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加载99%】展览展示设计工作室2025校内毕业设计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4日 分类:毕业设计 浏览量:1731

99%,张力迸发

期待盈极,绽即抵达

1%,臻境无涯

破界为门,艺海无涯

15

展览展示设计工作室

The Exhibition Showcases Design Studios

展示设计工作室致力于研究如何将多种多样的设计视角与不同领域的设计能力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有意义且令人愉悦的展览展示空间,在空间、物体、信息之间寻求平衡。展示设计作为跨专业领域的交叉性学科,设计任务涵盖面广,对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沉淀,工作室培养体系日趋完善,明确了从会展展示空间、展馆展示空间、卖场展示空间、展示道具四个方面切入进行实践研究。培养方向•面向会展公司、活动公司、城市会展、博物馆、美术馆、大型企事业单位展览部门等,从事展览策划、展览空间设计、陈列设计、展项设计等工作。

展览展示设计工作室校内毕业设计作品展

《“时光印记”——活字印刷术非遗文化展示厅设计》

——戴勇钧

《数字伪装——交互式展览空间的形式再造》

——岑浩杰

《浙里畲风:浙江畲族文化在会展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陈昱晓

《食光慢享——慢食文化展览中的空间与情境构建》

——陈悦

《性别之隙——流动博物馆中的展示策略与空间呈现》

——程舒羽

《一张纸的自述——东巴纸文化快闪展厅空间设计》

——谷加怡

《黄家畲村民日——文旅融合视域下传统乡村的活动设计》

——金婷婷

《“她”空间——展览设计中的性别叙事和空间表达》

——连欣颖

《重返童年计划——关于Z时代童年回忆的展览空间设计》

——毛雨霏

《不焦虑游园会——缓解焦虑情绪展》

——沈楠

《话匣子谜——嘉语文化解谜空间设计》

——沈茜

《苹果融化——基于”躺苹“的主题装置展览设计》

——苏乐君

《被牵制的情绪——艺术设计装置》

——王娅萍

《<自然会有答案>——模块化展览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温静雯

《视觉之旅——化学元素展厅》

——徐嵩笠

《半月蝶影——展览设计中的自然符号与空间演绎》

——张晓茵

《风土之味:会展设计中的地方特色与品牌塑造》

——赵怡颖

《“影之间”——海宁皮影戏展览空间设计》

——肖德康

《破茧成蝶——扎染主题展示空间设计》

——姜智玢

《复古童玩会——快闪店空间设计》

——金子雯

《“我的180KPA”——情绪压力展览主题空间设计》

——李一楠

《草本智慧,千年传承——中医药文化展厅》

——任慧雅

《归序——交互空间中的叙事与体验构造》

——温佳怡

《叙事构建与空间表现:小说场景化展览设计实践》

——钟厉尔

展览开始

《“时光印记”——活字印刷术非遗文化展示厅设计》

姓名:戴勇钧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以“时光印记”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展现活字印刷术从北宋至今的技术演进与文明价值。将活字印刷术这一伟大发明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融合历史文化、科技展示与互动体验,通过沉浸式、场景化的设计,让观众深入了解活字印刷术的起源、发展、工艺原理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深远影响。同时,注重传统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创新的展示手段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力,实现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的有机统一。

《数字伪装——交互式展览空间的形式再造》

姓名:岑浩杰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本展览以《数字伪装一交互式展览空间的形式再造》为主题,聚焦于数字时代下人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自我伪装”现象。通过类比自然界中动物为生存进行的伪装行为,揭示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身份建构与真实生活之间的张力与错位。展览试图打破“看起来很好”与“其实没那么好”之间的心理界限,引导观众正视隐藏的自我,重构真实的身份认同。

《浙里畲风:浙江畲族文化在会展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姓名:陈昱晓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畲族,作为中国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标志性符号。非遗文化元素融入会展设计中,不仅能够丰富会展的相关展示内容,彰显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元素,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人文精神。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畲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畲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本次畲族文化展会设计应运而生。

本次展会聚焦畲族四大核心纹样——彩带纹、服饰纹、银饰纹、文字纹,打造层次分明的文化展陈空间。整体采用竹木材质构筑展架隔断与装饰,呼应畲族山居文化的自然美学。

本设计以“沉浸式体验,活化畲族文化”为核心理念,旨在突破传统展览的静态展示模式,打造一个集视觉、触觉等多感官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空间。通过实物展陈、互动体验、数字科技等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实现畲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传播。

《食光慢享——慢食文化展览中的空间与情境构建》

姓名:陈悦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设计用方形与圆形切制出微型农业生态系统,让蔬菜种植架、互动装置与休憩区形成可循环的菜园魔方通过方圆对比隐喻自然规律与人工秩序的共生。通过场景化体验+轻量化互动,让“慢食”理念自然浸润观展全程。用沉浸式体验重塑食物与土地、社区的关系,推动可持续饮食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性别之隙——流动博物馆中的展示策略与空间呈现》

姓名:程舒羽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在全球性别平等运动持续深化在全球性别平等运动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记忆的载体,正逐渐从"物"的收藏转向"叙事"的建构。本研究以"性别之隙——流动博物馆中的展示策略与空间呈现"为核心议题,聚焦流动博物馆这一新兴展览形式,探讨如何通过空间设计与展陈策略,揭示历史上女性遭受的压迫与不平等,并激发公众对性别问题的批判性反思。

在设计上,该流动性展览定位于商业中心的闲置商铺中,整体采用黑红色调,通过金属格栅等元素来体现压迫感,整体节奏从紧张、压迫到了解、思考、宣扬。

本设计回应了博物馆行业从"文化保存"转向"社会干预"的转型需求,为批判性展览实践提供方法论参考,亦为性别平等教育开辟具身化传播路径。通过重构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展览旨在唤醒观众对隐性性别规训的警觉,催化个体行动与社会变革的连锁反应。

《一张纸的自述——东巴纸文化快闪展厅空间设计》

姓名:谷加怡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东巴造纸”是我们在给东巴图画象形文字溯源过程中所谈及的格外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或者说一个加速其发展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东巴纸是一件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它源于自然,兴于信仰,而祖先的血脉曾与这些手工技艺紧密相连,所以它更是延续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本设计构建一个东巴纸文化快闪展示空间,以东巴纸为展示主题,讲述一张纸的故事。该展示设计旨在从确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巴纸,延伸到东巴纸、东巴文化的交流、传承,探寻东巴纸的历史。快闪展厅在进行交易的同时兼顾了主题文化交流,更加新颖的空间展示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完成了一个展览空间应有的职能。

《黄家畲村民日——文旅融合视域下传统乡村的活动设计》

姓名:金婷婷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以文化为精神、旅游为载体,挖掘文旅一体的新风尚,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助力建设文化强国。该设计旨在对黄家畲村进行展开了解,利用黄家畲村高山蔬菜、银矿文化等特色结合黄家畲地域特征、村落景观、农民风采进行策展。将艺术介入乡村创作实践的艺术性与地域性、公共性结合起来,对黄家畲村落进行艺术赋能、展览展示、互动交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黄家畲村民日通过天然氧吧剧场、蔬菜艺术剧场、饰你吧剧场、集市剧场这四大剧场让来往的游客在这里体验黄家畲的特色以及乡野乐趣!

《“她”空间——展览设计中的性别叙事和空间表达》

姓名:连欣颖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女性主义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使得人们对这一议题的讨论度升高,本案设计以女性与社会空间的关联的历史时间线为基调,通过图文、多媒体技术、场景还原等设计手段介绍这一历史背景,运用沉浸式的方式让人身临其境,并以促进多群体了解女性发展与社会空间变革,推动女性友好发展。

《重返童年计划——关于Z时代童年回忆的展览空间设计》

姓名:毛雨霏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设计这样一个富有创意和情感的展览空间,其意义绝非仅仅停留在怀旧的层面。它更像是一处宁静的港湾,让Z时代的人们在忙碌喧嚣、充满虚拟信息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可以放松身心、静心反思的净土。在这里,他们可以重新与那些被数字世界悄然掩盖的简单快乐相拥,如尽情地投身于户外探险,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和魅力;与朋友们面对面畅谈,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建立起更加深厚真挚的情感纽带。此外,这个项目还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它能够促进对Z时代文化特点的深人探讨和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代人的成长背景、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不焦虑游园会——缓解焦虑情绪展》

姓名:沈楠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近两年,“发疯文学”盛行,风靡全网。这些文学看似毫无逻辑,难以理解,但能很好地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为人们内心的负面情绪找到宣泄的出口。这些看似发疯幽默的语言背后,其实展现了人们内心真实需求情绪和社会现实碰撞的结果,更是透露了当代人的情绪焦虑现状。当人面对各种压力时,内心会充满着焦虑、迷茫与不安,很容易陷入自我内耗中,这种焦虑情绪会使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减退、思维混乱等,甚至出现一些躯体反应,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所以适当发疯,放松自己,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为此基于当代“发疯文学”的盛行我打算策划一场户外游园会,为人们焦虑情绪的释放提供一个空间,让人们更好的放松自己。这场游园会将融合自然的气息,人在户外宽敞的绿色的环境下能得到更好的放松自己。同时给这场户外游园会赋予具象的IP元素,增强其趣味性。

《话匣子谜——嘉语文化解谜空间设计》

姓名:沈茜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本设计以嘉兴方言为灵魂,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传承、娱乐互动、教育体验于一体的解谜空间。嘉兴方言承载着嘉兴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记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嘉兴方言的使用场景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其熟悉度也在降低。“话匣子谜” 通过解谜游戏的形式,将嘉语文化融入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让参与者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感受嘉兴方言的魅力,唤醒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苹果融化——基于”躺苹“的主题装置展览设计》

姓名:苏乐君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当今社会压力大,大量休息文化的缺失,对于良好身心健康的向往还有对新型生活方式的期待等原因都是当代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躺平生活的向往。设计一个以苹果为造型的主题展览装置。 可以采用日本的榻榻米材料进行设计,在未放置在地板上的榻榻米远看是立体规整的,而当他放置在地面上时就是一个摊着的状态,由于内部使用填充的材质松散所以更像是一个躺着的苹果。坐上去将苹果整体压扁,实现躺“苹”整个主体。是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恢复。将该主题装置展览设计放置于公共空间中展览并且供给人们使用。

《被牵制的情绪——艺术设计装置》

姓名:王娅萍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精神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挤压与拉扯。“被牵制的情绪"艺术装置以具象化的形态,深刻映射出当代人在多重压力下的情感困境。

装置整体采用12面体的几何造型,12个面既象征着一年中周而复始的12个月份,也代表着生活里难以计数的12种压力源,每个面都如同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不同场景,构建出一个封闭又充满张力的空间。面与面之间相互连接,寓意着压力的多维度交织与层层叠加,人们置身其中,无处可逃。

12面体内部,错综复杂的线相互缠绕、延伸,被牢牢车制在各个面的特定节点上。这些线宛如我们内心被束缚的情绪,每一根都承载着焦虑、压抑、无奈等情感。它们看似试图挣脱,却始终被装置的结构所限制,如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即便内心的情绪翻涌,却因各种外在因素,无法畅快地宣泄与释放。

观众围绕装置行走、观察时,不同角度呈现出的线条纠缠与拉扯,恰似我们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下被牵制的情绪状态。当视线穿透12面体的间隙,看到内部混乱又紧绷的线条,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情绪在压力下的扭曲与挣扎。

“被牵制的情绪"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面镜子,它映出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引1发观众对自我情绪状态与生活压力的反思,唤起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关注,鼓励大家直面被牵制的情绪,探寻属于自己的情绪释放与心灵救赎之路。

《<自然会有答案>——模块化展览空间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姓名:温静雯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随着科普教育的普及和户外展览形式的创新,如何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儿童科普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可持续性成为重要课题。本研究以铝型材为核心构建材料,结合儿童认知特点与科普教育需求,提出一套模块化户外展览空间设计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实践验证,探讨了模块化系统在快速搭建、空间灵活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优势,并重点研究了趣味性互动展项的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基于铝型材的模块化设计不仅能显著降低搭建成本和时间,还能通过可触摸展项、游戏化互动和动态光影效果增强儿童参与度。同时,展览的可持续性设计进一步强化了环保教育价值。本研究为儿童科普展览提供了可复用的设计范式,并为未来教育型公共空间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视觉之旅——化学元素展厅》

姓名:徐嵩笠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从微观到宏观,探索元素的宇宙”——通过沉浸式视觉体验,将抽象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展现元素在自然、科技与生活中的美学与功能。打破传统科教展览的枯燥感,以艺术化手法呈现化学元素的物理特性与化学性质。通过互动装置与数字媒体技术,激发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化学的兴趣。

《半月蝶影——展览设计中的自然符号与空间演绎》

姓名:张晓茵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半月蝶影聚焦于蝴蝶的自然符号与其在展览设计中的应用。蝴蝶作为短暂且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生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其种群逐渐减少。研究旨在通过展览设计重新唤起公众对蝴蝶的关注,提升对其生态价值的认知。重点探索如何运用视觉语言创造亲切感与情感连接,通过图形、色彩、材质等元素,设计具有吸引力和温度的展示方式和互动体验。最终目的是引导观众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风土之味:会展设计中的地方特色与品牌塑造》

姓名:赵怡颖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本会展旨在研究黄岩蜜桔的地方特色与品牌塑造,分析其在当代市场的竞争力,通过现代展示设计手段为其注入时尚感和吸引力。会展将探讨如何利用土特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展示形式,增强公众对黄岩蜜桔地方特色和品牌塑造的喜爱与互动体验,助力黄岩蜜桔的传播与推广。

《“影之间”——海宁皮影戏展览空间设计》

姓名:肖德康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海宁皮影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次展览空间设计,旨在全方位展示海宁皮影戏的独特魅力,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展示区运用展柜与展板,结合实物、图文资料,展示皮影的制作工艺、角色造型以及经典剧目,让观众深入了解其艺术特色。互动体验区使观众亲身感受皮影戏的乐趣,增强参与感。表演区定期上演精彩的皮影戏演出,让观众现场领略其独特的舞台魅力。

在设计风格上,采用古朴的色调与传统装饰元素,如剪纸、戏曲图案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灯光设计以柔和的自然光与暖色调人工照明为主,突出皮影的立体感与

色彩,避免对展品造成损害。通过这样的设计,期望为观众打造一个沉浸式的皮影戏体验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喜爱海宁皮影戏,助力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创新 。

《破茧成蝶——扎染主题展示空间设计》

姓名:姜智玢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展馆以自然界中蝴蝶破茧蜕变的生命历程为灵感源泉,深度融合扎染艺术从坯布到精美织物的创作过程。扎染作为中国传统染色技艺,从织物捆绑、浸染到解结后呈现出独特纹样,恰似蝴蝶挣脱束缚、华丽蜕变 ,二者在“蜕变”“新生”的精神内核上高度契合。展馆旨在通过空间设计、展陈规划与互动体验,展现扎染技艺的工艺之美、文化底蕴,同时传递突破自我、焕发新生的积极寓意,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与生命力。

《复古童玩会——快闪店空间设计》

姓名:金子雯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在现代社会,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逐渐兴起 —— “成人童化”(Kidult)。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对儿童物品、玩具、动画等表现出浓厚兴趣。复古童玩会 ——快闪店空间设计项目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旨在为 Kidult 群体打造一个充满童年回忆的空间,满足他们对童趣的热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怀旧商品独特的性质、音乐的引导和和整个怀旧氛围的营造共同导致消费者的空间感知、体验和消费,最终引起消费者的集体记忆。

《“我的180KPA”——情绪压力展览主题空间设计》

姓名:李一楠 指导老师:王亥崖

作品说明:

以高压锅180kPa为压力上限的比拟,为情绪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具象化的研究视角,为观众提供一种独特的、富有创意的空间体验。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与抽象的情绪概念通过空间设计相结合,通过空间中频繁出现的压力数值唤起参观者对自身压力和情绪的关注,结合解谜的新奇形式,使他们认识到面对不同情境中在不同压力下产生不同情绪是正常的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接纳自己不同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草本智慧,千年传承——中医药文化展厅》

姓名:任慧雅 指导老师:宋柳挚

作品说明:

中医药历史与文化展区的设计应秉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旨在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将中医药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呈现给观众。同时,注重观众体验,通过互动体验、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

《归序——交互空间中的叙事与体验构造》

姓名:温佳怡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芯片作为储存信息的载体,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技术支撑,于是整个交互装置形态以芯片为灵感,将其进行解构重组,采用简单的穿插进行交接组装。

以信息分类为关键视角,深入探究了在当今丰富多变的信息环境中,个体如何通过信息的选择与整理,重构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

个人依据兴趣与价值观筛选信息,建立独特认知架构,形塑个性化的世界观。信息分类作为叙事构建的核心,协助编织连续且具意义的故事线,强化自我意识。研究强调,情感连接的信息更能引发深度共鸣,推动内心的成熟与成长。洞察信息分类在个人发展中扮演的关键角色,理解信息如何助力自我重塑,在数字化时代找寻真实自我。

《叙事构建与空间表现:小说场景化展览设计实践》

姓名:钟厉尔 指导老师:胡立峰

作品说明:

作品以我创作的小说为基础,主题为“叙事构建与空间表现”。我将故事中的关键场景以模型形式具象化,构建了一个直径一米的圆盘空间,划分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幽深的森林与灾后的城市废墟三大区域。场景中心是一间茅草屋,屋内住着隐士剑仙。一道巨大的剑痕自屋中斩出,贯穿森林与海洋,象征着毁灭与重生的分界。作品通过材料质感、结构破碎与光影变化展现小说中的世界观,并结合摄影、投影与影像剪辑等方式,让观众以多感官的方式沉浸在叙事空间中,实现从“阅读”到“体验”的转化。