,凡尘与灵界的帷幕正悄然崩解。 作为云梦泽最后的巫觋传人, 你手握青铜符咒,脚踏阴阳罡步,穿行于两个交织的世界: 凡 界——垂死的楚国村落中,村民的祈愿化作具象的因果: 染血的 桃木梳藏着摄魂秘术,残缺的玉璧镇着山鬼之怒,连孩童随口哼 唱的俚曲,都是打开灵界秘门的咒言。 灵界——由楚人集体潜意 识构建的诡谲之境:《九歌》神祇在血雾中堕落,曾侯乙的编钟化 作噬魂兽,青铜器纹路里蠕动着上古祟物。

▲ 作品图(左右滑动)

▲ 展览现场图(左右滑动)

媒介交互研究所

Institute of Media & Interaction Design

媒介交互研究所定位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社会新型需求,应对科技发展和创意经济相关的新兴问题,以算法驱动的多模态感知与跨媒介叙事为目标,以媒介发明与交互创新释放先进视觉力量。培养智能人文时代下面向未来、具有技术美学洞察和原型实现能力的战略及战术型人才,建立人类与数字媒介交织共生的动媒视效、媒介空间、观念展演、数字电影、与虚拟社会。

媒介交互研究所教师团队

Instructor

2025年6月1日-6月20日

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

3号楼体育馆、8号楼工坊

202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展览延长观展时间公告

临界观测 | 七十二变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2025毕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